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初期心理干预能力研究论文_陈凤鹦,郭宝玲

武警福建总队医院 350000

摘要:救援护理人员作为灾后急救护理医疗队伍的中坚力量,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灾后护理人员正确的心理干预能在第一时间帮助伤员提升信心,缓解灾害带来的心理创伤,为初期的救治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以及后期的专业心理援助打下好的铺垫。本文讨论了灾后护理人员在灾害救援初期的心理干预能力,通过分析我国心理援助的发展,以汶川大地震为主要背景分析当前我国灾后心理援助以及救援医护人员心理干预的现状;将整个灾害护理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始动期、灾害中期、恢复期和准备期。从灾害的发生对人的心理影响以及医护人员心理干预能力比较分析两个方面阐述了医护人员进行前期心理干预的必要性。从两个方面总结出了救护人员心理干预能力组成,以期为今后的灾害救援护理工作做好铺垫。

关键词:灾害救援护理;灾害心理;心理干预;能力组成

Research of Strengthening the Earl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pability of Nursing Staff in Disaster Rescue

Feng-ying Chen1,Bao-ling Guo2

Armed police corps hospital in fujian in 350000

Abstract:Rescue paramedics as the backbone of emergency medical team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aster relie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nducted by paramedics can not only help patients to enhance confidence in the first time,relieve disaster psychological trauma,but also lay a good foundation of establishing mutual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as well as the following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ai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pability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early disaster rescu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tak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s the background,we have analyzed current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after disaster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paramedics in China;Process of nursing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the initial stage,middle stage,recovery period and the preparation period. From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people when disaster happened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medical staff,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earl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medical staff. Two aspects of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paramedics are summarized,which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rescue and nursing work.

Keywords:Rescue nursing,Disaster-caused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Competence

灾害是能够造成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的总称。灾害的发生在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在受灾人群心理上造成严重的创伤。此类事件,处理得好,个体可能会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挠,使危机出现转化,使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处理不好,则可能出现不良后果,如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对于社会而言,处理得好与不好则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心理学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我国首次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是在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之后,但那时还没有灾害心理援助的概念,因此那次灾后干预还很不完善[1]。随着心理学逐渐被人们接受,在之后的各种灾害中越来越多的心理援助人员出现在救灾现场。灾害救援在组织形式上一般以急救医学为基础,与其他救援人员共同组成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护士作为急救医疗的中坚力量,在灾害救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作为第一时间接触受灾伤员的救援人员,提高灾害救援医护人员对伤病员救护初期的心理疏导能力,对提高灾后重建工作,防止严重的灾后心理疾患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完善今后灾害救援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1.我国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现状

我国灾后心理援助的研究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差距非常大。在灾后方面的心理学研究很少,仅有对唐山大地震后幸存者的心理状况等少量研究。我国对于灾后的心理援助工作,已开展但工作不系统,较零散。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后,首次开展了灾后心理干预工作。之后的1998年河北张北地区地震、2002年大连“5?7”空难、2003年SARS期间心理工作者们都做了一定数量的心理干预工作,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效果。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成为了我国灾后心理援助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3]。

我国的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步,但也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2004年包头空难时,政府临时抽调包头某精神病医院的大夫对遇难家属进行干预,干预人员由于没有受过相应培训,遇到极大困难,只能摸索着开展工作。而事实上,能够得到这种心理干预的人员还是很少的。据调查,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两周之内参加抗震救灾人数中就有3000多人是以心理援助的名义进入灾区的,整个抗震救灾期间以不同形式进入灾区的心理援助队伍约有500多支[4]。这些心理援助人员大部分是自发前往,并没有经过统一科学的组织,在管理与协调上存在很大困难;加之心理干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甚至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不仅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有时甚至影响了灾害发生初期正常的救援护理秩序,干扰了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汶川地震发生后,开始灾区人民对心理援助工作者是接受和认可的,但后来随着心理援助工作的进行,很多人产生了排斥的心理,有些甚至成为了他们灾后生活的一种干扰。有文献对相关情况做出了详尽的论述[5]。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心理援助作为一项单独的工作进行,没有与其他的灾后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灾害护理学上习惯将整个灾害护理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始动期、灾害中期、恢复期和准备期。始动期在灾害发生的初期进行紧急的救治工作;中期负责卫生防疫工作和躯体创伤处理;恢复期对灾民心理、精神进行恢复和重建。实际灾害发生现场与平时医院的就诊情况相比要复杂、恶劣的多,再加之平时缺乏相关灾害救援护理相关知识的教育与技术的培训,灾后医护人员对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知识相对缺乏[6]。

