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论文_李志莲

浅谈计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论文_李志莲

(国网吉林集安市供电有限公司 吉林通化 134200)

摘要:检验检测机构必须要有一定的认证资质,这样其检验检测的结果才能具有权威性。检验检测机构认证资质的获得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建立与检验检测机构相适应的并且能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文章针对计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计量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工作

导言:根据国家的检验检测机构认定和认可相关规定,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好的检测机构必须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也要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修订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逐步健全并不断发展进步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使各个工作环节都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认可和认定工作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而且也为整个检验检测机构的合理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它通过审查组织结构,考察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检查体系文件的执行,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都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能明显提高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

1计量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功能分析

1.1 计量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计量检测机构对于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重视程度较高,传统的计量检测管理工作由于无法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使得计量检测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给计量检测机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通过计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可以实现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质量,有效保障了检测机构的数据检测水平,从而推动计量检测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1.2 计量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功能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计量检测机构所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尽管不同,但是这些不同的检测系统都具有一个相同的功能,即通过网络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一方面计量检测机构可以通过网络与客户进行联系,确定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客户也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掌握到报检信息,并且做到随时查阅信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由此可见,计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对于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十分关键,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计量检测工作现状及问题

2.1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一是计量法律法规滞后。《计量法》和《计量法实施细则》等计量法律法规从实施以来,至今已经三十余年,现行计量法律法规已跟不上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修法迫在眉睫。二是技术规范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现有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技术规范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需要,许多新生计量器具因无相应检定规程而无法开展检定工作。三是管理部门各自为政。部门规章相互矛盾,政出多门,加上强制检定器具目录一直未作调整,该强检的未列入强检目录,该校准的却还在强检范围内,使得后来出现的大量计量器具法律性质无法界定。诸如“医用三源”的争议一直不断,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这部分计量器具的监管力度。

2.2缺乏有效市场竞争力

小而全的传统布局决定了我国计量检测机构规模普遍偏小,硬件设备落后,基础设施差,市场发育程度低,绝大多数机构目前不具备完全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条件。一是过多的行政干预决定了计量检测机构无法完全遵照市场化运作方式自主参与市场竞争,事业单位的外衣制约了计量检测机构的发展;二是旱涝保收的体制使得计量检测机构市场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时代紧迫感与危机感;三是部分计量检测机构重“钱途”。唯利是图,恶意低价竞争,无使命感、责任感,不重视检测质量,将法定计量机构生生地变成了“三无”营利公司(无科技含量、无科技成果、无学术论文);四是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薄弱,硬件设备落后,计量检测机构无力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人才储备不足

《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计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量器具正从传统计量器具向智能仪器转变,测量的数字化、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不断引领计量器具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然而旧有体制留给检测机构的计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严重制约了计量检测事业的发展。一般的计量检测人员常年从事的本是科技含量不高的简单机械重复劳动,科技日新月异,如果不能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必定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更不要说涌现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了。因此,计量检定人员素质迫切需要提高。

3提高计量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3.1提高软件系统的安全性能

计量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检测工作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检测质量和效率,但是由于信息网络自身的局限性,使得一些风险经常出现。而计量检测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的安全性要求较高,一旦出现风险,一方面会给客户和机构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计量检测机构的正常发展。因此,提高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首先,计量检测机构需要增加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资金投入,同时制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那些没有经过授权就进入系统的行为要高度重视。另外,计量检测机构还应当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一旦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及时进行处理,将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能。

3.2建立健全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首先,计量检测机构管理部门和领导必须对信息化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制定规范的信息管理制度,对相关的人员和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保证信息管理系统安全运行;其次,机构还应当明确员工的责任,对员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当信息管理系统出现问题时,可以找到相关的负责人,从而减少信息系统出现问题的概率;最后,计量检测机构还应当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并分析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一旦问题真的出现,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解决,从而降低计量检测机构的损失。

3.3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建立规范的培训机制。计量检测机构首先要建立标准的、规范的员工培训机制,对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计量检测机构的快速发展。第二,单位要提高招收门槛。在进行信息管理人员招收时,要对人员的各方面素质进行全面衡量,确保素质足够高,再进行招收,确保计量检测信息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第三,建立标准的考核机制。计量检测机构相关部门还应当建立标准的员工考核机制,对信息管理人员实行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员工薪资待遇中,以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为计量检测单位创造更高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量检测技术信息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计量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相关检测机构管理人员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从而促进我国计量检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闻.浅谈市场经济中计量检测市场的建立[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11).

[2]杜伟先.浅议如何降低食品计量检测成本[J].商场现代化.2015(16).

[3]张琬林,唐明.计量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J].化工管理.2015(23).

[4]吉怡.浅谈计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工作[J].中国计量.2014(04).

论文作者:李志莲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  ;  ;  ;  ;  ;  ;  ;  

浅谈计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论文_李志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