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视角下智慧物流模式发展策略选择论文

供应链视角下智慧物流模式发展策略选择

林 楠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发展与升级,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物流服务需求。目前,我国物流产业成本居高不下问题严重,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物流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探寻新型的物流发展模式意义重大。文章从供应链视角出发,以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提出了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的建设方案。同时,对供应链智慧物流典型模式——众包物流模式的优势以及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我国物流产业的实际提出了向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转型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智慧物流;供应链;众包物流;互联网+

一、引言

当前,在我国“互联网+”发展战略的不断推动下,传统物流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正在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向更加高效、快捷的流通模式发展前行。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智慧物流模式,使得物流企业在信息传播、交互方面得到飞跃式提升。与传统物流模式相比,智慧物流模式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信息化发展,即物流企业的所有运作环节,诸如采集、传递、汇总、识别、跟踪等均可以实现人为控制;第二,智能化发展,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使物流系统具有自我感知、学习能力,及时对周边环境进行自我判断,独立解决物流业务运作过程中的问题;第三,网络化发展,即在物流领域中,通过智能设备将物流企业彼此紧密相连,物流信息数据化处理,使物流企业可以随时随地处理物流信息,对物流信息和资源进行进一步挖掘;第四,协同化发展,即在一个物流供应链体系中,供应链内部物流企业之间紧紧围绕核心企业开展物流业务,不同物流企业之间需要协同、调和以及同步运作,以共同完成物流服务目标。智慧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在于,智慧物流将互联网技术、智能感应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相融合,从而形成更有效率的新型物流业态,智慧物流具体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性产业,对加速社会资源流转,重塑社会经济结构,助推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环境的低迷,致使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进展较慢,产业改革与升级效果不太明显。从国际角度来看,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后遗症仍未消除,世界各国仍处于经济调整和恢复期,国际贸易发展缓慢,国家之间的物流服务需求不足。从国内角度来看,虽然政府通过出台众多利好政策助推我国物流产业改革升级,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经济结构在逐渐调整,物流产业呈现出“黑冷白热”的需求结构。例如,自2015年起,受到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钢铁、水泥、煤炭及矿石等“黑色货物”物流领域规模大幅度减少,而与居民相关的日常消费品“白色货物”物流领域规模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增长态势。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整体规模来看,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物流行业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物流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52.8万亿元,较去年增长6.6%,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然而,从成本-收益角度来看,即使是在智慧物流模式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背景下,我国物流产业仍存在成本居高不下难题。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2017年的七年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由7.1万亿元提升到12.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91%,物流成本增长率远超物流市场规模增长率,这充分说明我国物流产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是以大量资源和资金的投入与消耗为代价的。虽然我国物流产业市场规模较大,但是物流企业的利润率、发展效率均较低。因此,在物流产业智慧化改革升级的过程中,不能仅单方面注重智慧物流模式的发展,同时也要兼顾与物流产业发展相关的其它类型产业发展,应当从供应链的角度,以智慧物流模式为核心与基础,协同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共同打造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物流供应链模式。

图1 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二、供应链体系下智慧物流的特征及转型难点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产业与产业之间的隔阂界限逐渐模糊,市场中的竞争已经由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发展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比较和竞争。供应链体系的运作方式表象为“三流合一”,即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融合发展与运行。虽然,物流企业只是“三流”中的一环,但是由于物流环节表现为实体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其运作效果本身就要受到技术限制,物流企业在物流运输环节也将存在高成本问题,因此供应链理论完全适用于物流产业。

1.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及组织框架

无论是传统物流模式,还是智慧物流模式,其物流管理的对象都集中在采购、生产及销售环节,物流企业追求的是个体收益和局部利益最大化。但是在供应链体系下,供应链物流管理除了基本的物流管理以外,还要包括回收物流、逆物流及废弃物物流等反向物流管理。因此,供应链物流管理是一种共生式的物流管理模式,专注整体管理效率,通过协作、协同等手段,以实现与物流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目标。现代化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组成既要包含正向物流运输,也要兼顾反向物流服务,需要在正反信息流的协助下,对整个供应链物流体系进行高效管理与控制,具体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组成包含三部分,分别为采购网络、信息网络和配送网络。其中信息网络是整个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连接采购网络与配送网络的中间网络部分。采购网络是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运作的前提,为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提供基础条件。配送网络是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运作的目的,为客户提供服务、为物流企业完成业务。随着新进企业的不断增多,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也将会沿着横向与纵向两方面继续拓展与发展。横向指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的链条长度,即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的水平结构。该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包括: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自身所决定的长度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核心物流企业能力等。纵向指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某一节点的厚度,即每一层所存在的企业数量。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的纵向影响因素包括: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可容纳的企业数量及市场规则、国家政策法规等。

