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201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结果分析论文_徐红平,葛亚茹,王娟

(宿州市埇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目的:分析埇桥区201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简称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埇桥区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区2017年上报的188例AEFI,采用描述性方法。结果: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共上报188例个案。2017年全区报告发生率24.48/10万剂次,一般反应165例,占87.77%,异常反应22例,占11.70%,心因性反应1例,占0.53%;男女比例为1.19:1,以1岁以内发病率较高,6~7月份报告例数较多,反应多发生于预防接种后1天内。报告发生率居于前三位的分别为百白破疫苗(无细胞)66.55/10万,白破疫苗(儿童)60.41/10万,麻风疫苗57.01/10万,接种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第四剂次AEFI的发生率高于前三剂次。结论: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组儿童和接种后一天内,埇桥区预防接种安全性较好,但个别地区仍需加强业务指导,尤其是针对百白破疫苗(无细胞)接种后的预防措施等,提高检测敏感度。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054-02

预防接种是有效预防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1]。然而,随着国家常规免疫规划政策的实施,接种疫苗种类和剂次的增加,预防接种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2],家长和社会也对该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没有一种疫苗是绝对安全的,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现将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埇桥区AEFI的发生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AEFI数据来源于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AEFIIMS),分析数据发生日期为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预防接种数据资料来源于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各接种单位通过平台上传的数据)。

1.2 监测指标

某疫苗某种AEFI的报告发生率=该疫苗报告AEFI数/该疫苗接种剂次数。某年AEFI报告发生率=该年报告AEFI数/该年所有疫苗接种剂次数。

1.3 分类

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根据AEFI发生原因分成五种类型,分别为不良反应(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

1.4 方法

将AEFIIMS报告个案数据导出为Excel文件后,进行数据处理,主要统计AEFI报告发生率及不同特征的AEFI构成比。

2.结果

2.1 监测指标

48小时内报告率为100%;48小时内调查率为100%;调查后3日内报告率为100%;个案调查表完整率为100%;AEFI分类率为100%。

2.2 基本特征

报告的188例AEFI个案中,按性别分布统计,男性102例、女性86例,男女比例为1.19:1;按发生的时间间隔统计,接种后≤1天发生的175例(占93.09%),2~3天发生的11例(占5.85%),大于3天发生的2例(占1.06%);按年龄分布进行统计,<1岁88例,占46.81%;1~2岁72例,占38.30%;3~6岁26例,占13.83%;≥7岁2例,占1.06%。按照AEFI发生月份进行统计,6月份、7月份报告例数为全年最高,见图1。

图1 2017年埇桥区AEFI个案发生月份分布

2.3 发生AEFI的疫苗

全年共接种疫苗720097剂次(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AEFI的报告发生率为26.11/10万,发生异常反应的疫苗共17种,其中报告例数在前三位的分别为百白破疫苗(无细胞)69例,占比36.70%;乙脑疫苗(减毒)26例,占比13.83%;A+C群流脑疫苗(结合)21例,占比11.17%。报告发生率居于前三位的分别为百白破疫苗(无细胞)66.55/10万,白破疫苗(儿童)60.41/10万,麻风疫苗57.01 /10万。

2.4 接种百白破疫苗(无细胞)引起AEFI分剂次统计

全年共接种百白破疫苗(无细胞)103678剂次;第1、2、3、4剂次接种后分别报告AEFI个案8、8、12、41例,其AEFI发生率分别为31.14/10万、31.01/10万、46.40/10万、155.69/10万,可见,第4剂次AEFI发生率高于前三剂次。

2.5 AEFI临床诊断分布情况及转归

在188例AEFI个案中,一般反应165例(占87.77%);异常反应22例(占11.70%);心因性反应1例(占0.53%);无偶合症、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一般反应中最终临床诊断为发热(腋温℃)118例(占62.77%),局部红肿(直径cm)66例(占35.11%),局部硬结(直径cm)43例(占22.87%);异常反应中最终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皮疹16例(占8.51%),过敏反应-荨麻疹5例(占2.66%),局部化脓性感染-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1例(占0.53%)。所有AEFI个案转归均为痊愈。

3.讨论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3]。埇桥区2017年报告的188例中需要调查的有23例,调查例数占报告例数的比例为12.23%,及时报告率、及时调查率等各监测指标均达标。主要是常见的轻微的一般反应,一般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症状为主;异常反应多为过敏性皮疹、过敏性荨麻疹。AEFI个案男性多于女性,且多集中在0~6岁儿童,1岁以内发病率较高,与中国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基本特征基本一致[4]。全年每月均有分布,6~7月份报告例数较多,AEFI多发生于预防接种后1天内,与安徽省2010-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一致[5]。全区报告发生率(报告例数/疫苗接种总剂次)24.48/10万剂次,接种单位监测敏感性较好。

埇桥区2017年AEFI报告例数和报告发生率居于首位的均为百白破疫苗(无细胞),且第4剂次AEF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三剂次,可能由于机体接种前三剂次疫苗后,体内抗体逐渐增多,当注射第4剂次,外来的抗原与体内抗体发生反应引起接种部位的红肿、疼痛、发痒等常见症状。

埇桥区2017年首针乙肝、卡介苗接种后均无异常反应上报,可能由于出生医院(除首针外不接种其他常规免疫规划疫苗)对异常反应的检测敏感性不高,且卡介苗特异性反应和注射部位无菌性脓肿的发生时间较长,可能需要较长时间追踪才能发现[6]。在以后工作中,对发生异常反应排名靠前的疫苗及无异常反应上报的疫苗多给予关注,开展AEFI相关培训及督导,促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接种禁忌症、接种注意事项、急救药品使用、一般异常反应应对等,并确保接种疫苗后在门诊至少留观30分钟,以便及时应对过敏性休克、晕厥等突发情况。

【参考文献】

[1]谢广中,刁连东,王树巧,等.预防接种的反应和处理[M].3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

[2]张晋琳,马福宝,康国栋.江苏省2002-2007年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情况[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796-1800.

[3]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2016年版).

[4]叶家楷,李克莉,许涤沙,武文娣,刘大卫,等.中国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检测数据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6,22(2):125-137.

[5]孟凡亚,沈永刚,刘丹青,陆志坚,等.安徽省2010-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3,19(5):343-349.

[6] 叶家楷,李克莉,许涤沙,武文娣,刘大卫,等.中国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5,21(2):121-131.

论文作者:徐红平,葛亚茹,王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埇桥区201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结果分析论文_徐红平,葛亚茹,王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