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校园心理剧发展初中学生人生规划论文_廖瑞凝

运用校园心理剧发展初中学生人生规划论文_廖瑞凝

摘要:初中生人生规划教育,以及校园心理剧有它们的共同点:均侧重于学生的自我认识、体验、探索、发展和实现。校园心理剧改变了以往传统课堂学习,能够让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合起来,为共同的目标出谋划策、分工合作。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还提供了场景让其学会把能力迁移到生活实践中。

关键词:初中学生;人生规划;校园心理剧

一、初中学生人生规划教育实施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正在实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08年,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在全省开展“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同年下半年,正式出版了《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一书》,开始向全省学校推广。广东省推出的这项措施,迈出了我国内地中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的重要一步,为青少年实现人生理想增添了助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对初中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让学生完善对自我的认识,并及早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选择和规划,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在社会经济日益市场、竞争压力、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对初中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人生规划与西方生涯大师舒伯的生涯发展论是相通的,都充满着发展的意味。这种发展,不仅仅是人生长度的发展,还有人生宽度的发展,可以定义为“人的一生,不同时期不同角色的组合”。

整个人生规划围绕着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要往哪儿去?”这三个充满哲学味道的问题,也是人生规划中需要解决的三个最重要的问题。但是,人生规划并非纯哲学纯理论,它重于执行与实施,不然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这三个问题的落脚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索、透视自身特质,包括气质、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去发掘最内里的自我,获得自我人格完善;同时,发掘和建构自己的未来远景,明确前景目标,获取外在资源支持,在自我发展的内在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外在资源,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二、我校校园心理剧开展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心理剧开始获得国内精神医学工作者的关注。起初,仅在文献中有零星提及。1982年,陈国鹏在“介绍几种医治精神疾病的方法”中简单介绍了心理剧,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献记载。钟友彬介绍“领悟(insight)”概念时,提到心理剧为动力学心理疗法之一种。

九十年代,心理剧治疗在国内文献中,无论上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提升。先是李学谦,其“心理剧治疗”是最早的心理剧治疗文献综述;然后朱江的“莫雷诺和社会关系计量学”一文,则对心理剧治疗中的“社会计量”进行了重点描述;气候的郑元旭,其翻译文章记载了韩国精神病院的一次心理剧的过程,第一次让读者感性认识到心理剧治疗的运作情况。此外,还有“那不勒斯的音乐心理剧”记录了音乐心理剧创始人Joseph J. Moreno(J.L.Moreno的侄子)的工作坊案例。

随着心理剧治疗在社会中的扩散,校园心理剧应运而生。后者是以心理剧为基础,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蓝本,应用在校园环境里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不仅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心理自助平台,同时还提供了他助、助他及群体互助的平台,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我国,校园心理剧首先于2001年出现在高校,很多高校每年都会举行校园心理剧大赛。在大学掀起校园心理剧热潮的同时,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积极借鉴这一良好方式。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8年开始,就在心理专职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校园心理剧开展,有心理戏剧表演,有一人一故事剧场(Play Back Theater,简称PBT,是一种即兴剧场表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过程中,观众可以选择现场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或故事,演员听完故事后即时在剧场里将故事重演,并将表演作为礼物回馈给分享的观众。观众和演员的身份可以灵活互换。对于分享故事的观众,体会到被尊重,被同理,情绪获得外界的共鸣,自己不再是一座孤岛。对于演员,学会聆听他人情绪感受。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创作和编剧的能力。这种活动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极大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意识。自此,校园心理剧成为了我校的一项常规心理活动。

三、校园心理剧和人生规划的共通性

当前初中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通过自我探索,达到自我认识、悦纳、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自身潜能,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后,更可以逐步了解社会需求,了解职业,多尝试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一个雏形,掌握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培养自身的决策能力,体验生活的过程与意义,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

当前的校园心理剧,是心理活动课的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抓手,虽然其目的同样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人格完善,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抗压和抗挫能力,达到自我体验、探索、认识、发展和超越,最后做到自我实现,但其活泼、参与度和沉浸感高,效果发挥较为充分。同时,校园心理剧改变了以往传统课堂学习,能够让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出谋划策、分工合作,群体社交性表现突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还提供了场景让他们学会把能力迁移到生活实践当中。因此,两者结合,能使初中学生人生规划教育增益不少。

四、校园心理剧在初中学生人生规划中的发展作用

校园心理剧从形式、内容和功能上,对初中学生人生规划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1.校园心理剧能够有效地唤醒学生的人生规划动机

在课堂中运用校园心理剧,能让学生自主决定表演的人生规划的主题,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组合作中,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心理变化和个性特征。

校园心理剧的形式犹如进行一场游戏,个体对于游戏带来的乐趣是难以抗拒的,因此学生会乐意并且主动进行校园心理剧,这样,就能够生动灵活地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规划唤醒。在编排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他们会思考如果主人公是自己,会有什么心理感受和想法?会做出什么行为?会有什么结果?要获得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学生必须要进行自我探索,要知道自己的个性特质是怎样的,是不是能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

2.校园心理剧能够为学生提供人生规划的学习基础

学生在人生规划唤醒之后,开始进行自我探索,但这个过程不是顺利无阻的。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局限性,他们仅仅靠自己探索是不足以达到人生规划的。在校园心理剧过程中,因为有教师的指导,同时因为是分组合作,在这个群体里,学生能知道别人是如何进行人生规划的,他们在心理剧前期准备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同学,了解到更多的自我探索和人生规划的方法和途径,开拓了思路。

3.校园心理剧能够为学生迁移能力提供场景

学生在人生规划教育过程中学习得来的能力,仅仅是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如果不付诸实践,是不会对人生规划起到作用的。但现阶段要求学生都去进行社会实践并非一个现实的想法,毕竟学生还有课业任务、社会上职位要求等条件束缚了他们经常去进行社会实践,这时候,通过校园心理剧这个平台,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实践的问题。

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各种能力理论,心理剧平台可以得到运用锻炼,如团队合作时运用到人际交往能力;工作准备时运用到领导力和执行力;编排时运用到创造力和思维力等,甚至还会边做边学,在准备心理剧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修改自身的行为习惯。这样就做到了能力的迁移,为日后真正的生活实践做铺垫。

注: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思想品德中人生规划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4ZJK023)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吴志兰.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2]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3]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 510000)

论文作者:廖瑞凝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运用校园心理剧发展初中学生人生规划论文_廖瑞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