图2 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组成示意图

供应链物流模式作为传统物流模式的高级形式,是动态物流形式、是系统性物流形式、是增值性物流形式。具体而言:第一,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将物流配送作为商品产供销中的重要一环,更加重视市场需求,可以随着市场需求改变而不断改变和创新,因此是动态形式的物流;第二,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从商品生产到销售和配送中每个环节都存在大量相关企业,为客户提供不同产品与服务,每个企业与每个环节都依附于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组成一个系统,因此是系统性的物流;第三,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可以及时把握市场走向,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生产、包装、加工、仓储及运输等环节提供具有差异化的服务,在提供差异化服务的过程中有利于对原商品进行再次增值,因此是增值性的物流。

(1)供应链智慧物流管理体系的特征

2.供应链智慧物流管理体系的特征与转型难点

超高压萃取法又叫超高冷静压法,它是指在常温条件下,将高压作用于料液中,保持一定的压力后再迅速将该压力卸除,从而达到萃取目的的方法。此法因为十分有效地增大了成分的收率,而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和食品有效成分的萃取中。贾春晓等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超高压提取法从花椒中提取精油的提取条件,最后得出用超高压法提取花椒精油的最优工艺条件:压力为300 MPa,固液比为1∶40,加压时间为3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提取率为24.16%,配合GC-MS联用法进行分析,确认了花椒精油中包含67种成分。

如图4所示,众包物流模式相比传统物流模式更加完善与具体,可容纳的非物流企业种类更多,可以实现“三流合一”,以最大化的物流运作效率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及相关增值性服务。在众包物流模式中,除了基本的物流配送服务以外,以供应链为依托的众包物流模式还会融入保险机构,为共享式的众包物流模式保驾护航,对客户的产品提供保障。众包物流模式的运作流程是:首先众包物流发起人向平台发送配送产品信息;其次,信息中介平台根据供需对接服务双方;最后,众包物流配送人员根据客户要求将产品配送到指定位置。整个配送过程,完全不需要人力对接,配送人员、客户以及平台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就可以完全实现物流配送服务,充分体现出其智慧性。同时,众包物流模式的配送类型丰富,所提供的服务更加多元化,更容易满足客户不同的服务需求,可以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充分体现出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精神。而在盈利方面,众包物流模式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盈利空间,另一方面依托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收取加盟费或广告费等方式拓展其收入边界,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收益。

(2)供应链智慧物流转型发展难点

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其实质是传统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升级,是物流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一体化物流发展的重要成果。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应当以物流管理系统为核心,使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配送等环节一体化。在连接各子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发挥“智慧”系统的智能作用,以自动化、智能化等形式连接供应链内各企业,实现资源、信息互通,因此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的重点是建立一个具有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通过平台资源整合能力对整个供应链物流服务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为了体现互联网时代下的物流产业智慧特征,需要建立不同等级的信息服务平台以对接社会资源部门,为供应链系统内的物流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具体构建示意图如图3所示。供应链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包含三大子系统,包括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及服务系统。其中,管理系统是物流企业智慧化的体现,包括配送货物追踪、运输车辆调度等;信息系统是运行的中枢,所有供应链系统内的信息数据都将通过信息系统完成,包括信息交互、信息查询及信息管理和交易等;服务系统是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区别于其它物流模式的关键与核心,是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一体化的重要表现,过去需要物流企业独立完成的融资、政策分析、商品转运等业务环节都可以通过信息服务平台统一完成。

