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台湾的三次战争_战争论文

日本侵略台湾的三次战争_战争论文

日本的三次侵台战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战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宝岛台湾毗邻祖国大陆,地处西太平洋的交通要冲。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自明代中叶以来,它就成为了各国列强觊觎的对象。特别是日本,从1593年~1895年的300多年中,就曾3次大举发动侵台战争,给台湾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遭到了台湾人民和祖国大陆军民的沉重打击。

第一次侵台战争

日本对台湾的侵略始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1590年,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国内战乱的局面,统一了日本,并开始致力于海外扩张。1592年,丰臣秀吉派兵进攻朝鲜的时候,就图谋南下侵略台湾。1593年,日本派使者原田逊七郎赴台,以武力威胁,要求台湾向日本纳贡。明政府闻讯后,加强了台、澎地区的军备,并采取了积极的防御措施,使日本的阴谋没有得逞。

虽然在其后的侵朝战争中,日军被中朝军队打得大败,但它一直都没有放弃霸占台湾的野心。1609年,主持日本朝政的德川家康命令有马睛信率军入侵台湾。这次入侵,日本方面一是想调查台湾的港湾、物产情况,为日本以后占据台湾作准备;二是想胁迫台湾人民向日本投降纳贡。有马睛信的侵略活动遭到了台湾人民的坚决抵抗,他在损兵折将后狼狈地逃回了日本。但是,德川家康仍不甘心失败。1616年,德川家康又命令村山东庵率战舰13艘、4000余名侵略军渡海侵台。但是天公不助侵略者,日军舰队航行到琉球附近时遭到了飓风的袭击,只有1艘船到达了台湾。残余的日军一登陆,就陷入了台湾人民的包围之中,他们自知不敌,最后全都自杀毙命了。

由于明政府的严加防范,再加上台湾人民的倾力配合,日本侵台的图谋一直未能得逞。1636年,日本颁布了锁国令,其侵台活动才告一段落。

第二次侵台战争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国力大为增强,很快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与此相反,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领土、主权不断丧失,清政府的腐朽更加刺激了日本侵略的野心,它处心积虑,不断地寻找机会,并把目光再次投向了中国的宝岛台湾。

1871年12月,2艘琉球的贡船在海上遇到大风,漂流到了台湾。其中一艘获救,船员被护送到了台湾;另一艘船在台湾南部海岸登陆后,船上有54人被附近高士佛、牡丹两社的土著人杀害,这就是所谓的“牡丹社”事件。琉球自明代以来就是中国的藩属国,琉球人遇害与日本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日本却趁琉球王子赴日祝贺明治天皇亲政之机,册封琉球王尚泰为“藩主”,从而确定日本与琉球的藩属关系,然后照会各国,声称琉球已归属日本。“牡丹社事件”给了日本一个盼望已久的侵台借口。日本政府立即着手准备,一方面聘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德为顾问,从他那儿获取了大量的台湾情报,另一方面又对清政府不断地进行外交试探。

1874年4月,日本成立了侵台机构“台湾都督府”,组成了3600余人的征台部队。5月10日,在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的率领下,侵台日军在台南的琅峤登陆,向牡丹、高士佛两社发动进攻。两社居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终于抵挡不住装备精良的日军,牡丹社首领阿禄父子等人阵亡。6月3日,日军占领了牡丹社。

清政府获悉日本侵略台湾后,迅速向日本外务省提出了质询,并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全权处理日军侵台事件。沈葆桢抵台后,积极加强战备,得到了台湾人民的全力支持,对日军造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同时,侵台日军由于水土不服、供给不足等原因,患病的有500余人,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不得不寻求外交途径解决问题。双方最终在1874年10月31日签订了《中日台湾事件专条》,清政府向日本赔款50万两白银,日本承认台湾地区的主权完全属于中国,但日本由此达到了使琉球完全脱离对清政府的藩属关系,进而吞并琉球的目的。

第三次侵台战争

1874年的侵台事件后,日本没有实现据台为己有的目的。因此一直都在图谋发动新的战争,击败中国,彻底占领台湾。为此日本进了充分的战争准备,它疯狂地扩军购舰,并不断派人前往中国调查,只待伺机而发了。

1894年2月,朝鲜东学道农民起义爆发,中国和日本派兵赴朝。7月25日,日本海军突然在丰岛海面对北洋舰队的运兵船发动攻击。3天后,其陆军也向驻朝的中国军队进攻,终于挑起了对中国的战争。8月1日,清政府正式对日宣战,甲午战争由此爆发。

随着日军在辽东战场的节节胜利,到11月,日本已经攻占了大连、旅顺等地。日本军部据此提出了进军直隶、直取京津的计划。而首相伊藤博文则提出了“直冲威海并攻略台湾方略”,他认为如果直接进攻京师可能会招致列强的一致干涉,不如夺取台湾,造成据台为已有的既成事实。

在日本加紧部署“北攻威海、南取台湾”策略之时,清政府内部妥协求和势力逐渐上升,并开始派员向日本求和。1895年2月,威海卫被日军攻破,北洋舰队覆亡。慈禧太后彻底丧失了对日作战的信心,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还在谈判刚刚开始时,日军便派比志岛义辉率领5000余人的混成支队及7艘军舰进攻澎湖。澎湖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不敌实力占优的日军,彭湖被占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被阻断。

在日本的威逼下,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富饶美丽的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台湾人民从此陷入了日本殖民统治的深渊,遭受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深重苦难。但是,台湾人民并未屈服,从1895年6月~10月,不畏强敌的台湾义军和清军前赴后继,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抗敌,使日军伤亡32000余人。台湾人民武装抗日的斗争,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中光辉的一页。

标签:;  ;  ;  ;  

日本侵略台湾的三次战争_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