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TNM分期相关性的临床观察关键研究论文_蔡红梅

邵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探究鼻咽癌初诊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TNM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鼻咽癌初诊患者,为其先后进行UICC 2010分期、中医辨证分型,并对比中医证型和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有四种,按照分布率高低分别为:血瘀阻络型、痰浊凝聚型、邪热壅肺型、血瘀痰凝型,其与UICC2010分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且随着TNM分期不断增加,中医证型呈现出从邪热壅肺型到淤血阻络型或痰浊凝聚型、再到血瘀痰凝型的演变趋势。结论:临床可以借助中医辩证分析和TNM分期之间的联系为鼻咽癌初诊患者进行辩证施治,以达到增效减毒的辅助治疗目的。

【关键词】初诊患者;鼻咽癌;中医辨证分型;TNM分期;相关性

鼻咽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位置在鼻咽部黏膜,中医学将鼻咽癌归属到“鼻渊”、“石上疽”、“鼻衄”等范畴,在中医看来,鼻咽癌起病于肥肝脾胃失调,内伤胃肺脾会导致运化失健,使得鼻咽局部凝结水湿痰浊[1]。若要对鼻咽癌进行治疗,则要寻求本病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从而指导临床的辩证施治。对此,本文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鼻咽癌初诊患者,试探究鼻咽癌初诊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TNM分期之间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具体包括:①性别构成:男性116例,女性12例;②年龄分布:最小者28岁,最大者76岁,平均(52.13±11.34)岁,其中30岁以下者8例,31~50岁者84例,51~70岁者28例,71岁以上者8例;③病理分型:低分化鳞癌124例,中高分化鳞癌4例;④分期:T1期6例,T2期54例,T3期48例,T4期20例;N1分期50例,N2分期44例,N3期34例;I期4例,II期24例,III期60例,IV期40例。

纳入标准:①均经病理活检诊断确诊为鼻咽癌,临床表现与《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鼻咽癌分册》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②均为初诊患者,未接受过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或化疗;③TNM分期标准符合UICC 2010分期法的分期标准;④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肿瘤病灶无法测量;②心电图、外周血象以及肝肾功能均不正常;③生存期预计不足半年者;④妊娠哺乳期女性[3]。

1.2 方法

为所有患者按照UICC 2010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具体标准为:①T分期:T1分期:肿瘤仅在鼻腔、口咽部以及鼻咽腔内;T2分期:肿瘤侵及局部软组织至咽旁间隙;T3分期:肿瘤侵及鼻窦与骨结构;T4分期:肿瘤颅神经、眼眶、下咽部、颞下窝甚至咀嚼肌间隙。②N分期:N0分期:未触及淋巴结;N1分期:锁骨上窝以上的单侧颈部淋巴结有转移或单双侧咽后淋巴结有转移,直径不超过6cm;N2分期:锁骨上窝以上的双侧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直径不超过6cm;N3分期:锁骨上窝的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的直径不低于6cm;③M分期:M0分期:无远处转移;M1分期:有远处转移[4]。临床分期为:I期:T1N0M0;II期:T2N0M0、T1~2N1M0与T2N0~1M0;III期:T3N0~2M0与T1~3N2M0;IV期:T4N0~2M0、T1~3N3M0、T1~4N0~3M1。

为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划分,参考标准为《中医诊断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鼻咽癌部分,具体如下①痰浊凝聚型:颈部有转移性淋巴结,肿块不痛不红,不见颅底骨质受损征与颅神经受损征,舌苔黄腻,脉滑数,有耳堵鼻塞感:②淤血阻络型:患者有头痛症状,面部皮肤麻木,眼舌歪斜舌苔暗红或存在瘀斑,有颅神经受损征,脉弦涩,但颈部无转移性淋巴结;③邪热壅肺型:鼻塞、口干、鼻涕中有血丝,头颈部不见转移性淋巴结,也无颅底骨质受损征与颅神经受损征,舌尖与舌边发红,舌苔则呈薄白、薄黄,脉略数;④血瘀痰凝型:兼有瘀血阻络型与痰浊凝聚型的症状表现[5]。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状况,并统计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在TNM分期中的分布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收录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均以21.0版统计学检验软件SPSS进行计算。本研究中计数资料的表示形式为(n,%),检验卡方χ2值。

2 结果

中医证型有四种,按照分布率高低分别为:血瘀阻络型(40.63%)、痰浊凝聚型(32.81%)、邪热壅肺型(15.62%)、血瘀痰凝型(10.94%)。其中邪热壅肺型多为I期与II期,占比80%(16/20);瘀血阻络型和血瘀痰凝型多为III期与IV期,占比分别为92.31%(48/52)、85.71%(12/14);而痰浊凝聚型多为II期与III期,占比90.48%(38/42)。见表1。

表1 中医证型分布及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在TNM分期中的分布状况(n,%)

  

3 讨论

鼻咽癌当期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与放疗,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非常明显的毒副反应,临床尝试从中医角度着手来为患者的放疗与化疗增效减毒,以提高其耐受性与生活质量。在中医看来,痰滞、饮食失调、情志不遂、外感六邪以及气机阻滞导致的气血失运、脏腑功能失调、痰气凝结,是引发鼻咽癌的主要原因,此病的病机特点为火热、生瘀以及结痰[6]。而本文的血瘀阻络、痰浊凝聚、邪热壅肺、血瘀痰凝四种证型无疑都符合上述病机特点,结果中血瘀阻络型占比40.63%、痰浊凝聚型占比32.81%、邪热壅肺型占比15.62%、血瘀痰凝型占比10.94%正是因为鼻咽癌早期隐匿性强,确诊时多已晚期,有成形的痰瘀等病理产物,故前两者较为多见,后两者较为少见。再看表2,邪热壅肺型多为I期与II期,、瘀血阻络型和血瘀痰凝型多为III期与IV期、痰浊凝聚型多为II期与III期,可见中医证型与TNM分期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TNM分期增加,中医证型也呈现出了从邪热壅肺型到淤血阻络型或痰浊凝聚型、再到血瘀痰凝型的演变趋势。

结语

针对鼻咽癌初诊患者中医证型与TNM分期之间的关系,临床可以为患者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辨证论治,使患者得到安全性更高、疗效更加显著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张红,曾师.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TNM分期相关性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01):78-81.

[2]王艳玲,张蓓,汪桃利,等.中医辨证分型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09):1822-1824.

[3]张蓓,汪桃利,黄圆圆,等.初诊鼻咽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EBV-DNA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19(06):404-407.

[4]李亚军,邹彦,阮培刚,等.鼻咽癌中医证型与UICC 2010分期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134-135.

[5]颜文杰,曹焕光,韦明壮,等.鼻咽癌不同中医证型EGFR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8,34(04):508-512+521.

[6]刘宇龙,徐凯,曾普华,等.鼻咽癌中医证型与TNM分期相关性研究[J].四川中医,2005(09):90-91.

论文作者:蔡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  ;  ;  ;  ;  ;  ;  ;  

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TNM分期相关性的临床观察关键研究论文_蔡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