表1 我国主要物流企业的供应链服务功能实力对比

三、供应链体系下的智慧物流模式

当前,我国物流管理体系包含三种形式,分别为: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及物流联盟。每种物流模式都是在市场中不断完善与发展起来的,具有各自的优势特征。例如,对于自营物流而言,物流企业具有自主权,可以完全掌控物流运作质量,业务更加灵活、快速和准确;对于第三方物流模式而言,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库存成本,减少硬件投资,更利于减轻企业成本负担;对于物流联盟模式而言,可以减轻联盟内企业的物流成本,通过资源共享、共用的形式,实现合作共赢。然而,不同物流企业运营不同物流模式,物流企业之间及物流模式之间缺乏互动性,运营相对独立,难以组建成有组织且高效的物流运作供应链模式,再加上每种物流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见表2),因此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问题一直存在。在互联网时代下,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的推动,建立更加高效的产业链智慧物流模式,以破除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阻碍。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丑话说在前面”。赛季前,理当公开向媒体并通过媒体向广大球迷讲明白俱乐部遇到的难处,着重强调球队在人员不整、备战仓促情况下面对的严峻形势,给舆论降温。赛季目标定为“力争季后赛”,同时说清楚,球队本赛季的工作重心是打基础,重用新人,重塑战术体系,成绩是第二位的。拉低社会期望值,就给俱乐部和球队的东山再起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表2 我国主要物流模式对比

1.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构建的核心基础

供应链智慧物流管理体系作为传统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升级,技术要求及资金要求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而言:在资金方面,供应链服务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金周转要求较高,尤其是那些经营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的企业,更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作为产业链核心环节的物流企业持有资金充足量将是决定能否转型的关键。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实际状况来看,我国现代化物流建设与供应链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物流企业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物流配送环节的基础性服务,对于利润率较高的增值性服务及供应链整合服务等方面的收入较少;在技术方面,我国物流企业虽然众多,但是能够占领市场的物流企业仅有几家,并且这些物流企业对于开展供应链智慧物流管理的技术能力明显不足。尤其是与已经开展供应链智慧物流的国外企业比较,我国物流企业在库存管理、流转率管理、库存管理系统、精益物流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见表1),技术的落后导致我国供应链智慧物流转型进度有所减缓。

图3 供应链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示意图

2.供应链智慧物流典型模式——众包物流模式

培养人才是文化发展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第一资源[14]。亳文化既快又好地走出去离不开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从业人才的培育,然而,当前亳文化人才的缺乏是全方位的,既缺乏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高端创意人才,也缺乏文化营销、文化管理、项目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智慧物流作为“互联网+”发展战略下的重要新兴业态,是传统物流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相融合的产物,相比于传统物流模式下的供应链而言,具有更加鲜明的特征与优势。首先,供应链智慧物流管理体系由供给为主转向需求为主,由以往的供给驱动升级为需求驱动。当前,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信息非对称问题,整个供应链物流体系中的信息传递具有延时性,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得知市场需求,从而导致物流成本高。而在互联网技术的协助下,信息可以高效无阻碍的在供应链各节点之间任意高速流通,使得供应链中每个节点都可以迅速掌握市场需求,并且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采取差异化的应对措施,由过去的被动式提供转向主动式接入;其次,供应链智慧物流管理体系在运作过程中更加透明,各节点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不同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特征更加明显。传统供应链物流体系内各节点主体相对独立各自运营,在互动方面基本只存在于相邻节点企业之间,与于跨部门、跨产业的企业之间鲜有互动。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的运营、财务等重要资产联系更加紧密,不同领域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成本更加低廉,解决了传统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内各节点过于分散而导致的信息断层难题;最后,供应链智慧物流管理体系具有高度柔性化发展特征,供应链服务质量更高。随着新型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传感设备的应用,供应链智慧物流体系内的各节点企业对信息感知度更高,供应链内部企业可以根据外部激励快速、随时改变生产策略及发展策略,更适应市场化发展需求。

当前,困扰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成本居高不下,其原因包含两方面:一方面,物流产业链内部缺乏相应的信息传递机制,导致物流企业获得市场信息较为困难,导致产业运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人力成本不断增长,而物流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较高,进一步提升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众包物流模式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物流模式,并且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众包物流模式已经朝向智慧化、集成化、一体化趋势发展,成为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众包物流模式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可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以及移动APP等软件设备将社会闲置的劳动力资源整合,将资源以共享的形式加以利用,最大程度降低物流企业成本。此外,众包物流模式服务主体遍布全国各地,并且提供上门取件及送货上门等服务,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更高,具体的众包物流模式如图4。

