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尼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分析_比较优势论文

中国与印尼贸易现状及其比较优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尼论文,中国论文,比较优势论文,现状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与印尼贸易的现状

对外贸易在中国、印尼的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印尼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出口、投资和个人消费推动的,其中出口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印尼以及中国的出口依存度见表1-1。

表1-1 印尼、中国的出口依存度

中国与印尼的双边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与印尼双边贸易发展最快、贸易额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伙伴。2000年,印尼是中国的第14大贸易伙伴,2001年是中国的第17大贸易伙伴。印尼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而1999年,中国是印尼的第5大贸易伙伴,2000年,是印尼的第4大贸易伙伴。

近年来中国与印尼的双边贸易情况见表1-2。

由表中可以看出,中国与印尼两国贸易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1991年至1997年平均增幅达16.8%。另外,除了1994年中国顺差4730万美元外,其余10年我国都处于逆差地位。1967年中国和印尼断交起至1987年,中国对印尼贸易一直是顺差,1988年后贸易平衡状况转而有利于印尼。这与东盟其他国家对华贸易普遍逆差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中国方面大幅度增加了从印尼的进口量,印尼的顺差进一步增大,如1995年为2.47亿美元,1996年迅速增加到8.52亿美元,2001年为10.51亿美元。

印尼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合作伙伴,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海外投资开采的第一批原油就来自印尼。中国南方缺乏煤炭,而印尼与中国间的距离优势,使中国从印尼进口了大量的煤炭。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输出国,中国目前进口的原油中相当部分来自印尼。1995年印尼对中国出口总值中石油占43.42%。据印尼方面统计,2000年两国间贸易额为74.6亿美元,其中能源方面的贸易额高达18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24%。印尼工贸部部长利妮和能源矿产部部长伯诺姆·尤斯吉安图鲁认为,印尼丰富的能源资源与中国的技术能力正好形成了有利的互补,希望继续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为两国能源的共同发展作出努力。

表1-2 中国与印尼贸易情况表

资料来源:各年《中国对外贸易年鉴》

近年来,机电产品进出口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这些年中国对印尼出口的主要商品始终是机电产品占据首位,且出口额逐年增加,1994年已达到3.43亿美元,占中国对印尼出口的32.7%,但是只占当年印尼机电产品进口额140亿美元的2.4%,2001年为12.74亿美元,占中国对印尼出口的44.91%。1999年中国从印尼进口的机电产品为2.4亿美元,占印尼出口总额的7.9%,2001年增长到5.68亿美元,比重上升到10.09%。按印尼海关统计,机电产品多年来一直是印尼最大宗的进口商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尼就逐年增加机电产品的进口量,平均每年进口额都几乎占其总额的一半。日、美、德、新加坡、中国台湾省、韩国、法、英、意依次是印尼机电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中国大陆出口额远小于它们,因此发展的余地较大。

印尼目前为继中国、印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摩托车市场,摩托车为印尼普通百姓的主要交通工具,消费群体为中间阶层。由于人口众多且购买力较代,价格是消费者首先考虑的因素。中国产品不仅质量较好而且价格较低,较适应印尼市场需求,因此中国摩托车产品在印尼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摩托车早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就已进入印尼市场,但真正在印尼崭露头角还是近两年的事,尤其是2000以来,中国摩托车在印尼出现了“一日千里”的热卖局面。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1~6月份,我国对印尼摩托车出口14.9万辆,出口金额达0.67亿美元,其出口数量、金额分别比1999年同期增长46.88%和45.76%,出口价格下降2.3%,出口企业多达69家。我国已有嘉陵、钱江、力帆、新大洲、幸福、建设、宗申、金城、春兰等十几个品牌的摩托车在印尼市场出售,占印尼市场份额的10%。截止2000年12月,中国摩托车在印尼市场的占有率已迅速扩展到了17%,其中1999年9、10月份的月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跃居20%左右,各厂家的月平均销量从4000辆到1万辆不等。

近日中国与印尼还就中国银行在印尼重新开办分行签署了备忘录,中国银行将于2003年正式在印尼开办分行,这将有利于扩大双方经贸往来。双方还探讨了印尼棕榈油与中国大米进行易货贸易事宜。据悉印尼还将在上海、广州设领事馆并简化签证手续,以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到印尼旅游。可见中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

二、中国与印尼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根据传统贸易理论,一国的国际贸易形态是由该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的。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不同,同种产品在不同的国家生产,成本也不同。一国将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该国比较丰富资源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该国不具备优势资源的产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内环境的变化,各国的比较优势形态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一国的贸易形态。

