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朝鲜族迁往东北_西伯利亚论文

西伯利亚朝鲜族迁往东北_西伯利亚论文

朝鲜民族由西伯利亚向中国东北的再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伯利亚论文,朝鲜论文,中国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在中国朝鲜族迁入史研究中,对于朝鲜民族由西伯利亚向中国东北的再迁一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甚少。据历史考察,中国朝鲜族中的不少人是从19世纪后半期,由西伯利亚迁移到中国东北的朝鲜人的后裔。为此,笔者在此就朝鲜族由西伯利亚向中国东北迁移的过程及其特征做了一番探讨。

朝鲜人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迁移到苏联远东地区的。据朝鲜总督部资料统计,1853年,咸北人韩一政迁移到南部乌苏里波谢特开荒种地。这时期陆续有人偷渡到沿海州一带开荒,出现了春种秋收的流动垦民。当时,沿海州一带并不是俄罗斯的领土。到了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定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6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俄罗斯。而到了1860年,沙皇政府和朝鲜又订了《北京条约》,从而使俄罗斯与朝鲜两国接壤成邻邦,这给朝鲜人迁移到俄罗斯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条件。1861年,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后〔1〕, 在政治上更加推进了这种迁移。

19世纪60年代,朝鲜北部地区连遭旱灾、涝灾,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朝鲜人为寻找活路,从庆源、庆兴、钟城(稳城)、雄起等地向沿海州一带大量迁移,他们确信邻国的生活条件远远优越于自己的国家,便携儿带女,背井离乡,历经种种艰难困苦,到俄罗斯去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这时期,朝鲜移民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零星迁入,变成了大批迁入。

1863年,13 户朝鲜人迁居到与图们江相隔不远的俄罗斯波谢特〔2〕,1865年,迁居60户,308人;1868年,迁居165户。1969年,朝鲜北部又遭严重的自然灾害。当年11月末、12月初,越境人数达4500 名〔3〕,次年,越境人数达8400名〔4〕,他们均由朝鲜咸镜道迁来。

1884年6月,朝俄签定《庆兴开垦条约》。1888年8月,签定《朝俄陆路通商章程》〔5〕。此后,朝鲜人的迁徒倍受限制, 但迁移之势已不可逆转。鉴于这种情况,朝俄双方达成协定:到1884年为止,迁移到俄罗斯的朝鲜人有权加入俄国籍〔6〕。根据此项协议,在迁居者中, 占20~30%的朝鲜人加入了俄国籍,他们随即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7〕

到了19世纪90年代, 几乎每天都有由朝鲜迁入俄罗斯的人, 到了1910年,南乌苏里地区的104个朝鲜人村落里,朝鲜人总数已达5万多人。到1923年,沿海州的朝鲜人达10余万人;到1927年达17万人;〔8 〕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竟达20余万人。〔9〕

以上,我们回顾了朝鲜人迁移西伯利亚的概貌。那么,迁移西伯利亚的朝鲜人,再迁到中国东北的状况又如何呢?

他们的再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世纪中后期,这可分为两个时期。

这一阶段第一时期为19世纪中叶。据《东宁县志》记载,1860年前后,朝鲜人最初移入东宁县三叉口境内。他们均为由西伯利亚迁入此地的朝鲜人。

他们在1866年左右,先到海参崴(双城子)等地走南闯北,种地、打工,以后沿着绥芬河移入东宁县三叉口一带。他们在这里淘沙金、采参,打猎时,就发现此地土地肥沃、适宜垦种,便定居谋生。 19 世纪60年代,伊尔吉兹的朝鲜人移民远行至黑龙江流域定居。1867年,其中一部分人已由俄国海兰泡越过黑龙江,迁入到中国黑河地带。这时,移入中国境内定居的朝鲜人还为数不多。

第一阶段的第二时期为19世纪末期。到19世纪80 年代, 随着延续200年的清朝封禁政策的解除,朝鲜人迁入东北就变得相当容易。 此时,中俄东部几个边境县的朝鲜人迁入情况如下:

饶河县:据《饶河县志》记载,清光绪六年(1880年),三名朝鲜人从俄国到饶河县火顺号(现大和镇)打猎、采参、挖其他药材,发现此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便回俄罗斯携带家属,率领邻居再度迁移至饶河,形成了最初朝鲜人村落。

密山县:1889年,俄罗斯沿海州一带30多户朝鲜人越境来到封密山一带,找到灌溉水就开田种稻〔10〕。进入30年代以后,全县普遍开田种了稻子。

宁安县:据《宁安县志》记载,1890年初,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人开始云集在宁安县。〔11〕当时,由延边再迁到此地的朝鲜人就不少。他们从1920年初,在宁安县境内开始大量种稻。〔12〕

穆棱县:1878年住在俄罗斯乌苏里以东的朝鲜人,移入穆棱县境内种水稻。最初,秋收运回稻子,后来干脆定居谋生,形成了“新韩村”。〔13〕

第二阶段为中东铁路东线铺轨时期(1898~1903年)。在这一时期,沙皇俄国为铺设东清铁轨,即中东铁路,从西伯利亚和朝鲜雇佣了不少劳工〔14〕,铁轨铺完后,许多劳工留在绥芬河、磨力石、一面坡、阿城、哈尔滨等铁路沿线定居种地。〔15〕而定居于穆棱县境内的劳工则留在穆棱站附近开田种稻。〔16〕