值得关注的是国外典型的内河航道R≥3L,且平均比值约为2[5],船舶仍能保证航行安全,加之船舶技术性能的不断提高,反衬出我国船长限制标准尚有放宽的裕度空间。

图4 众包物流模式示意图

四、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具体实现路径

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的建立与实现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整体供应链角度出发,通过建设更好的协同机制,将上下游企业紧密联系,共同组建一个运作高效的供应链;另一方面是从微观各参与主体角度出发,根据智慧产业要求,使上下游企业遵循“互联网+”发展战略要求,为向智慧型的供应链物流模式转型做好基础准备。

在图2的界面中,可以看到本知识点涉及的全部内容,及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同时其中每个具体内容又可以通过点击进入相应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控制方案界面中,比传统PPT更简捷,且可以对知识点进行精准定位,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1.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协同机制的建立

在供应链体系中,每个参与主体都是在竞争中寻找合作,通过合作方式参与竞争,通过信息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作用,共同发现新机遇、开创新市场。如果供应链组织结构合理,内部参与主体职责分工明确,信息可以自由传递,那么将极大降低各节点企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即使产生矛盾也易于解决。同时,对于供应链智慧物流体系而言,知识能力是该系统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针对供应链内部知识协同机制是保证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顺利发展的关键。具体的知识协同机制包括:知识信息共享机制、知识转移机制、知识替代机制、

知识学习机制以及知识冲突解决机制。其中,知识共享机制是提升供应链运作质量的前提;知识转移机制是解决物流产业高成本的途径之一;知识替代机制是供应链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知识学习机制是保证供应链系统长久不衰的动力;知识冲突解决机制是供应链智慧物流内部协同发展的保证。具体实现方式包括:第一,制定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产业标准,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连接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各环节,包括技术衔接与业务衔接,另一方面便于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与外界建立直接联系,可以将外部信息顺利加入到供应链体系内;第二,确立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内部统一发展目标,重点解决供应链内部不同节点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具体可以通过建立高效沟通机制,针对已经存在以及即将产生的矛盾进行针对式的解决,或者建立行业协会形式对各企业行为进行监督,以防止有损于其它供应链内部企业利益行为产生;第三,建立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体制,为产业长久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由于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属于复合型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极高,因此建议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定向培养方式,与高校进行合作,共同培养适合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供应链内部企业转型发展

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制造企业是供应链内主要的参与主体。因此,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的构建升级也应当从这几类企业入手。第一,明确各主体定位。由于供应链模式发展的核心是链接一切资源,通过高效运作降低成本并实现快速交易的过程。因此,建议供应链内各节点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企业实力与产业特征,确定自身转型后的价值定位,根据不同需求建立不同服务类型企业。例如,从企业类型可以分为服务型、项目型、渠道型等,从服务环节可以分为消费流通型、生产型、终端零售型等;第二,完善供应链内部系统,实现流程一体化发展。供应链智慧物流可以根据内部节点企业的类型从横向、纵向以及空间三个维度扩展,实现发展与升级。在纵向方向,可以提供定制及研发服务。在横向方面,可以提供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价、风险评估等服务。在空间上,可以建设全球供应链物流及全球价值链物流等;第三,优化各企业核心资源,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各节点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技术优势,系统规划发展路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满足供应链智慧物流模式运营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合理调整人才组织结构,增加金融、数据、投资以及风控等方面的人才数量,倡导知识及资本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Gomm,M.L.Supply Chain Finance:Applying Finance Theory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o Enhance Finance in Supply Chai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0,13(2):133-142.

[2]More,D.and P.Basu.Challenges of Supply Chain Finance:A Detailed Study and a Hierarchical Model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an India Firm[J].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2013,19(4):624-647.

[3]Lorena Garcia Alonso,Joaquin Sanchez-Soriano.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Inland Traffic Distribution and Provincial Hinterland Share of the Spanish Port System[J].Transport Reviews,2010,30(3):275-297.

