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在钙化上皮瘤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探析论文_高燕

超声技术在钙化上皮瘤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探析论文_高燕

四川省简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简阳 641400

摘要:目的:分析毛母质瘤的超声特征,提高对毛母质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的16名术前行超声检查、术后病理诊断为毛母质瘤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10例,年龄1个月~19岁。探查病变区的范围及深度,以及对病变区的血流状况进行多普勒分析。结果:结合颌面部钙化上皮瘤的超声表现,大致可分为2种类型:团块伴钙化型和实质无钙化型。结论:超声检查在颌面部钙化上皮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钙化上皮瘤;超声诊断;意义分析

皮肤钙化上皮瘤也称为毛母质瘤,在人体表皮下方呈现结节状的良性肿瘤,源自毛发基质,多发在人体头部、面部和颈部、上肢躯干等部位的皮肤[1]。毛母质瘤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且没有特异性表现,临床容易发生误诊。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的16名术前行超声检查、术后病理诊断为毛母质瘤的患者,对26名患者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对毛母质瘤了解,提高临床超声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的16名术前行超声检查、术后病理诊断为毛母质瘤的患者,对16名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1个月~19岁,平均年龄(7.2±3.3)岁;16例病例有病灶18处,其中有2例患者存在2个病灶。18个病灶发生部位有9例发生于头面部、3例发生于颈项部、3例发生于躯干部位、3例发生于四肢部位;肿块直径0.4-4.4cm,平均肿块直径(1.2±0.3)cm;病程2-13年,平均病程(3.1±1.5)年。探查病变区的范围及深度,以及对病变区的血流状况进行多普勒分析。

1.2方法

应用HP-HX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6名患者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10MHz。患者取仰卧位,在颈后垫枕后,把患者头部朝着健康侧转向。以直接探查法对病灶肿块情况进行观察,了解肿块的大小和内部回声、包膜及后方声影,扫查病灶,获得灰阶图,再以CDFI观察病灶血流的分布情况。

2 结果

根据16例患者颌面部钙化上皮瘤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结合颌面部钙化上皮瘤的超声表现,大致可分为2种类型:团块伴钙化型和实质无钙化型。其中团块伴钙化型的声像图表现出皮下低回声团块,团块呈现出椭圆形,有完整或者部分完整的包膜反射光带,而且界线清晰,其中内部回声表现不均匀,有散强回声的光点或者光团。有些光团会伴随明显声影。CDFI检查,钙化上皮瘤的内部与周边有明显少量的点状血流信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次研究中16例病例有10例为团块伴钙化型,其中团块直径为0.3-1.8cm。其中实质无钙化型的声像图表现出皮下低回声团块,呈现出椭圆形,有完整或者部分完整的包膜反射光带,且界线十分清晰,其中内部回块并不均匀,不存在明显强回声光点或者光团,在后方也不存在声影。CDFI检查,团块的周围和内部有少量点状血流信号或者没有明显的血流信号。本次研究中,属于实质无钙化型为6例,团块直径为0.5-2.2cm。

3 讨论

钙化上皮瘤也称为毛母质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是皮肤肿瘤的一种[2]。钙化上皮瘤属于良性肿瘤,会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多发于青少年人群,其中10-15岁为高发年龄段,多发部位在面部、颈部、肩部、上肢等处,临床有缓慢生长无痛性肿块表现,肿块质地比较硬,在皮下,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疼痛和痒感,肿块有时会和皮肤粘连在一起。钙化上皮瘤表现比较粗糙、坚硬,上面覆盖纤维脂肪组织,经切面观察,有实性灰白色的豆渣状,其中少数有灰褐色或者灰黄色表现,有些钙化上皮瘤的组织内存在钙化与骨化情况。根据组织学分析,钙化上皮瘤处于真皮下脂肪层中,以嗜碱性细胞与无核影细胞组成,其中不规则细胞岛会嵌在纤维细胞间质内。病理特点表现出钙化和骨化,其中钙化多发生在影细胞胞浆及替代影细胞无定形的组织里,而骨化则发生在影细胞周边间质中。本次研究中,18处病灶,经超声检查显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钙化,有1例已近完全钙化,病灶后伴声影,而钙化是病理声像图的临床表现特点[3]。

钙化上皮瘤临床具有生长缓慢、无痛等特点,多为单发病灶,少数有多发病灶,本次研究中,有14例患者为单发病灶,2例患者为多发病灶。钙化上皮瘤偶尔会出现恶变,临床无法自行消散,需要以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对钙化上皮瘤的诊断要根据医师经验,因为钙化上皮瘤病灶较小,大多时候在门诊手术即可治疗,检查也多选择门诊超声检查。钙化上皮瘤超声检查诊断率在69-82%[4]。

本次研究中,回顾16例患者颌面部的钙化上皮瘤超声声像图,分析超声检查钙化上皮瘤价值,分析结果显示,团块伴钙化型发病例数较多,本次研究中,有10例为团块伴钙化型,有可见散在强光点或者强光团,有些病例后方有明显的声影。肿瘤发病部位多为皮下组织和皮肤相邻处,以探头对肿瘤进行推动,发现肿瘤基底是可以推动的,不过肿瘤和皮肤相连,这个病理特点和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等可以进行区别,其他病症并不会和皮肤相连,而且周围、内部等处不存在明显的血流信号。

本次研究中14例患者为单发病灶,病灶质地坚硬,以探头挤压观察很难发生形态的改变。肿瘤周围和内部有少量点状血流信号,有时无明显的血流信号,经探头加压显示,血流也未出现明显的改变,可以和血管瘤进行区别。

总之,掌握钙化上皮瘤声像图病理特征,超声检查在颌面部钙化上皮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可以更好的进行鉴别诊断和分型。

参考文献:

[1]王红霞,麦柏华.毛母质瘤误诊3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40.

[2]郭勇,付静.彩色高频超声对23例钙化上皮瘤的诊断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4(1):71-72.

[3]傅强,崔立刚,陈文,等.钙化上皮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8):758-760.

[4]张荣君,刘维波,邹德龄,等.6例毛母质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1):675-676.

论文作者:高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  ;  ;  ;  ;  ;  ;  ;  

超声技术在钙化上皮瘤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探析论文_高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