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微论文_零文军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微论文_零文军

零文军

摘要: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同时知识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状况的基本因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是人的发展价值的需求。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习方式作为显著特征和根本任务,而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笔者正是从实际教学中尝试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出的一些经验和总结。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

一、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1.自主的根本目的是张扬个性,个性是创新的前提

西方学者根据不同学派的理论总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都是积极的参与,其学习就是自主的。”而自主的直接表现是个性的张扬。当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学生对为什么学、能否学、学什么、怎么学,有自己的意识和反应。这时,表现为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的时候创新潜才能开发出来。

【尝试课例1】在复习函数及其图像一章时,笔者在小黑板上写出了四个问题:(1)你认为函数及其图像一章中,应该掌握哪些内容?(2)掌握这些内容的方法都的哪些?(3)你认为哪些方法最好?(4)请你画出知识结构图,以上三点可在结构图中体现出来。这四个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表现为学习是独立的,学生的学习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因此学生的个性表现得非常突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2.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组成一个研讨、交流、创作的集体,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起讨论、形成科学的概念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彼此的启发或思考的碰撞,就会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合作是创新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思维的碰撞中又有了新的发现。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3.探究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教“似乎并不显得很突出”,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自己动手去实践;在深入思考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所以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尝试课例2】在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时,笔者提出了问题:“要证明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元素?”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得出需要六个元素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另有学生提出可能不用六个元素的设想,我紧接着就问:你说能用几个元素?学生自己也说不清,我及时抓住探究过程中这一创新的“火花”,给予欣赏和激励,让学生在探究当中敢想敢说,并顺势引导学生猜想一下证明三角形全等至少要用几个元素。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在探究中,经过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往往会引发学生去创新。

二、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

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亲和力的课堂,应该是鲜明地体现出和谐性和安全性主要来自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行为,而实质是教师的一种学生观。

1.还学生以自尊,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一个认识误区就是由于学生年龄与心理的不成熟,因此,并没有把学生看杨是一个完整的人,而只是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实际上,学生也是一个完整的人,除了认知外,还有自己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他们与老师一样有着自己的心理需要。而我们往往只能满足孩子的求知需要,忽略其他心理需要,尤其是自尊的需要。因此使多数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首先应该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尝试课例3】在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时,笔者对这节课作出了计划:“第一,同学们先自学十分钟;第二,由部分同学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归纳不足部分我加以讲解;第三,同学们课堂练习,各组科代表进行检查并指正……你们觉得如何?同意这个计划吗?”来征求学生的意见,这种做法有些学生可能对改变计划提出建议,从这里可以看出是否采纳他们的建议老师要负最后的责任。这样做学生的意见可以采纳一部分,但这样做的目的不是期望所有人都同意,而是要表示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参与中学习知识,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这就是把学生看成是个完整的人,给学生以自尊。

2.还学生以自信,犯错误也是学习,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

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发展过程总是与克服原有的不足和原有的矛盾联系在一起,没有缺陷,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教师要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作为财富,引导学生正视不足,不断自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一份自信,此时课堂对学生才有一种亲和力。

【尝试课例4】在学习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时,笔者在课堂巡视时发现一名学生由于没有统一单位而列出了方程组。我对学生在列方程组时出现的错误,不是冷眼视之,也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发现之后及时引导,对于一名学生没有统一单位制列方程出现的错误,引导他发现并及时纠正过来。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在学生的心里产生的却是无形的动力。首先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注他,当他把错误改正过来之后,意识到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

3.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形象写照,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每个人的这种独特的理解,一方面体现了世界的多样性、丰富性,另一方面不断地完善、发展着对世界的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尝试课例5】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笔者出示了一道例题:一手推车满载时,可装半袋面粉加180斤大米,或者4袋面粉加5斤大米,求1袋面粉的重量。我请同学们认真考虑一下,对于这个方程你能用多少种方法列出来?越多越好,”这是尊重学生差异的体现之一,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同的所以对列出的方程的思考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越多越好”的空间,就是给了学生施展个性的机会,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能力出发列出方程,这是尊重学生差异的具体体现。

三、放飞思维与想象

1.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的门

问题是创新的源头。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和创新的因素。问题诱发创新需要,产生创新动机。苹果熟了从树上落下来,古往今来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牛顿却从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落下来?正是由于这个问题的提出,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提出问题源于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基础。

【尝试课例6】在总结关于等腰梯形计算,证明辅助线作法一课时,以学生所熟悉的梯形为线索,用“能引出多少条辅助线”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打开学生思维想象大门。

2.在放飞思维与想象中寻找创新

从产品的角度讲,创新具有新颖、独特、有价值的这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有着内在联系的,没有新颖、独特,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因此,耕异求新应该是创新最重要的特征。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更要鼓励学生再次发现,重新组合。学生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张开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求的过程有常规的思考,也会有超常的想法,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发现学生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在独特和新颖中创新。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放飞思维和想象中产生的创新的创新结果,就是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子问题,使问题简化,然后再重新组合,使问题得到解决。

四、结束语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9岁-22岁的学生正是处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期,初中生正处于这一年龄段。为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我们必须改革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下以新的教学法,自觉运用教育心理学规律,不继开发学生的智力。当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于很多方面,以上只是笔者在培养学生数学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些尝试和体会,我们指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决不能投机取巧,如何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仍须继续探索和实践。

作者单位:广西天等县民族中学

邮政编码:532800

论文作者:零文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1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微论文_零文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