[4]More,D.and P.Basu.Challenges of Supply Chain Finance:A Detailed Study and a Hierarchical Model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an India Firm[J].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2013,19(4):624-647.

[5]Monteduro,F.Public-private Versus Public Ownership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Italian Local Utilit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Governance,2014,18(1):29-49.

[6]Meiklejohn S.et al.A fistful of bitcoins:characterizing payments among men with no names[J].Internet Measurement Conference,2013(1):127-140.

[7]A Favache,D Dochain,B Maschke.An entropy-based formulation of irreversible processes based on contact structures[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10,65(18):5204-5216.

[8]Gomm,M.L.Supply Chain Finance:Applying Finance Theory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o Enhance Finance in Supply Chai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0,13(2):133-142.

[9]Gomm,M.L.Supply Chain Finance:Applying Finance Theory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o Enhance Finance in Supply Chai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0,13(2):133-142.

[10]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 [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146-160.

[11]梁海红.“互联网+”时代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构建 [J].统计与决策,2016(22):51-53.

[12]张伟.“互联网+”时代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趋势探析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4):104-108.

[13]王坤,骆温平.国外物流创新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文献内容分析 [J].中国流通经济,2016(2):27-35.

[14]张立国.我国物流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125-128.

[15]何明珂,王文举.现代供应链发展的国际镜鉴与中国策略 [J].改革,2018(1):22-35.

[16]高志军,朱卫平,陈圣迪.物流服务供应链整合研究 [J].中国流通经济,2017(10):46-54.

[17]Duarte,J.,S.Siegel and L.Young.Trust and Credit:The Role of Appearance in Peer-to-Peer Lending[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2,25(8):2455-2484.

[18]H Ramirez,B Maschke,D Sbarbaro Modelling and control of multi-energy systems:An irreversible port-Hamiltonian approach[J].European Journal of Control,2013,19(6):513-520.

[19]Klafft,M.Peer to Peer Lending:Auctioning Microcredits over the Interne[C].In A.Agarwal and R.Khurana(ed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IMT,Dubai,2008.

[20]Athanasios A.Pallis,Thomas K.Vitsounis,Peter W.De Langen Port Economics,Policy and Management:Review of an Emerging Research Field[J].Transport Reviews,2013,30(1):115-161.

[21]Puro,L.,J.Teich,H.Wallenius,and J.Wallenius,Borrower Decision Aid for People to People Lending,Decision Support Systems[J].Journal of ACM,2010(49):52-60.

[22]王健,范月娇.我国物流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检验与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 [J].中国流通经济,2014(7):39-46.

[23]黄福华,周敏.封闭供应链环境的绿色农产品共同物流模式研究[J].管理世界,2007(4).

[24]冀芳,张夏恒.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 [J].中国流通经济,2015(6):14-20.

[25]林荷,郑秋锦,陈佑成.“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企业转型O2O电子商务现状与对策 [J].宏观经济研究,2015(12):79-85.

[26]冯华,陈亚琦.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时空契合分析 [J].中国工业经济,2016(3):99-113.

[27]鞠颂东,李伊松,徐杰.西部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39-43.

[28]崔宏凯,张林,江志娟.中国西部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分析——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省域实证研究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2):101-105.

Development-Strategy Selection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LIN Nan
(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hengdu Sichuan 610031,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globalization,logistics industry,as the core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lso needs to transform,develop and upgrade to adapt to the social logistics service demand in the Internet era.At present,the high cos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is a serious problem,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tricting factor hinder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new logistics development model.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and based on logistics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gives 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supply-chain intelligent logistics mode.At the same time,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supply chain intelligent logistics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with the typical mode of supply-chain intelligent logistics,like crowdsourcing logistics mode,and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upply chain intelligent logistics mode are provid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 Intelligent logistics;Supply chain;Crowdsourcing logistics;Internet plus

中图分类号: F2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92X(2019)12-0060-05

收稿日期: 2019-03-25

作者简介: 林 楠(1969-),女,四川成都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金融与财贸研究。

(责任编辑:TY)

标签:;  ;  ;  ;  ;  

供应链视角下智慧物流模式发展策略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