第三阶段为1910年“韩日合并”以后。这一时期,许多不愿做亡国奴的反日志士和朝鲜人云集于俄罗斯。其中有不少人再迁到东北境内。据说,当时迁移到密山县的朝鲜人中,有半数是在1914年左右由俄国入境的。〔17〕。“韩日合并”前夕,三户朝鲜人从俄罗斯迁移到饶河县新兴洞。〔18〕1912年,一部分朝鲜人由俄罗斯再迁到黑河、乌云、罗北三县。此后,在佛山、逊河、呼玛等县出现了由俄罗斯入境的朝鲜人。〔19〕

第四阶段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1918年4月, 因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局势颇乱,因而,许多朝鲜人纷纷越境再度迁移到东北境内,其人数不少〔20〕。另外,到中国东北地区从事独立运动的朝鲜反日志士为数也不少。

第五阶段为20年代苏联实行集团化运动时期。20年代末,前苏联搞集团化运动达到高潮,许多人无粮可吃,便吃草粉。因生活的急剧变化以及严重缺粮,许多朝鲜人离开俄国。随着20年代前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居住在沿海州的许多朝鲜人便迁移到饶河县。〔21〕目前生活在延边汪清县的俞龙海(64岁),就是其中的一人。20年代末, 他约4岁时,就随父母移居到饶河,一起迁入的有堂兄、堂叔伯兄弟、远房叔伯兄弟近10户。堂叔伯兄弟返回俄罗斯途中,被俄国境警备队枪杀。

第六阶段为中国的北伐战争和抗战时期。北伐战争时期,西伯利亚朝鲜人中的布尔什维克和共青团员奉共产国际的命令,到中国支援北伐战争。20年代,参加中国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西伯利亚朝鲜革命者很多。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到东部投身抗日的朝鲜人为数更多。

第七阶段为30年代苏联肃反运动和1937年强迁至中亚前夕。肃反运动时,许多朝鲜人知识分子被镇压,当时失踪和流放的人很多。面对肃反运动和强迁,朝鲜人人心惶惶,不少朝鲜人趁夜偷渡国境,想回朝鲜。结果,不少人误入黑龙江地区和延边。

到1934年,在黑龙江东部国境沿线定居的朝鲜人猛增。据当年满铁北满经济调查所统计,居住在中苏边境东宁、密山、穆棱、虎林、饶河、抚远、宝青等7县的朝鲜人总数达9000多人, 占黑龙江朝鲜人总人口的36%,这7县的朝鲜人几乎都是从西伯利亚迁移过来的。〔22〕

如上所述,西伯利亚朝鲜人偷越东部国境再迁到东北,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这一地区朝鲜人的迁移,不是从朝鲜直接迁入,而是经俄罗斯迁入的。而他们的迁入,比直接从朝鲜迁入,具有再度抉择的双向性。从苏联远东地区迁到东部边疆的朝鲜人达70%,是于1918年日本出兵西伯利亚以后和20年代前苏联搞集团化运动时迁入的。〔23〕

第二,朝鲜人迁移到黑龙江省东部边疆的要比迁称到黑龙江省其他地区的都要早。据资料记载,朝鲜民族迁入黑龙江省,最早是在19世纪60年代。这只局限于宁安县的部分地区。19世纪80年代,出现过连续性的迁移,其大部分是20世纪初迁移的。

第三,分布较集中。从西伯利亚迁移过来的朝鲜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的东宁、密山、穆棱、虎林、饶河、抚远、宝清等7 个县和吉林省的珲春市、汪清县。

第四,所经历的磨难与痛苦尤为深重。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由于苏联警备军阻挡边境迁移之路,途中被抢杀的朝鲜人也不少。所以,这时期朝鲜人的求生欲望也就更为强烈。

总之,朝鲜人再度迁移到东北地区之所以可能,客观上是由于清政府逐步废除了对东北地区的封禁令,使朝鲜人具备了迁入定居的起码条件;主观上,是由于迁移者的求生欲望特别强烈,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适应性强,这是朝鲜人在东北地区开辟立锥之地的主要原因。

注释:

〔1〕苏联朝文报《列宁旗帜》(1990.3.16)。

〔2〕〔3〕金承华著:《苏联韩国史》第21页。

〔4〕高松武著:《在苏韩人》第21页。

〔5〕蔡根植著:《武装独立运动悲史》第42页。

〔6〕金承华著:《苏联韩国史》第31页。

〔7 〕前苏联《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在远东流血奋战的朝鲜国际主义战士们》。

〔8〕〔9〕高松武著:《在苏韩人》第13页。

〔10〕《黑龙江新闻》(1984.12.21)。

〔11〕《宁安县志》。

〔12〕《黑龙江新闻》(1984.10.24)。

〔13〕《黑龙江新闻》(1989.11.13)。

〔14〕《日本民族研究》(1988.4)。

〔15〕《韩国流移民史》(上卷)195页。

〔16〕〔17〕〔18〕《韩国流移民史》(上卷)196页,198页。

〔19〕〔20〕《韩国流移民史》(上卷)195页、196页。

〔21〕〔22〕〔23〕《黑龙江新闻》(1989.11.13)。

标签:;  ;  ;  ;  

西伯利亚朝鲜族迁往东北_西伯利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