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曾朝强论文_曾朝强,王晶

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曾朝强论文_曾朝强,王晶

(南充市中心医院影像科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MRI影像学检查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MRI进行扫描诊断,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经MRI诊断,共检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33例,定性和定位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其中,髓外硬膜下病变20例(涉及10例神经鞘瘤,4例脊膜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蛛网膜囊肿,1例畸胎瘤)、硬膜外病变7例(涉及2例淋巴瘤,3例髓核突出,1例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1例浆细胞肉芽肿)、髓内病变6例(涉及4例星形细胞瘤,1例室管膜瘤和1例血管母细胞瘤)。结论:经MRI诊断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不仅能对病变进行准确定位,且定性准确率高,是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MRI影像;椎管内占位;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121-02

占位性病变指的是一系列具有占位效应的病变,包括原发于脊膜、脊髓、神经根和椎管内不同组织间的肿瘤及其他[1]。临床诊断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式包括X线摄片、CT扫描、MRI扫描等[2],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MRI影像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间收治的椎管占位性病变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或者手术病理诊断证实。

回顾患者的基本资料,33例患者中,男22例,女11例,患者的年龄在16岁到72岁之间,平均(38.9±3.1)岁。患者的病程在2年到5年之间,平均(2.5±1.1)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四肢无力/酸麻或者胸背部疼痛、感觉异常的表现,部分患者还合并有排便或者排尿障碍。

1.2 方法

MRI扫描:使用美国通用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Singna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对患者进行矢状面T1WI、T2WI及横断面T2WI扫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对其加行冠状面扫描。然后对患者实施Gd-DTPA增强扫描(给药量为0.1mmol/kg),设置扫描参数为:层厚2~3cm,层间距0.5mm,矩阵128×256-128×512,激励次数在2次到4次之间。

选择两名经验丰富、年资高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观察MRI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判断检查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经MRI诊断,共检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33例,诊断准确率为100.0%。根据患者的病变位置不同,检出髓外硬膜下病变20例,包括10例神经鞘瘤,4例脊膜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蛛网膜囊肿,1例畸胎瘤;检出硬膜外病变7例,包括2例淋巴瘤,3例髓核突出,1例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1例浆细胞肉芽肿;检出髓内病变6例,包括4例星形细胞瘤,1例室管膜瘤和1例血管母细胞瘤。

观察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可见,20例髓外硬膜下病变的患者中,神经源性肿瘤主要以不均匀信号为主要表现,神经鞘瘤患者可见TIWI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则见稍高或者高信号,多数患者伴有囊变现象,经增强扫描后可以观察到囊变实性区域显著强化,而囊性区域则不强化。而神经纤维瘤则可见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或者稍高信号。

7例硬膜外病变的患者中,2例淋巴瘤可见T1WI上等信号,T2WI上稍高信号,其以胸段和腰骶段位主要发病位置,均为多发病灶,呈纵向生长,经增强扫描后有中度强化表现。3例髓核突出患者可见T1WI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经增强扫描均无强化表现;1例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在够在硬膜外观察到不均质条索状信号,在TIWI上呈稍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患者存在明显的硬膜外征,且病变有较大的波动范围。1例浆细胞肉芽肿的患者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

6例髓内病变的患者,病变范围相对较大,均以颈胸前段为主要病变为主,部分患者还会延伸到延髓,也有患者位于胸段或胸腰段。包括星形细胞瘤患者有1例T1WI等信号,3例等低混合信号,T2WI上均呈等高或高信号,病变范围占据6~10个椎体的3例。

3.讨论

在对锥管内占位性病变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难点在于髓内与髓外病变的鉴别 诊断[3]。传统的X线摄片或者CT扫描都有检查特异性不高的缺点,黄克勇等[4]在研究中对比分析了多螺旋CT扫描和MRI扫描的诊断准确率,可见MRI扫描(100.00%)显著高于(84.21%),本文33例患者经MRI诊断的准确率也达到100.0%,这与MRI扫描的分辨率高,能对病灶位置进行三维成像,经Gd-DTPA增强扫描的强化效果好有关,不仅能对椎管内病变进行有效定位,还能充分显示病变的形态与结构特点,也就是诊断中的定位和定性判断。33例患者中,以髓外占位病变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患者大都可以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移位 现象。椎管内占位病变的定性是通过肿瘤发病部位及椎管内的每个隔间组织来判断的,根据不同病变类型的组织内特点、MRI信号特点可以为其准确诊断提供有力依据[5],而增强扫描则能对病灶的边缘、范围等的确定提供辅助依据,共同提高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夏巍巍,范志刚,陈金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MRI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12(19):120-121.

[2]莫旭林.MRI影像对椎管内占位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13):223-224.

[3]欧阳旻.探讨MRI影像对椎管内占位的临床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15,2(36):131-134.

[4]黄克勇,丁汇清,韩向前,等.MRI影像学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8):128-129.

[5]余华.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4,4(13):20-23.

论文作者:曾朝强,王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  ;  ;  ;  ;  ;  ;  ;  

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曾朝强论文_曾朝强,王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