在不完全竞争的当代世界经济中,国际贸易是按照包括了竞争优势在内的广义比较优势进行的。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建构在完全竞争的世界里,而竞争优势则建构在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这是传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所在。在现实世界里,传统比较优势仅仅表明了价格竞争的一种潜在可能性。事实上,比较优势的获得是要以产品实现价值为前提的。在完全竞争的世界里,不存在规模经济与公司活动,产品是同质的,不存在着非价格竞争,故比较优势直接体现为价格竞争优势。因而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完全一致。但在不完全竞争的世界里,价格竞争优势不但来源于比较优势,还可能来源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因素。笔者认为将竞争优势概念纳入到广义的比较优势体系中去,有利于从理论上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一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特提出的。他认为,一国的产业国家竞争力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相关支撑产业、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辅助因素,即机遇和政府作用。根据上述理论,中国与印尼各自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国与印尼的贸易结合度、偏向度、互补度分析

贸易结合度指数首先是由经济学家布朗(A.J.Brown,1947)提出,后经过小岛清(1958)、琵特·德拉斯(Peter Drysdale,1967,1991)、山泽逸平(1971)等人的研究得到了完善,并明确了其统计学和经济学上的意义。

可以将贸易结合度表述如下:设,则说明i国和j国在贸易上较为疏远。

贸易互补度指数可以分解为贸易互补度(Degree of Complementarity)指数和国别偏向度(Degree of Special Country Bias)或贸易偏向度指数。在理论上,贸易互补度与上述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差异密切相关,而贸易偏向度则更多地与地理上的邻近程度、政治关系和经济政策决定的政治经济上的“距离”远近。

我们以

在(2-2)和(2-3)式中,h代表特定出口或进口商品,其种类可以有n种。另外,式中的实际上与巴拉萨提出的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相同,而虽然在内涵上与之有所不同,但在形式上基本相同。

若进行贸易的两国各自的出口特化结构和进口特化结构相类似,那么(2-2)式的贸易互补度指数将等于1。

国别偏向度或贸易偏向度指数可以表达如下式:

这实际上就是贸易结合度指数的公式,它表现为贸易互补度指数和贸易偏向度指数的乘积。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中国与印尼的贸易互补度、偏向度、结合度指数见下表:

表2-1 中国对印尼的贸易互补度、贸易偏向度和结合度指数

注:计算时笔者是按照农产品、矿产品、制造品、其他产品四类来划分,其中农产品细分为食品、原材料;矿产品细分为金属矿、燃料、非金属矿;制造品细分为钢铁、化工、其他半成品、机械运输设备、汽车、办工通信设备、其他机械运输设备、纺织、服装、其他消费品。1993~1994年、1998~1999年、1999~2000年是用两年的平均值。

数据来源: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贸易年鉴》、《国际统计年鉴》;中国对外贸易合作部网站—www.moftec.goc.cn以及www.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1。

从表中可以看到,中国与印尼的贸易结合度指数所列年份的值均大于1,而且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这说明中国与印尼在贸易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且逐渐地深化。中国与印尼的贸易偏向度、贸易互补度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这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对印尼的偏向程度有所增加,而且与印尼的国际贸易的互补性逐渐增强。虽然近年来中国与印尼的贸易互补度呈现上升趋势,越来越接近于1,但是其毕竟小于1。这也就表明,中国与印尼的比较优势的结构有一定的雷同之处,所以两国的贸易结构在具有一定互补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二)中国与印尼出口竞争力的要素禀赋分析

一国的要素禀赋(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是决定其竞争力的基础,根据传统经济学的理论,贸易国要素禀赋的相对稀缺度对于净贸易流向起决定作用。

中国在要素禀赋上先天不足,农业资源紧缺,1998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的7%,人均水资源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森林覆盖率相当于世界的一半;能源不足,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占世界2%左右;铁、铜等主要产品资源也不丰富。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6%,这既是中国的优势,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也是中国的劣势,使得本已不富裕的资源人均占有量更显稀缺,并由于后天失调,教育培训也不够,使劳动力结构与国外相比,农业劳动力占比重过大,而熟练劳动力不足,这种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要素密集度和要素成本的差异。中国与印尼及其他部分国家的要素禀赋差异比较见下表2-2。

表2-2 要素禀赋差异比较

资料来源:余永定、郑秉文主编《中国“入世”研究报告:进入WTO的中国产业》。

从表中可见,中国的资本密集度和土地密集度在对比国家和地区中是最低的,而要素的相对价格几乎是最高的。中国与印尼相比,虽然印尼的资本密集度4.6比起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相对较低,但是比起中国的资本密集度2.2还是要高出许多;同时,印尼的要素的相对价格中除了资本/土地回报率两国相差不大(分别为0.42与0.48),其资本回报率/工资和土地回报率/工资均为中国的一半左右。这些差异造成了中国与印尼竞争力的差异,对出口竞争力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很明显,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国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国家之间少有直接的竞争,不同的要素使它们之间的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与印尼以及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方面和吸引外资方面则具有较强的竞争性。

(三)中国与印尼主要大宗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总体结构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之比1978年为1:0.85,目前已达到1:6。因此,下文将主要根据WTO和联合国的分类统计来分析我国几大类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与印尼的竞争力。

1.显性优势指数比较

下表2-3是中国与印尼1997年按照1位数SITC分类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表2-3:中国与印尼1997年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资料来源:Statistics Canada.

