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文献综述论文

·仪器设备供应与管理·

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文献综述

朱 霞,张 舸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仪器设备是从事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教学质量和研究能力提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文献集中于2个主要内容的研究:① 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及其主要存在的问题;② 提高科研设备管理水平的措施。重点围绕这2个主要内容将现有文献分为管理机制、购置管理、技术队伍管理、维修管理以及仪器设备开放共享5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评述,从而为我国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文献综述

0 引 言

科研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教学、研究等工作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也愈来愈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高校的投入,使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迅速增加,档次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切实加强和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尽可能提高设备利用率也就显得异常重要。大量学者都曾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对该领域主要的理论文献给予归纳与梳理。

1 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近年来大多数学者对我国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达成基本共识,普遍认为在购置管理、技术队伍管理、维修管理、资源开放共享以及管理机制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1.1 管理机制不健全

管理制度缺失、机制不健全也是目前我国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过于空泛,缺乏人性化,在实际中无法充分执行与操作,甚至一些制度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工作而制定;原有的管理制度滞后,不进行调整完善,设备的管理难以落实到位,导致仪器设备管理混乱,使用效益差[1],并且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必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数据信息查询、设备预定、记录使用进程数据,尽可能实现开放共享目标。然而,现实情况中仪器设备的开放利用很难实施,比如存在预约没有回应,收费困难,手续繁琐复杂等问题[2]

针对这一问题,吕维莉等[1]也指出许多单位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些单位虽建立了相应制度但制度滞后、不及时更新或者没有落到实处,制度形同虚设;大多数单位的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可操作性,制度仅仅是为了应付评估检查。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任何一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对于仪器设备的管理至关重要。

1.1 幼苗的尖端被云母片一分为二后的生长情况 幼苗的尖端被云母片一分为二后,有不少资料认为幼苗在单侧光下直立生长。而事实是: 幼苗的尖端被云母片一分为二后,幼苗在单侧光下仍然会表现出向光性生长。

1.2 购置管理

孟庆楠等[14]、白璐等[15]认为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要本着“节约为前提,共享为目的”的原则,购买设备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包括购置理由、效益预测、本校以及本地区某种仪器的分布情况和使用效率等方面,结合本地区办学特点和发展情况购买所需设备,尽量一次投入长期收益。避免仅为了某一项课题购买设备,课题完成后出现设备闲置的现象。购买前的充分论证是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

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是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也是体现仪器设备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刘爱民等[19]主要从维修制度方面提出相关措施,认为高校需要强化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维修经费保障机制,师生也要自觉担当设备使用、维修工作。庄宪骥等[20]则重点研究了设备维修经费的管理,提出加大维修经费投入并做好经费流向的科学控制,规范使用维修经费。

1.3 技术队伍管理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谋划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苏教育系统将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部署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写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

最大限度发挥和利用高校科研仪器资源优势就要求做好对设备的管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国学者对如何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孟庆楠等[14]提出了加强实验队伍建设的3条途径:① 公开招聘人才,并给予较高的薪酬;② 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促使他们积极参加校外仪器设备学术交流会;③ 促进教师对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冯冬茹等[18]人也在研究中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另外指出创新制度,改革用人,完善考核机制,根据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管理,并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赵阳[12]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逐年增加派员赴国内外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学习交流,培养优秀的实验室管理人员。

本研究主要以金色链霉菌抗性菌为试验菌株,通过向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微量元素,对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同时探索发酵增效剂在优化配方中的添加对金霉素发酵效价的提高效果,为工业生产中提高金霉素产出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指标。

1.4 维修管理

由于实验室管理者培训不全面、工作态度怠慢等原因导致管理人员不精通设备的维修方法,仪器设备出现问题时只能返回厂家,不能做到及时维修,带来了维修周期长,费用较高等问题,而且高校对设备的维修管理仅仅停留在一般的行政管理上,缺乏对维修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维修技术人员水平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多数高校未设置专门的维修经费或者维修经费不足以支撑设备的维修需求。文献[7-9]中以全国33所普通农林高校和广东省16所普通高校为样本,对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之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对科研仪器设备技术队伍管理方面而言,我国学者一致认为长期以来,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验室工作人员学历水平不高,人员梯队结构不合理,以及学校管理层不够重视实验室建设,将实验室工作者归类为教辅人员,他们在薪酬福利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与专职教师存在一定差距,因而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敷衍等不良现象[6]。并且很多情况下实验技术人员不能以主人翁地位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由于实验人员的作用得不到充分肯定,导致他们在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存在劣势,很多人不愿意脚踏实地从事这项工作,也就造成实验技术人员学历低的局面;实验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很少,专业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提升,更别谈实践方面的进了,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严重制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6]

