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略论文_权少林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略论文_权少林

四川省阆中市实验小学 637400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教学。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我认为应该从学生如何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研读教材、组织教学。

一、研读教材,有效把握教学起点

一节好课应该用好、用活、用实教材。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思考这节课的教学将给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带来哪些发展,继而制定出三维教学目标。我在执教“体积的问题”一课时,以一道课后习题为例,通过在一张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长方形的四个角上剪掉边长相等的4个小正方形,求围成的长方体体积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猜测、实验、验证的基本思考方法。这些学习材料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

一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在课堂中,学生要有真实的情感体现、智慧的交流,要有资源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我在教学“角的认识”这节课时,拿着教具介绍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突然,一名学生质疑:“老师,我的三角板比你的小得多,它们三个角的大小怎么会一样大呢?”我乘“虚”而入,组织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形成了两种意见,展开了辩论……在这个随机事件中,虽出乎教学预设,但合乎情理。

二、创设情境,有效开展学习活动

1.操作活动的有效学习。要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凑十法”来计算。比如教学“8+3”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在方格子中摆8个圆片,再在格子外摆3个圆片,一共几个圆片?想:8和几凑成十?摆:按你的想法把圆片摆好。算:8加3等于几?说:说说算理(看到8想到2,把3分成2和1,8和2凑成10,10加1等于11)。在操作圆片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随着操作顺序迁移,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进程,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对低年级学生尤其重要。

2.自主探究的有效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主探究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如教学“行程问题”这节课时,教师可用“课桌”当“桥”,拿“铅笔盒”当“车”,现场演示“车”通过“桥”的场景。通过模拟操作,唤醒了学生“行程问题”的经验。

3.合作交流的有效学习。合作交流是新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有效的课堂在合作学习上应该是真正的“合作”,而不只是流于形式的“合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还要考虑三个“是否”:(1)是否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2)是否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3)是否做到了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要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教学“相遇问题”时,可以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一下“相遇”,两人走着走着走近了,不走了怎么办?教师可以一手拉一个让两个学生碰一下,笑着说:“这才是相遇呢,中间还有距离能算相遇吗?”全班同学都笑了。接着又请学生继续表演“相对”、“同时”、“相向”,学生争着表演、争着说。通过模拟操作,可以引发学生对其中的“路程”、“相遇”等概念的理解,引发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思考。以现场“做”的形式唤醒学生的经验,使得学习过程既简单明了又有趣。

4.应用活动的有效学习。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的课堂是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探索、研究、解决简单的问题,将有效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应用活动更多地体现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设计“铺地砖”的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根据教室地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地砖。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活动,经过测量、计算、比较、交流,不仅巩固了面积知识,同时也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读懂学生,有效设计课堂练习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兼顾优秀生的学习潜能的挖掘情况,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

总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途径之一,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论文作者:权少林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略论文_权少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