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才立国的思想与实践_新加坡经济论文

新加坡人才立国的思想与实践_新加坡经济论文

新加坡人才立国的思想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思想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他山之石

新加坡是一个人口少、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缺乏的国家,所有食品,甚至连饮用水和填海造地的沙土都要进口。1965 年独立后, 经过32年的不懈努力,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都市和一个风景秀美的花园国家。

新加坡经济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坚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制定了符合自己发展的经济政策,以及有比较完善的配套措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倡导和奉行“人才立国”的思想,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他们认为,“新加坡要有卓越的经济表现,唯有依赖卓越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新加坡最好的资产”。政府相信人才是新加坡的最主要资源,唯有优秀人才领导的政府,才能保证新加坡未来的成功。为此,政府在培养、起用人才问题上提出两个十分响亮的口号:一个是“不惜以最佳的训练方法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一个是“不惜以最佳待遇召集最有才干的人才组成最有效率的政府”。

加大教育投资,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新加坡教育投资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小学和中学教育都是免费的,进入大学收费也较低。在校学生每年人均教育经费达3700新元(折合人民币2.15万元),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预算中约占12%。为了兼顾和扶持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大学教育,国家推行“全民教育储蓄优异助学金计划”,努力促使全体公民在平等的机会下接受最优质的教育。

为了提高全民整体的思想文化与科技素质,新加坡政府坚持从中小学和大学正规化教育抓起。但教育的方法不单单注重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活泼而有弹性的教育。标准的学校至少要做到三点:一是重在培养品格,灌输良好的道德观念;二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至少能通晓两种语言;三是要有适当的课外活动。为此,政府设立了40亿新元的教育储蓄金,用其利息作为学生课外活动之用,使学生参加音乐、艺术、制作、旅游等多项活动,以培养学生相融与协作的群体意识。

新加坡从小就开始人才的培养,经过初中与高中会考后,优秀学生的会考资料及课外活动成就,会立即传到新加坡公共服务委员会的电脑里。公共服务委员会以及一些半官方机构会主动追踪,去找这些学生来接受奖学金再深造,以期将来为自己所用。此外,国家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扶持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以期从这两所学校获得所需科研与技术人才。

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一是简化选拔人才的程序。新加坡各部门都有权征聘自己所需人才。但政府为了征聘统一与调整余缺,避免重复, 规定各部门在每年的3月至9月自行征聘。每年的11月到下年的2月为政府集体征聘时间,集体征聘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征聘的步骤是8月至9月间举行职业座谈会来介绍职业情况,11月刊登征聘广告,应征人员在两个星期内填好并报上志愿。11月至12月间,进入初选和应试阶段。初选过程主要是看被选人的一贯表现,即由初中到大学的学业成绩和参与课外活动的成绩。如与所选空缺职位条件相符,经面试应征后,即依据服务条件和相关的学龄、学位、工作经验,确定被征聘人员的等级。

二是不拘一格选人才。工作人员的晋升快慢,是依据其工作能力表现而决定的。在选用人才时,不论其家庭出身贫富贵贱,公平公正,唯才是举,选拔的办法主要是经过严格的考核与评估。如新进政府的公务员,他的上司可依据他的表现口头向更高一级的上司提出提升的建议。为避免人才的压制或不公平的使用,由评估小组即考核小组对其作全面考核了解和面试。任职期间,进行轮调历练,即我们所说的实行轮岗培训,依据年龄情况,让行政官员每两年轮调一次,以利他们积累更广泛的工作经验,适应更高层次的工作需要。为保持人才队伍的高素质与高效率,政府还鼓励不适应或无法往上晋升的人员不必等到服务期满才退休,这些人员一旦申请离职便可获准。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广揽人才

一是严格控制人才外流。为防止本国的人才外流,凡获奖学金或国家出钱送到国外留学深造的人,除签订毕业后必须回国服务满8 年的合同外,还要有两名经济担保人。一旦学成不归,由担保人加倍赔偿留学费用,故很少有人学成不归。

二是尽力从国外引进人才。新加坡设立有国际人力资源小组,专门负责吸收国外高层次专业人才。主要联络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在欧美的留学生到新加坡工作。

三是实行高薪养才的办法吸引人才。本国的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一般在1500—2000新元。国外的博士生到新加坡工作月薪可达8000新元。吸引人才还体现在政府公务员序列的“高薪留才”。为避免私人部门和企业用高薪挖走政府人才,每年由政府、企业、公务员、学术界代表组成全国工资理事会,根据每年国内税务局提出的所得税申报情况,系统地对政府序列的工资与私人企业工资进行比较、评估,研究提出每年工资的变动标准与要求,使公务员的工资略低于企业同等职级工资,或与企业同等职级的工资大体相同,使政府在获得人才资源上有竞争力,聘用并留住最有才干的人担任最重要的管理职务。

加强对人才的培训

为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新加坡政府极其重视多层次领导与员工培训。

一是加大培训投资,搞好员工的再教育。为此,政府一方面加大培训投资,如1995年到1996年间,国家提供的员工培训投资占全国工资总额的3.6%; 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和群众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与职业教育,使在职人员有进修机会,确保员工的技术、业务能力不断更新。这样,形成劳、资、政三方面投资,共同负起培训的责任。

二是分层次培训,使受训人员各有所获。新加坡在培训工作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的课程与授课对象的年龄、职位、要求都有明显区别,培训的时间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又具有超前性,使所有受训人员各有所获。以培训国家公职人员的“民事服务学院”而言,该学院下设“政策发展学院”、“公共行政与人事管理学院”、“民事服务咨询团”,专门从事培养高级到低级公务员的工作。“政策发展学院”培训的对象是高级政府官员,为期4个星期, 主要讲授有关国家重大措施的发展过程与方向;“公共行政与人事管理学院”的培训对象是具有领导才能的中级管理人员,为期4至5个星期,主要讲授如何有效地实行政府措施;“民事服务咨询团”培训的对象是新上任的行政人员,为期2 个月,主要讲授基本行政技术常识,灌输基本行政原则。无论对高级还是低级员工的培训,他们都十分注重增强学员的超前意识、市场经济意识、法制意识、廉洁意识和服务至上意识的教育,使所有受训人员为创造新加坡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我们与新加坡的国情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与新加坡不同,不可能照搬他们的一些具体做法。但新加坡的人才立国的思想与实践,与我们的“教育立国、科技兴国”的国策是相一致的,只是在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的方法上不尽相同。因此,新加坡人才立国的一些实践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标签:;  

新加坡人才立国的思想与实践_新加坡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