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电力资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这就对电力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如何实现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集中关注的问题。本文对电力工程管理的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创新
一、影响我国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因素
1、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电力工程本身是十分复杂的项目,影响其管理有效性的因素较多,从总体上来看,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同时也使得电力工程的管理受到了较大的制约,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相应的管理人员仍旧缺乏创新意识,在管理中容易顾此失彼造成管理的漏洞,综合素养不高,同时电力工程的管理内部培训不够严谨,内部人员在管理方面墨守成规,难以接触新鲜的事物,管理上按部就班,对于一些科技化的工程问题,在管理上缺乏对应的解决策略,管理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有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强化,在管理方面容易见子打子,等出现电力问题后采才临时想办法解决,往往会造成一定的工程损失,管理意识较为薄弱,严重威胁电力工程从业者的安全。
2、总体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
电力工程受到不同地域差异、构建体系等问题的影响,其管理难统一化,需要根据现场的工程环境做出对应的处理方案,电力工程在技术等方面都在不断的革新,但对于管理的重视程度依旧不够,管理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工程问题,缺乏及时性的研究与回馈,对于管理问题敷衍了事,管理水平跟不上技术水平,创新思路往往与实际的工程内容契合度不高,一些创新的想法应用性较差,同时不能完全的适用于各个工程领域中,管理的体制还处于空缺状态。
二、电力工程管理模式
1、业主自建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应用于规模较小的电力工程项目中,虽然业主直接参与管理,可以针对实际问题及时的做出反馈、决策,但其模式更加趋于随意化,业主本身对于电力工程的认知程度可能存在不足,同时对于工程的管理经验及方法不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难以把握好技术、安全、质量、进度之间的平衡,对工程造价方面也难以控制,往往造成项目范围蔓延,同时还会由于决策不当衍生新的风险,故业主自行管理模式并不适合现代化的电力工程管理。
2、CM模式
作为传统电力工程管理模式,CM模式将工程交给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加快工程进度,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方法。在此模式下,可以将设计与施工同步进行,将设计者的观点立即体现出来,企业领导可以快速把握工程整体情况,但从长远发展来看,CM模式仍存在不成熟的地方。
3、PMC管理模式
PMC管理模式,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现阶段这种管理模式的应用已经不多见。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业主是将管理工作委托给承包方完成。一旦遇到电力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责任心不足,或者其管理水平有限,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的施工。根据实践研究表明,很多电力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工作人员对PMC管理模式的认识不足,他们并不是很了解这种管理模式,因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很难应用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EPC管理模式
即设计、采购、建造模式,又被业内称为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业主与EPC承包商签订EPC合同,采用“交钥匙”的方式,EPC承包商负责从项目的设计、采购到施工进行全面的严格管理,在总价固定的前提下,业主基本不参与项目的管理过程,业主重点只在竣工验收、成品交付使用,EPC承包商承担项目建设的大部分风险。
三、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1、电力工程管理的创新意识
在电力企业中提倡创新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对电力工程建设的技术、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等实施现场管理,对工程建设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对工程设计、施工、调试、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合同履约管理,监督参建单位贯彻执行有关工程建设的国家、行业标准、规程和规定以及各项管理制度、“三通一标”(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标准工艺)等标准化建设要求。
2、全过程的管理模式创新
结合电力工程特点,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进行创新和应用,推行全过程管理模式,以求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适应实际工程建设需要,进而更好的满足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需要。此外,在推行全过程管理模式过程中应注重团队中成员的个人素质、沟通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等因素,切实保障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和施工单位经济效益。
3、建立、完善监督和各项评估机制
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可以更好地提高管理人员责任心,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到电力工程建设中。在电力工程建设开始着手之前,业主应该对工程做一个全面而专业的分析评估,避免在后面的环节中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在项目建设进行的过程中,运用各项监督条例和规章制度对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客观全面的监督,使电力工程的质量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的效果。
4、使用滚动开发模式,采取建管分离的管理方式
当前,在电力工程中已经开始实行“地域滚动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让获得某一地域多个地区的电力项目开发权的企业,对整个地域的多个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开发,组建开发公司。当完成其中一个电力工程项目之后,项目管理人员随后投入到另一个工程项目中,并另外组织专业的项目运营团队对已经建成的电力项目进行运营管理,从而提前进入生产运营阶段。采取这种模式可以很好的实现地域范围内的工程建设资源的综合利用,并收到建、管分离的效果,有利于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同时,建设部门还不需要承担后期的项目运营工作,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中去,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
5、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开展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是十分重要的执行人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工作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电力企业需要积极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工作,针对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内容、业务技术能力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讲解和说明,提升管理人员的认识和重视,积极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电力企业在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管理人员的表现情况进行量化,采用指标分析和评分的方式,展现出各个管理人员的学习成果,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相应的考核工作,只有考核通过的人员,才能够真正投入到工作岗位上。还需要注意到的是,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要注重到培养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心,提升全体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结束语
电力工程的管理对于提高工程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不断创新电力工程的管理理念,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探索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策略,优化施工资源利用,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才能够逐步提高电力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率。
参考文献
[1]庄园,李波.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7(3).
[2]王士睿,王明哲,王晓辉.试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魅力中国,2015(45).
论文作者:杨云海1,杨根2,成国荣2,尤朝莹2,李春樘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5
标签:电力工程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电力论文; 模式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项目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