如何使医护人员在进行生命救护的同时第一时间实施心理干预,不错过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帮助伤员提升信心,缓解灾害带来的心理创伤,为初期的救治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以及后期的专业心理援助打下好的铺垫,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2.医护人员进行前期心理干预的必要性

灾害发生后,尤其突发事件,会造成灾后特定的心理后果,医学上统称为“灾后综合症”,也叫应激反应。灾后所造成的心理危机,不但危害大,而且涉及的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每一个见证灾害的人可能都会受到影响。面对巨大灾害,总会有6%到8%遭到心理创伤的幸存者最终选择了自杀,临床上许多难治愈的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均与过去创伤未解决有很大的关系。加之,心理创伤常常会引起儿童的个性缺陷,如:性格孤僻、人际关系紧张等,因此,医护人员进行前期心理干预显得极其必要。

2.1灾害的发生对人的心理影响以及发展过程

经历一场特大灾害刺激后,心理素质再强的人,都会留下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如果不进行心理引导,他们就会沉浸在伤感中无法自拔,这将间接导致社会上忧郁、自杀倾向的心理疾病患者增多,对全民心理健康不利。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人群经历灾害后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平均增加17%,除创伤后应激障碍外,最常发生的还有抑郁障碍和其他焦虑障碍;受灾人群中,发生酒精依赖的占35.5%,发生药物依赖的占22.9%;灾害还使受灾地区的自杀率明显上升。强烈灾害的突然爆发,使人们日常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急剧的甚至是无法挽回的变化,受灾人员心理上遭受严重创伤,在情绪上波动极大。另外,有些人还有可能产生孤独无助感,一直无法释放的压力会扭曲心理,有的人会铤而走险,危及社会安定。及时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干预,能够保护和促进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保障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如果心理干预不能及时跟上,一些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就可能会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即面临应激情境或遭遇应激事件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如果在一个月内还未恢复,就会转变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慢性)。急性应激实际上是灾害发生后几乎立即出现的心理反应,通常持续几小时到几天便迅速恢复,但心理干预十分必要,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而创伤后应激障碍不是短期就能治愈的,如果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影响几年、几十年,甚至伴随其一生。因此,在医学上应激反应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应激障碍状态(ASD)、创伤后应激状态(PTSD)、应激后适应障碍。在灾害过后个体一般会经历4种心理过程:[7]震惊、休克阶段,应付阶段,期望幻灭阶段,心理重建阶段。第一阶段一般表现为迷惘、恐惧、惊愕、高能量水平(肾上腺素),通常会持续数天。第二阶段个体会把安全、食物等方面作为主要的关注对象,对于恢复灾前生活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期望,通常在灾后1周到3~6个月内发生。

在休克、震惊阶段,是与幸存者互动并取得幸存者信任和认可的重要时机,也是进行适时的干预,在心理信任上建立良好关系的最重要时期;在应付阶段,适当的心理干预能帮助伤员调整由于灾难影响而引发的各种想法和不良情绪[8]。以上两个阶段同时也属于灾害护理中的始动期,是救援护理人员进行救援与治疗的关键时期。此时期如果进行正确及时的心理干预可以起到缓解痛苦、调节情绪、塑造社会认知、调整社会关系、整合人际系统、鼓舞士气、引导正确态度、矫正社会行为等作用[9]。