1.5 开放共享力度不足

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问题是近年来学者研究最多的问题,并且也是较为严重的问题。我国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共享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完善的设备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从而造成各系部、各实验室信息不畅通,设备没有广泛发挥作用;缺乏共享意识,虽然设备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但使用、维修等权利基本掌握在各个课题组手中。为了避免共享过程存在的责任分担、费用管理等麻烦,大家都不愿意共享设备[10]

如我在《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的教学中,物体的沉浮和它们的大小、轻重有关吗?这一问题的提出,我先引用猜一猜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推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最后学生通过亲手实验,将实验的结果与猜测进行比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刘婷婷等[11]、赵阳[12]认为高校共享平台管理建设的管理方式落后,一直遵循旧有的思想。即仪器仅供某个课题或者某几个人小范围的使用,也就是 “谁买谁管,谁管谁用”,不同部门、不同高校之间很少交流沟通,导致设备使用率不高,所谓的共享也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发挥设备的价值。高杰等[13]以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学科的科研仪器设备为研究对象,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2 提高科研设备管理水平的措施

结合设计咨询工作,在一些咨询项目中已应用了开发的部分软件,现在选择了上海·中骏世界城、苏州绿地中央广场1#地块项目作为软件应用的示范工程,开始在工程中应用软件,如图12和图13所示。

2.1 完善管理制度

保障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首先要有完善的制度,通过规章制度对设备购置、使用、管理、维护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制约。每一台设备都要配备专门的使用记录本用来记录使用情况,并就设备维修、人员培训、管理奖惩、共享平台方面分别规定相关细则[7],相关制度的健全有助于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这样才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1]

2.2 加强购置前的论证工作

我国学者在高校科研仪器设备购置方面指出重复购买现象严重,最终导致浪费经费、仪器设备使用率低下等问题。随着国家对科研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科研的投入力度相比以往大大增加,一些高校的科研团队或实验室申请的经费也就越来越多,为使用方便,都希望自己的设备先进、种类齐全,不愿意与他人共享或者租用别人的设备。武丽娟等[3]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昆虫学实验室的管理现状说明了这一问题,陈旭凌等[4]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现象,并强调一些高校扩建、跨校区办学,各院系、重点实验室的独立采购、分开管理、不开放使用等现状也加重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问题。

学校在申购仪器设备时可以参照同类设备连续3年的使用情况,分析其投资效益,对于使用绩效不达标和管理水平欠缺的院系可以暂缓购买,做到严谨科学采购,不浪费资金,确保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而且购置过程中要严格比较设备的性价比[16]。论证工作是购买仪器的先决条件,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购置小组,在购置前需经学校相关领导审核签字,确保是否存在重复购买。另外,论证小组要不定期对各个仪器设备及使用人员、对外开放程度等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对考核优秀者、不合格者进行相应的奖惩[17]

2.3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张艳玲等[7]则从人员培训角度指出技术建设问题。高校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仅停留在仪器设备安装等相关基础培训方面,而且限于常规的实验研究。但是为满足教学需要,很多精密的大型仪器是从国外进口,导致出现了技术人员仅有的知识技能难以满足这些先进设备新功能开发和研究的现象,贵重的精密仪器发挥不了应有的价值,造成无形损耗。

2.4 科研仪器设备维修管理

孙志传[2]、刘丽琴等[5]认为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缺乏明确的目标及预见性,购置整体规划不完善,采购的仪器设备技术水平偏低或过高,难以较好的用于项目研究中;采购前的调研范围不足,大多数高校只考虑本单位使用方便或者某项科研项目的需要,往往忽略了仪器设备未曾发挥的效益和使用范围。所以采购计划性需要提高。

2.5 加强开放共享

加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学者研究的热点。我国高校可以吸取国外高校的管理经验,把一般的仪器设备都放在公共空间,方便教师学生使用,一些特定实验需要的设备可以单独放置。同时要打破传统封闭的实验室管理格局,实施开放共享的新格局,让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到设备的放置、使用和运行状态,以方便为用户服务[12]。学校也要注重效益评价和激励机制[21],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实行奖惩机制,努力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促进共享平台的健康发展。