从表中可以得知,相对印尼来说,中国在杂项制品(SITC 8)、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SITC 6,主要是服装产品)的出口上具有比较强的竞争优势,而其他7类产品的出口优势比较弱。印尼则在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SITC 3) ,动植物油、脂及蜡(SITC 4)上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SITC 2、SITC 8、SITC 6(主要是矿冶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较强,而在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SITC 0)上的比较优势较小。这表明中国与印尼在一些类别的商品上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是两国之间的互补性还是比较强的。

2.劳动生产率比较

中国与印尼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比较情况见下表2-4:

表2-4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比较(1996年)

(分行业人均增加值,单位1000美元)

资料来源:联合国工发组织《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Industrial Statistics》1999。

从表中可以看到,中国的这几类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均低于印尼,而且在非电气机械、电气机械、运输设备行业上相差比较大。

3.劳动成本比较

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优势产品几乎一直集中在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机电类产品的出口。但是工业发达国家通过其技术优势,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冲抵了发展中国家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而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却在上涨。例如,1980年~1996年间中国纺织业劳工成本的年均增长率为5.4%,不仅高于美国(4.2%)、德国(4.9%)、意大利(3.8%)等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尼的4.2%,印度(-0.6%)、巴基斯坦(1.6%)等与中国存在激烈出口竞争的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说,中国的劳动力低廉的优势在逐渐缩小甚至丧失。中国与印尼1997年金融危机前后劳工成本比较情况见下表2-5:

表2-5:中国与印尼劳工成本比较

(制造业周平均总劳工报酬 单位:美元)

注:本地货币计量的劳工保持包括工资和估计的社会保险费用,然后按照1997年6月的汇率折算成美元;成本差异是指周平均劳动成本和中国的比值。

资料来源:《新闻报》1998年2月22日。

从上表可以看到,在金融危机以前中国与印尼的成本差异为1:1.5,到了金融危机后的1998年,成本差异变成了1:1.07。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中国对印尼的劳动力低廉优势比较地小,而且正在逐渐地缩小。

三、中国与印尼贸易的发展策略及展望

近年来,由于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遇到了很多障碍,印尼和中国的出口贸易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扩大向发达国家的出口困难重重,外汇收入必将受到影响,这是迫使印尼寻找出路的原因之一。同时,印尼的胶合板、天然橡胶、棕榈油、咖啡、香料、纸张等生产过剩,也促使印尼开拓国外市场。中国有12亿多人口,且经济稳步发展,是这些产品具有较大潜力的市场。而拥有2亿多人口的印尼市场也是具有相当发展前途的。有鉴于此,我国应当发挥优势,选准方向,努力扩大中国与印尼的双边贸易及合作。

一是要及时关注印尼政局和经济政策变化,正确判断发展趋势。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的潜力非常大,要建立长期赢得印尼市场的战略思想,并落实到发展合作伙伴、拓宽合作领域等方面。二是要走进印尼考察市场,参加在印尼举办的主要展销会,委托专业机构提供市场咨询报告,制定适合印尼市场的营销策略,及时把握商机,善于把握商机。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我国企业家要有别人不为而我为之的经营胆略和魄力,要有不随大流而出奇制胜的经营策略。三是要齐心协力,内外配合做好对印尼的机电产品出口工作。四是要做好样板工程,扩大中国对印尼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样板工程是推进经济技术合作的最好媒体,通过样板工程展示,将会引导中国有更多的各类用途成套设备与单机进入国际商品市场,还会引导中国进入生产资料、劳务、技术和金融的国际市场,全方位为国家创汇。五是要加强双向投资,拓展合作领域。为了今后两国经贸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地发展,应针对双边现时需要与可能,积极开展易货贸易和积极进行双向投资,以拓展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的新领域。六是要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要使中国产品顺利进入印尼,就必须提高其竞争力。首先要在产品的成本、质量上下功夫,使之优于印尼的同类产品;其次要加强市场的调查,重视需求信息,不断开发印尼所需的新产品。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入,东盟国家生产的商品会朝着能充分发挥本国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因此,从长远看,东盟国家仍需要外部市场的产品,印尼当然也不例外。这对中国产品进入东盟市场和印尼市场都是有利的。

标签:;  ;  ;  ;  ;  ;  ;  ;  ;  

中国与印尼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分析_比较优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