综上所述作为灾后第一时间接触受灾伤员的专业医护人员,在挽救伤员生命对伤员进行及时专业救治的同时,能够把握好灾后伤员心理发展的过程,在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与干预,对减轻受灾人员的心理创伤,提高灾后进一步心理援助的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

2.2医护人员心理干预能力比较分析

在发生灾害时,医护人员需要对三类人群进行干预:(1)一级受害者:第一现场亲身经历了灾难事件者;(2)次级受害者:指有亲属在灾难中遭受伤亡者;(3)三级受害者: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人员,主要有医生、护士、精神卫生人员、战士、警察等。这三类人员均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其他相关人群有时也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例如受灾区域的公务人员、报道灾难事件的记者等。

在一项对427名参加过与161名未参加过心理干预能力培训的医护人员心理干预能力的比较的调查结果中得出结论[10]:两者在ASD(Actuate stress disorder,急性应激障碍)、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迹象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见表一。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加强医护人员心理干预的能力的培训对提升灾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具有很大的意义。

3.救护人员心理干预能力组成

3.1心理救援医疗队伍组建

心理救援医疗队伍的人员要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可有临床心理治疗师、精神科护士加入。至少由2人组成,尽量避免单人行动。有灾难心理干预经验的人员优先入选。配队长1名,指派1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联系。心理干预人员也可以作为其他医疗队的组成人员。救灾地点的心理干预队伍主要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护士和社会工作者为辅。适当纳入有相应背景的志愿者。在开始工作之前对所有人员进行短期紧急培训。

3.2救护人员心理干预能力

生理干预与心理干预有效结合是现代灾后救援的趋势,将心理干预工作贯穿在平时的医疗护理工作中,既更加容易被接受,也可以使救护工作更好地进行。灾后救援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能力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好灾民心理反应评估。严重的灾害对受灾人群产生的冲击根据受灾情况、伤势严重程度,个体差异的不同而不同,护理人员有必要根据每个灾民的具体情况不同,正确估计伤员的心理状态,做好观察与记录,以指导下一步心理干预的进行;二是巧妙运用沟通技巧。谈话可以以对伤员当前急需的躯体上的安慰和问候开始,运用关爱的肢体行为,比如握住伤员的手询问,理解的眼神等非语言沟通方式来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理解和接纳他们的痛苦,不要试图去阻止被救助者宣泄情绪。三是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可以通过及时向伤员提供最新的有关灾情控制的消息,坚定有力地给予已经逐步摆脱灾害的好消息,进一步强化干预效果从而坚定他们重建家园,继续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张素娟.从汶川到玉树管窥中国灾害心理援助[J].中国减灾,2011(9):15-17.

[2] 胡爱招,王志红.加强护理人员在灾难救援的作用[C].护理研究,2005,5(19):832-833

[3] 金依文.中国灾后心理援助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1.

[4]钱铭怡.国内外重大灾难心理干预之比较[A].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57-1059.

[5] 张焕芳,李红玉,员庆博.灾后医护人员对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知识的现状调查[A].中国全科医学,2012(1):82-84.

[6] Gilbert R,Jacobs GA.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Disaster Psychol-ogy(HRD)[M].New York:Greenwood Pub Group,2005.

[7] 邱卓英,黄惠忠,张君梅,施红梅,祝捷.重大灾害引发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与心理康复策略(A).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7):673-676.

[8] 邱慧萍.灾难性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1):135-136.

[9] 张焕芳.灾害救援中医护人员对伤员实施心理干预能力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简介:陈凤鹦,女,本科,主管护师,护理部主任,2000年从事护理工作,作者单位:武警福建总队医院(福建省福州市北二环西路159号),邮编350003。

论文作者:陈凤鹦,郭宝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加强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初期心理干预能力研究论文_陈凤鹦,郭宝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