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论文_赵星烈

阐述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论文_赵星烈

摘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在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的体育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大量的体育技能,同时还要在教学体育知识点的过程中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初中生可以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第一个方面就是在体育课中多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二个方面就是在体育课中多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之间情感;第三个方面就是在体育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其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利用体育教学来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因此,初中体育要切实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和心理素质健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显化体育精神,优化学生心理品质

体育精神本身就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现在有许多专业的心理辅导工作者都会专门强调运动对优化人们心理品质的重要性。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显化体育精神,突出各个体育项目的优秀品质与体育运动员的可贵精神,丰富初中生的运动感受,激发初中生的积极运动心理。为了保证体育精神的激励作用与启发作用,初中体育教师要认真分析初中生所欠缺的心理品质与运动追求,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学生的偶像渗透体育精神,强化体育精神的育人效果。

2体育品德意识的培养

2.1在体育课中多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课堂中,很多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转变了教学模式。通过新型的方式来教育初中生,从而让初中生可以更加快乐的成长。但是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很多教师都会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导致很多学生对于体育知识都不感兴趣,而且很多体育教师会认为体育课堂只要学生好好进行体育锻炼就可以,不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情况,这种教学理念存在明显的问题。所以在现阶段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就逐渐开始重视初中生的体育教学,在教授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培养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会导致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同,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可以了解到自身的长处,而且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适当的增减体育锻炼的难度,给予初中生极大的自信心。学生只有充满自信心,才会更加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

例如:在进行学习排球发球技巧的过程中,这个体育运动考验的就是学生自身的臂力情况,所以教师便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部分,给不同部分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要求,对于臂力好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在1分钟之内发过网6个球以上,而对于一些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适当的降低要求,这些学生只要在1分钟内发过网3个球即可。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初中生得到锻炼还可以提高初中生的运动兴趣。

2.2在体育教学中重塑学生性格

性格是个体心理的一种表现,有的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寡言少语,喜欢独处和安静,明显的特征是不合群。对于这种性格心理的学生,体育教师要从他们的心理特质上来为他们选择群体性的体育活动的内容。在群体性体育活动中,使他们动起来、说起来、笑起来,从而慢慢地合群,重塑他们的性格。对于这些有自我封闭心理倾向的学生,一个改变其心理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安排他们参加篮球、排球、足球、拔河等集体对抗性强的项目练习或比赛。使他们感到自己在集体项目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增强参与意识,主动融入到团队中,逐渐地形成外向、活泼、向上的性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于一部分性格乐观开朗的学生,他们接受能力比较强,掌握运动项目比较快,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沾沾自喜,不想再练习。对有这种心理特点的学生,教师要提醒他们克服浅尝辄止、自满自足的心理,并“量身定做”给他们提出更高的锻炼要求。而对于一些自控能力差,在锻炼中有急于求成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平稳心态,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指导他们耐心地做好每一个动作,树立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的健康心理,塑造不断进取创新锻炼成绩的性格

2.3通过团体影响培养

在初中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运动的开展往往是一个团队的运动,就算是非对抗类的体育项目,如跑步,许多人也会结伴来进行锻炼,而团队氛围和环境的制约,对学生的体育塑造和品德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性,通过集体和团队的制约和引导,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意识。

例如,在进行乒乓球运动的学习和训练时,集体的品德制约就能够产生很大的作用,有的学生在日常的娱乐中不注重基本规则的遵守,运用一些其他的手段来强取胜利,那么其他的学生就会对他的这种行为加以指责,并逐渐疏远,这样这个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主动自觉地遵守相关的比赛规则。由此可见,在高中体育运动的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团队影响对学生体育品德意识的培养和体育行为的制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4在体育课中多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之间情感

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多初中生都不愿意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通过运动来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并通过合作的方式多完成一些体育运动。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开展接力赛跑的活动,将6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然后几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接力赛跑主要是一个学生跑一段路程之后将手里面的接力棒递给另一位学生,然后这个学生继续奔跑。通过这个活动,就可以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因为在社会中,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需要的都是一些可以合作的团队,所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都可以走出自己的世界,在日后可以更好的发展。

2.5通过比赛观看培养

在初中的体育教学工作中,由于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学生在平时很难有机会和时间接触和观看完整的比赛,这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选择一些比较经典和具有代表性的比赛来让学生观看和讨论,并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讲解,比如对不遵守体育规则而引起的人身伤害,来让学生明白体育品德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品德意识和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对于初中生来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初中生的发展需要,所以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的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不仅仅教授学生大量的体育知识并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将注意力放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学生可以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在未来可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校和.初探初中体育健康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7(04).

[2]陈向阳.县域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

[3]蔡小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体育文化意识培养[J].田径,2018,(01):4.

[4]赵俊峰.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2016,(11):192.

论文作者:赵星烈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阐述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论文_赵星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