刘梅芳[22]以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学类实验仪器设备为研究对象进行仪器设备共享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学校需要将设备由各学院管理统一为由学校管理,将功能相近的设备进行整合,使各学院设备相互共享,避免重复购置;推进模块化教学,打破不同学科间的限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建立设备共享平台并且健全设备共享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制定完善的有偿使用方案,对纳入共享的设备实行有偿使用,促进设备管理方积极出租设备,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23]

3 研究评述及未来研究展望

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如何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价值成为大多数高校所面临的挑战。

医生一边写病历一边说,要做生物化学检查,要做免疫学检查,要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具体地说,就是化验小便,化验血液,化验鳞屑。

目前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购置设备前可行性论证、维修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等方面。高校共享观念不强,缺乏有效的设备购置论证分析,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情况严重;技术人员学历普遍较低,领导层对他们的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他们的技能得不到加强,一直停留在固有的知识层面;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形同虚设;实验室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工作缺乏积极性、维修经费匮乏以及维修制度的欠缺导致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设备归属权意识强烈,缺乏共享精神,共享信息平台建立不到位造成信息交流存在阻碍。以上这些原因都对科研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造成了一定影响。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强化设备资源共享,以及如何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先进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我国多数高校在设备共享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在专业技术人才和信息共享上加大投入力度,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对我国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吕维莉, 黄诚梅, 魏源文,等.科研单位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34(4):252-254.

[2] 孙志传.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误区及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15):178-179.

[3] 武丽娟, 宋 月, 张战凤.高校科研型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 2014(9):26-27.

[4] 陈旭凌, 温小昭, 宋少云,等.公共科研平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8):142-144.

[5] 刘丽琴, 张 洁.新形势下高校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机制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3):283-285,293.

[6] 李光提, 刘树峰, 尹 力,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 2017, 20(3):171-174.

[7] 张艳玲, 冯信平, 徐 志.提高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11):287-289.

[8] 黄 沄, 赵卫峰.关于高校设备维修管理的问题与思考[J].考试周刊, 2016(16):158-159.

[9] 王鹏程, 张灵枝, 张亚莉,等.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 36(5):271-274.

[10] 林 婷, 范哲意.高校科研实验设备资源的共享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6):162-164.

[11] 刘婷婷, 曹 萍, 张孝良.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运行机制及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8):269-272.

[12] 赵 阳.浅谈科研仪器使用率与效益的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 36(3):291-294.

[13] 高 杰, 宋万新, 张少华,等.提高矿业学科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率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 36(5):264-267.

[14] 孟庆楠, 王益民, 刘彦强,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实验室科学, 2013, 16(5):187-189.

[15] 白 璐, 田晓柱, 王 勇,等.高校大型仪器管理使用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16, 19(5):177-180.

[16] 武向侠, 王 欣, 白 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价及有效利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 35(11):265-268.

[17] 蒋 卉, 张 娜, 卢亚玲,等.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16, 19(4):200-204.

[18] 冯冬茹, 何炎明, 戚康标,等.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9):232-234.

[19] 刘爱民, 倪光峰, 王伏玲.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维护维修管理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9):390-392.

[20] 庄宪骥, 魏 玲, 宫 峰.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6):315-318.

[21] 叶 昕, 李爱群.高校仪器设备精细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8):263-265.

[22] 刘梅芳.生物学类实验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1):281-282.

[23] 蔡 兵, 刘姝伶, 尹玲娜,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2):259-263.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Management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U Xia ,ZHANG Ge

(Business College,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541000, Guangxi, China)

Abstract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important means, and play crucial roles i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research 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t present, domestic literature focuses on two main contents of the study:firs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seco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quipment.This paper mainly revolves around the two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vides literature into five aspects, i.e., purchase management, technical team manage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resource sharing and open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summarize and review them.It may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literature review

中图分类号: G 48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6-7167(2019)11-0274-04

收稿日期: 2018-12-28

基金项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SYSYB07);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8KY0181)

作者简介: 朱 霞(1975-),女,满族,辽宁凤城人,硕士,国有资产管理处副处长、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有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管理会计。Tel.:13597337197;E-mail:379553827@qq.com

标签:;  ;  ;  ;  

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文献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