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莞草回归生活——道滘莞草编织活化开发规划论文_叶盈莹

让莞草回归生活——道滘莞草编织活化开发规划论文_叶盈莹

叶盈莹

东莞市道滘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东莞因莞草而得名,“莞草编织技艺”也是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东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之一。在改革开放初期,莞草手工编织发展到鼎盛,但在80年代之后,由于竹制品、塑料等兴起,莞草产业迅速衰弱,至今已难寻踪迹。但是,在怀旧、环保理念下,莞草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机,本文就以道滘莞草编织为例,介绍活化开发的规划,让莞草回归到生活中。

关键词:莞草;道滘莞草编织;活化开发规划

莞草的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记载:“下莞上簟,乃安斯寝”[1]。莞草编织是东莞传统的手工业之一,主要分布在厚街、道滘、莞城、虎门、望牛墩等镇街,道滘镇是当中的主要代表。近些年来,在市场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手工艺品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为莞草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道滘莞草编织顺势提出相应的开发规划,以促进莞草编织复兴,本文就对此进行阐述。

一、莞草编织的概述

(一)历史

莞草编织品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至南北朝,据《宋起居注》载,“广州刺史韦朗,作白莞席三百二十领。”;关于道滘草织行业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到滘杂咏用竹枝体》中有“沿河不少如花女,八字梳头学打绳”记载,民间草织工艺已经盛行。

在改革开放初期,莞草手工编织产品由于做工精良、花式繁多、设计精巧,深受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人们的喜爱,远销英国、美国及西欧大陆等国家,被大批量出口到海外,莞草编织达到鼎盛。就道滘镇而言,1960年成立东莞地方国营道滘草织厂、1964年成立道滘人民公社工艺品厂,草织业一度曾是道滘地方支柱产业。

然而,在1983年以后,莞草编织业就急剧衰落,莞难觅莞草的身影,莞草编织技艺无人问津,道滘能够编织莞草产品的工人只有寥寥几人。

(二)现状

当前,莞草种植和编织业严重衰落,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竹制品、塑料等其它行业的发展,许多莞草编织品有了取代品,加上竹制品、塑料制品在成本、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势,迫使莞草编织品被市场淘汰;二是莞草的种植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但就东莞来说,土地价格十分职高,莞草种植、编织效益远远低于居住用地和工商用地的产出效益,莞草种植地逐渐缩小,莞草编织业被逐渐抛弃[2]。

在2007年,莞草编织被评广东省级和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省市非遗部门和相关镇区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传承,道滘镇从市政府中得到专项经费,用以”莞草编织“项目的保护,从原材料种植到成品产出等各环节,复原原有的技艺;同时,道滘文化部门进行了新产品尝试,开发出多种适合市场环境的新产品,包括台灯、手提包、茶垫、笔筒等。

在2013年,莞草在沙田镇开设了新种植基地,道滘镇负责莞草的编织,代表着莞草行业的复苏。在2014年,道滘镇以莞草编织技艺独立在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进行参展,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产品得到公众的认可与购买。

在现代市场中,天然、环保、健康以及怀旧等理念的兴起,莞草等传统手工编织制品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商业前景广阔。海博会结束之后,道滘的文化部门收到许多商家合作意向,希望共同开发莞草编织产品,结合道滘镇的实际资源情况,并在与其它企业、单位的商洽后,莞草织产品活化开发工作已经具备相应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道滘莞草编织活化开发规划

(一)开发方向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莞草编织制品的开发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以传统产品为基础,开发地方标志性的旅游产品。通过借鉴苏绣、广绣等手工艺品发展模式,结合东莞地方文化底蕴,开发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纪念品、馈赠品,用以旅游商品销售或文化交流礼品馈赠[3]。

二是融入流行时尚设计元素,开发高档的家居、服饰用品。在保留传统编织技术的基础上,将现代编织技术融入其中,通过创新理念、包装加工的方式,结合时尚元素,制成家具、装饰类产品,形成东莞的文化符号,赢得市场认可。

三是从文化理念的角度入手,赋予传统的草编产品以艺术价值,使其从用品成为艺术品,向国内外艺术爱好者、收藏家销售。

(二)具体措施

在莞草编织的活化开发规划当中,需要从长远角度思考,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具体内容有:

一是收集相关资料。从2013年开始,道滘镇文广中心就已经开始镇内莞草编织技艺的相关资料收集工作,此工作需要继续持续下去,收集与整理相关的历史文献、档案以及工具、产品等,调查莞草编织技艺人员情况,为后续开发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依据。

二是重视技艺恢复。编织技艺是莞草编织开发的保障,在资料收集基础上,通过编制技艺传承人的交流、配合,恢复传统莞草的编织技艺,然后再结合现代编织技术进行工具、工艺和设计方面的改良与创新,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传统风味的产品。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良好的宣传工作对莞草编织工艺的保护、传承都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利用掌握的传播媒介,包括报纸、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展开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增加公众对莞草编织的了解与认可。此外,还可以通过文展会、非遗展会等活动,来宣传莞草编织文化内涵,展示莞草新产品,赢得公众喜爱,促进莞草编织的进步。

四是技艺人员的挖掘与培养。编织技艺人员是莞草编织发展进步的保障,需要从挖掘和培养两方面入手,既要积极寻找掌握莞草传统编织技艺的民间艺人,也要开设莞草编织培训班,扩大莞草编织人员队伍,为莞草编织制品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五是扩大莞草种植面积。莞草编织制品的原材料供应决定着其产量,就当前莞草种植情况来看,只有沙田镇3亩试验性的种植地,其产量极为有限,会限制莞草编织的发展。因此,需要根据莞草生长特性,探索可以种植的场地,扩大种植面积,提高莞草产量,为莞草编织制品提供原材料保障。

六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莞草编织是一个新兴产业,仅仅依靠政府政策扶持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与企业间进行合作,提供完善的新产品开发、包装、宣传与销售体系,促进莞草编织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结语:

在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蔚然成风,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品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喜爱。莞草编织是东莞最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且其原料具有绿色、纯天然的特点,符合当今健康环保的消费理念,加强莞草编织制品的活化开发,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东莞收割莞草草织品将“复活”[J].农村百事通,2014,23:14.

[2]高剑.“莞草编织”当行走“市场路线”[N].东莞日报,2011-12-16A02.

[3]刘耕.莞草归来[N].东莞日报,2014-08-18B01.

论文作者:叶盈莹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  ;  ;  ;  ;  ;  ;  ;  

让莞草回归生活——道滘莞草编织活化开发规划论文_叶盈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