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二磷酸钠与丹参治疗脑梗死伴冠心病的比较论文_肖侃 李世煌 彭露 陈瑛 陈超雄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分析果糖二磷酸钠与丹参治疗脑梗死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接诊的64例脑梗死伴冠心病患者在不同用药的情况下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在脑梗死方面,FDP组的有效率为93.75%,丹参组的有效率为75.00%。FDP组高于丹参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在冠心病治疗方面,FDP组在20d疗效和40d疗效方面均优于丹参组(P<0.05),差异具有比较价值。结论:

【关键词】果糖二磷酸钠;丹参治疗;脑梗死伴冠心病;临床效果

脑梗死在中医中称为卒中或中风,是多因素造成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性病变坏死,并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临床中因脑血栓造成的脑梗死在整个致病原因中占到了60%,其他原因中分别是高血压、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有锻炼、饮酒过量等,通常这些因素都是可控的。脑血栓形成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的硬化[1]。而这一症状正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样硬化疾病引起的血管狭窄或堵塞,会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等造成的心脏病。所以临床中很多患者在脑梗死的同时伴发冠心病[2]。这两种疾病都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同时相互影响,给治疗工作增加了难度。本院对果糖二磷酸钠与丹参治疗脑梗死伴冠心病的比较进行了研究,现将成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5年8月接诊的64例脑梗死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和用药的差别分成FDP组和丹参组,每组32例患者。FDP组采用果糖二磷酸钠进行治疗,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在49~78岁之间,平均年龄(63.565.94)岁。其中基底脑梗死患者12例,脑叶梗死患者5例,丘脑梗死患者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例。神经功能轻型缺损15例,中型缺损10例,重型缺损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心绞痛8例,频发室性早搏5例,阵发性心房纤颤4例,心力衰竭例Ⅰ~Ⅱ级5例,单纯心电图呈缺血样改变4例。伴有高血压患者10例,高血脂患者9例,肺心病5例,糖尿病8例。发病至入院时间在1h~6d之间,平均(54.634.15)h;丹参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在50~79岁之间,平均年龄(64.264.65)岁。其中基地脑梗死患者11例,脑叶梗死患者6例,丘脑梗死患者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例。神经功能轻型缺损14例,中型缺损12例,重型缺损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心绞痛8例,频发室性早搏6例,阵发性心房纤颤4例,心力衰竭例Ⅰ~Ⅱ级4例,单纯心电图呈缺血样改变5例。伴有高血压患者11例,高血脂患者9例,肺心病5例,糖尿病7例。发病至入院时间在1h~5d之间,平均(54.134.23)h。两组患者均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在病程、疾病类型、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用药。发病早期(一周内)采用20%的甘露醇120~250ml,采用静脉滴注,6~8h一次,连用7~10d,根据患者病情确定。部分患者同时应用塞米松10~20mg/d进行治疗,连用3~7d。同时给予吡拉西坦、曲克芦丁、胞磷胆碱等脑细胞活化剂进行辅助治疗,并维持患者电解质、水、酸碱平衡[3]。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FDP组给予果糖二磷酸钠(国药准字H20059747,50ml:5g)溶于50ml的注射用水中,采用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丹参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国药准字Z51021303,10ml/支)20ml,加入6%的低分子羟乙基淀粉(益民制药有限公司)300ml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0d为一个疗程。每一疗程均进行心电图复查,如有必要重复使用。

1.3观察指标

脑梗死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来对疗效进行判定。病残程度为0级,积分降低90%以上为基本治愈。病残程度在3级以下,积分减少在45~90%之间为显效。病残程度在3级以下,积分减少在18~45%之间为有效。积分减少在18%以下为无效;冠心病治疗效果评价采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价。心电图在用药期间ST段和T波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ST段从弓背抬高下降,T波由深变浅50%以上为有效。心电图无改善为无效;心肌缺血的判定标准为在10~15d内心绞痛每周发作减少2次及以上,在不用硝酸甘油的情况下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一半以上,ST段上升50%以上,T波转为低平为有效。患者心电图无改善。硝酸甘油用量未减少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在脑梗死方面,FDP组的有效率为93.75%,丹参组的有效率为75.00%,详见表1。FDP组高于丹参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在冠心病治疗方面,FDP组在20d疗效和40d疗效方面均优于丹参组(P<0.05),差异具有比较价值,详见表2。

3讨论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得出结论:果糖二磷酸在改善脑梗死,心肌缺血,增强心肌收缩力等方面的效果更好。首先果糖二磷酸对于心绞痛、心悸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同时,对于心脏功能的恢复也有非常明显疗效;其次,果糖二磷酸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

本次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丹参组采用丹参治疗,具有降低心肌酶学作用,清除或减少自由基形成,可以明显减轻心肌损伤的优势。FDP组采用果糖二磷酸用于治疗冠心病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同时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和心肌缺血状况[4]。另外,果糖二磷酸能够改善冠脉血流量,并有效的降低脑梗死伴冠心病的发病率,减少心脏猝死的死亡率。其优点有:药物发生作用疗效速度快,疗效好,副作用小,治愈率高。对于脑梗死伴冠心病具有更高的对应性[5]。

综述所述,果糖二磷酸在治疗脑梗死伴冠心病的有效率治愈率高于对照组采用的丹参治疗。果糖二磷酸对于改善脑细胞有明显作用,在治疗脑梗死伴冠心病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昊娲.丹参注射液与抗血栓药物合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2]王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及祛风化痰法对其的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3]赵兴敏,李颖,董传海,彭建.前列地尔注射液和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在严重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12:1010-1013.

[4]金孟浩,王丰,何志勇.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对患者血清NSE的影响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17:55-58+61.

[5]张春燕.红花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04:273-275.

论文作者:肖侃 李世煌 彭露 陈瑛 陈超雄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果糖二磷酸钠与丹参治疗脑梗死伴冠心病的比较论文_肖侃 李世煌 彭露 陈瑛 陈超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