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曹山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第一小学,四川省 简阳市 641400)

摘要:创造性教学实施是一种发展式教学、动态式教学、主体性教学,充分发挥学校教学主渠道作用,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挥个性潜能。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创造性的学”,师生构建一种“自由、和谐、民主、平等”的互动氛围。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造性;学生主体;教育评价

【正文】

创新教育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魏书生同志提出的“民主”教学思想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精神。因此,我们教育的培养方向就应该是: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创新思维。

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材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怎样在教材中挖掘创造性的“点”,恰当的优化教材内容,便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面。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做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和评价者,立足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新课改以后,教材的知识内容注重了学生素质的培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完善教材,赋予教材创新灵魂,我打破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式、方法定式,深挖教材中可创新的“点”,发挥教材中的最大创新效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教材内容特点与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问题并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与主动性,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一样长,这时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的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变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有的问题情境可以直接从教材中设置的思考练习题中精选而成;有的问题情境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基础分层次设计,努力使“问题”与“情境”有机结合;有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猜想,教师引导议论,这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生疑质疑的主体作用。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马克思说过:“自由是创造的前提”,教师的心理自由、教学自由以及能力自由的有效释放无疑会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发展提供有力的前提条件,自由设计教学过程、自由选择教学方法。在实施创造性教育理论的框架下,教师怎样为学生搭建发挥创造能力的平台,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创造活动,这是尤其重要的。我们解放教材、解放教师的目的就是解放教学方法,让教师在教学中探索教学规律,有效选择创造性教育的可行性策略。重视学生参与知识产生的过程,用最有效的方法还给学生最大的求知自由。鼓励学生多对知识质疑,如:我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节内容时,在学生尝试练习后,我适时地发问:“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积的变化规律,你还联想到什么?请提出疑问。”几秒钟后,一位学生立即提出这样的问题:“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怎样变化?”听了这个问题,我很惊喜,学生竟能将“规律”扩展延伸,使知识再升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机会,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质疑氛围中大胆质疑,及时把心中的疑点亮出来,使潜在问题及早得以解决。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学校确立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六步教学模式”,重在提出自学指导,交给学生自学方法,然后把大量的自学和讨论时间留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有了一定成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自信心有了显著提高。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思维,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扩大学生的交流空间;教师主动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大胆质疑;积极评价学生,既使讲错,也给予一定的鼓励等。新大纲指出:“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教育。”这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因此如何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相互学习,自我教育,分享学习成果,形成健康人格,这正是新课程中数学教学应追求的最高境界。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中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公顷”时,为了感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的大小,也就是1公顷的大小,我让学生到操场上实际测量,通过步测、目测知道学校操场就近似于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也就近似是1公顷,这样就让学生真实具体地感受了1公顷面积的大小,再通过推算、猜想和具体计算深化“公顷=10000平方米”的概念,从而实现了较大的面积单位的认识。

又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访问村里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农民家庭收入情况、农村人口情况以及受教育情况等。在实际教学中我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开放的自由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探究的兴趣,并注意创设活泼有讨论价值的情境,让学生独立实现知识的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活跃激烈的课堂活动和讨论,能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思想,互相启迪,打开思路,举一反三,互相促进,各有所得。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评价手段,提升学习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公正、客观、积极的评价手段是保证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新课程要求在课程评价上进行改革,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在自我评价中给学生自己一个反思的机会,全面了解自我。在新课程要求下,我制定了学生自我评价表,以我没做到、我基本做到,我做到了作为每项创新能力的评价等级,以班级学习小组为评价小组,定期由小组讨论对本组成员考核评定,评价学生时,不以成败论英雄,制定的评价标准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没有做到的方面,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把自己的创新能力养成逐步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在教师对学生的课业及操行评定上,我尽量不再使用优、良、可、劣,力求使用鼓励性的评语,如:很好、还可以、继续努力等语言。我有意刻成等图形的圆章,用在学生的作业中。这样做, 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总之,要求学生形成的创新能力不同,评价的手段也就不尽相同,从“量”、“质”、学习效果、日常行为上进行综合评价,教师的语言、教态,甚至是一个微笑都是一个有效的评价。

我认为:创造性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而教师创造性地教又是学生创造性地学的基础,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才能,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到双台子区以来,新的教育教学环境面临新的发展和挑战,但我一直也没有放松对学生创新培养这根“弦”,依然会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营造质疑氛围,真正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依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数学知识、方法的再发现及“再创造”,在知识的海洋中自主学习,自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就能更好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更好地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曹山(1980.09-),男,四川省简阳市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论文作者:曹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曹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