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贴的设计研制论文_侯少凯 赵艳 张倩阁 高杨 李杰明

一种中医贴的设计研制论文_侯少凯 赵艳 张倩阁 高杨 李杰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贴剂系指可粘贴在皮肤上,药物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制剂。现代透皮吸收制剂是一种通过皮肤吸收,并可通过控释机制按病情需要剂量,快速、持久进入全身的贴片或贴剂药物。本文介绍了一种中医贴剂的制作方法。

关键词:中医贴;设计;研制

中医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学中一种外治的疗法,就是在中医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经络学的指导之下,用外用药物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的一种治病方法,古时称为“外敷”,“外贴”。

一、研究意义

现代人常常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复杂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身心较易发生疾病,或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提出,以及现在国家《关于中医未来十五年发展战略纲要》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许多患者会选择中医药来治疗疾病。

现有中医临床剂型主要有汤剂、散剂、丸剂、贴剂等,其中贴剂以其独特的吸收方式、良好的临床疗效被广大患者所认可。目前市面上所出售的贴剂都为固定药方,对于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型不能做到随证处方,难以体现出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疗效自然不佳。但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制作个体处方化贴剂的工艺,故项目旨在研究中医贴剂的个体化设计与制作,使中药贴剂能因人而异,因证而宜,真正做到一人一贴,一病一贴,从而提高中医药贴剂的临床疗效。

二、研究现状

传统黑膏药工艺,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 这是传统黑膏药熬制的歌诀,大意为:红丹与香油为1:2比例,将药料浸入油中持续熬炼熬至药料焦枯后滤去药渣,再熬炼至滴水成珠后关火或离火下丹,丹与油进行化合反应完全后以冷水降温以结束高温化合反应,出来的膏药色黑如漆,温热时有粘性,冰冷时较硬,贴到皮肤即可粘敷,撕时尚能拔起。膏药体含铅,制作工艺繁杂,在高温熬制过程中,产生秽气,污染环境。

现代膏药制作采用新型基质与工艺,避免了铅的毒副作用,制作过程基本无烟,符合健康环保的思维理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流水线式的制作使得贴剂配方成分一成不变,不能体现出辨证论治思维,因而影响疗效。

三、设计思路

个体化中医贴剂,即一种根据每人不同证候所开具的中医药外治形式。清代名家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论述道:“膏药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本团队从临床角度出发,结合当今工艺技术,师从清代名家吴师机《理瀹骈文》,探讨中医贴个体化设计与制作,辨证论治,因人制贴,一人一贴,一病一贴。

本项目旨在根据每个人不同体质、年龄、发病机制等个体因素,以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为指导,结合临床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及药剂学专业知识,融合最先进中医外治法及其当代新工艺,通过自行研制的新一代生药机(属于专利技术),三因制宜,设计出真正符合个体化治疗的中医贴剂。

四、设计内容

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四个过程。第一步:膏药体制作。基质采用医用凝胶或半固体制作,也可定做甘油、石蜡、压敏胶等;根据每个人的病情、病因、病理、体质因素,遣方处药,将中药研磨与基质混合。第二步:膏药体生成。将膏药体放置在生药机中酝酿7-14小时(现生药机一次能制作六个患者的药量)。生药机为本工艺核心技术,其具有红外线、脉动磁场、超声波等功能,使药物实现黄金级别的搭配、融合,药物有效成分更高,更有利于透皮局部吸收,不宜引起皮刺激、瘙痒、过敏。第三步:加入透皮剂及香型。根据不同体质、辨证制贴,私人订制(可定做麝香、龙涎香、玫瑰、百合、柠檬、薰衣草等不同香型);根据药物组成不同选用薄荷、冰片等作透皮剂。第四步:滩涂制贴。将生成的药物涂抹在医用布上,根据贴敷部位不同可制作不同形状医用布。临床应用时,为增加中药透皮吸收,可配合离子导入设备使用,以增加疗效。

现已制作的中医贴适用范围包括:一是颈椎病、腰椎病等引起的顽固性颈肩腰腿痛、麻木等不适症状,脊柱生理曲度改变,骨性、风湿性、反应性等引起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滑膜炎,肩周炎,滑囊炎,网球肘,半月板损伤,肌肉、韧带损伤,腰肌劳损,软组织挫伤,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强脊,股骨头坏死。二是肥胖体质,湿热体质,易上火,易生气,易长痘,可瘦身减肥。三是妇科病,痛经、闭经、月经紊乱、经期不适等各种月经病;带下量多、异味等各种带下病;妇人腹痛、不孕症等杂病。四是亚健康人群,疲劳乏力,胸闷心悸,汗多,纳差,失眠多梦,焦虑抑郁,四肢欠温,大便不调,小便不爽,抵抗力低下,免疫力紊乱,不奈久力,三高症。

五、项目成果

目前已制作出符合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的中药贴剂,完善并优化个体化中医贴剂制作工艺。使制作工艺更加安全可靠、中药有效成分提高、临床疗效有所提升。目前中医贴剂的个体化制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从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的发展视角,中医贴将不负众望,造福广大人群。

参考文献:

[1] 张文举,韩岩,邢文晶.中医贴敷疗法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3):82.

[2] 戴正香,戴新娟.中医贴敷疗法治疗伤筋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4):1868-1870.

[3] 胡献国.中医贴敷疗法[J].农家顾问,2005(12):56.

[4] 李凡成.独特的中医贴敷疗法[J].医学文选,1991(03):15-16.

论文作者:侯少凯 赵艳 张倩阁 高杨 李杰明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一种中医贴的设计研制论文_侯少凯 赵艳 张倩阁 高杨 李杰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