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预算管理措施论文_田艳

分析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预算管理措施论文_田艳

济宁市兖州区房地产服务中心 山东济宁 272100

摘要:对建筑行业乱象的披露已经持续了很多年的时间,尤其是各方的围标、串标、贿赂等乱象,经过很长时间的肃清工作仍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当进行反思——各种约束性的工作,如预算管理、施工监管、财务检查,为何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其实这些工作本身就存在漏洞,而我们缺少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阶段 预算管理

?

1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违背了严谨依照设计方案的准则

尽管我国的建筑法规、条例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合同的规定,依照甲方提供的各个方案进行施工、选材,但是实际施工中对预算方案的变更十分常见且容易,甚至可以不经过上报直接变更,只在交付时进行通知,建设方往往也默许这种行为,施工中材料的种类、数量的改变、施工技术的改变是导致预算与

实际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1.2 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监理人员不作为、预算、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监督管理不到位,是导致当前我国建筑行业预算管理工作名存实亡的主要人为诱因,也是我国建筑行业必须进行肃清的地方。

1.3 预算与实际情况脱节

预算方案可实施性差,也是施工单位不得不强行脱离预算要求的主要客观因素,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编制预算的人员没有做好当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审核人员不能及时发现预算方案的问题。预算与实际的严重脱节会使施工方对预算方案的认同度持续下降。

2 优化预算管理的途径

2.1 提高预算方案的被执行度

施工时材料的选购、施工班组的费用等等都会因为当时的市场情况与项目开始前的预计有偏差,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偏差不会过大,但是项目在进行中因为施工的需要或者工作人员的偏好对造价方案规定的种类、价格进行改变,最终的费用偏差变大,这种情况虽然不符合合同规定,但是有没有明显违反合同,同时又因其难以监管、具有一定合理性,往往屡禁不止。提高预算方案被执行度是规范建筑项目施工阶段预算管理不能绕过的关键步骤,施工单位有义务严格按照预算方案采购、施工,细化到每个材料的种类、每个步骤的施工技术、时间都应不偏离预算方案,遇到特殊情况,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不得不进行更改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逐级上报到甲方,双方同意后对合同规定的部分内容进行更改或者直接进行更改(直接改变一般不合法),主要目标是控制工程总造价不超出预期的最高承受额,且要在盈利的范围内。如果施工方发现按照到手的设计图纸无法完成预算方案的要求,可以在施工前对甲方提出申请,更改设计方案或者宽限预算方案,临时更换图纸存在极大的风险和成本增加,所以最佳解决办法是快速制定新的预算方案,大概做出设计方案的最高限额,给予施工方一个标准,便于后续工程的实施。在交付图纸前建设方最好对照一下预算方案,核实二者的可行性,避免因设计方案问题导致的造价成本增加、施工单位以此为借口恶意增加成本等情况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做好人员的选拔、管理

需要控制好人员选拔和管理的岗位主要为设计人员、制定预算人员、施工监理人员、材料采购人员。对设计人员的要求是具有相当的专业素养,能做出既符合项目规定又尽量降低成本投入的方案,一般一个设计方仅能提供一套自己认为的最佳方案,如果建设方投资成本充裕的话可以向多个设计方征求方案,对比选出最符合“高质量,低造价”的一个,作为实际交付的图纸,设计人员必须秉持公平公正,不能因为某一方特殊要求对方案进行多余的增删,控制造价升高。对预算人员的要求是:进行市场考察工作的,应实事求是,做到诚实、公正,进行预算编制的,其能力一定要符合工作需要,当前在某些建筑公司从事预算的人员中不乏有些“混子”,他们有的是因为特殊渠道进到一个比较清闲的岗位,有的是因为公司继续人手但是前来应聘的人数不足而勉强接受,初始能力的不足可以由后续的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来弥补,而那些能力不够又不努力的员工应该痛下决心裁员,保证预算编制岗位的纯洁和高效。预算人员要有长远思考的能力,通过对当前市场的变化的分析和对过去市场情况的总结提供预算方案可能发展的方向,为实际施工中将会面临的造价的变化提供参考,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应对手段。对施工监理人员的要求是做到恪尽职守,由于我国监理单位起步较晚,相比较于“年龄较大”的建设方和施工方,缺乏监理的威信力,所以虽然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但是当前建设方和施工方常常忽视监理的意见是事实,监理人员要坚持履行自己的权利,对于施工单位屡次不配合的情况进行上报,但是不能未经上报就默许对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也不能接受施工方的贿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项目安全不负责任,默许施工方故意提高人、材、机的报价。对材料采购人员的要求是采购的材、机都应依照预算方案,发现预算方案的不足时按照要求进行上报申请,并认真索要各凭据,不能要求商家对凭据造假,监理者对到场材、机及票据提出检查要求时积极配合,接受监理者的监督,也要主动对自己进行监督。

2.3 提高预算方案的真实可行性

为了保证施工现场能最大化地执行预算方案,应在加强现场执行管理的同时提高预算方案的可行性,这样能有效降低施工方实施预算方案的难度,也能避免因为方案不合理而导致最终报价时双方产生的纠纷。一般成型的预算方案要经历初步制定、审核、修改、最终敲定的基本流程,相对严谨的单位还会对该方案进行多次的审核和修订,因此我们发现其中导致预算该方案可行性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编制的疏忽,而是其依靠的数据、方法与实际的脱节,从这个角度来说主要责任应该在进行信息收集的人员,现实情况是很多建筑公司在编制预算方案时习惯于使用时间差别不大的之前的工程收集到的数据,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的人、材、机成本不会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波动,但是国家的财务政策甚至国际局势都有可能对市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在税收上或者货币的汇率上,不考虑到这些因素而只考虑到人、材、机本身的价格,很容易因为建筑工程高投资的特点,在较高的基数上产生预算与实际的较大差别,所以在编制预算方案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到市场变化的多种因素,并积极对未来短时间内市场变化的方向做出一定预测,时刻保持“存疑”的精神,不盲从任何已有的数据。预算方案的审核力度要加强,负责审核的人员要认真比对预算方案与设计方案的匹配度,与市场情况的匹配度,发现有模棱两可或者比较细微的差异,甚至在自己看来对预算方案的最终实施效果不会产生影响的错误都要认真标注并及时反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程最终造价限额的确定要严格比对设计方案,按照从小到大的工程量统计方法统计好准确的工程量,在此基础上按照对比分析得出的市场单价计算工程的最高限价。

结语

施工阶段历来是建筑工程管理最困难的阶段,也是最容易发生钱的不明流向的阶段,我们应该鼓励预算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积极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这些约束手段达到约束施工阶段各方的行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俊英.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把握[J].江西建材,2017(23):228+234

[2]罗玉朝.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潜在价值和应用[J].北方建筑,2017,2(02):60-62·314· 2019 年 1 月中

论文作者:田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分析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预算管理措施论文_田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