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怎样做好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_窦丽娜

浅谈班主任怎样做好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_窦丽娜

(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第三中学,河北省 保定市 072750)

摘要:班集体的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每个班集体都有它特有的心理现象,如凝聚力、舆论、群体准则、人际关系、群体气氛、模仿与受暗示、合作与竞争等,这些心理现象都会对集体中处于不同角色、不同地位的学生个性和健康心理的形成产生不民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加强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应引导和创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班主任怎样做好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班主任;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教育;方法

引言

要建立和谐的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必须把学生作为沟通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个体差异,以微笑和真诚与学生沟通,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应当认识自己的价值,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 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无比复杂、广袤无垠。事实上学生内心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成年人的想象和理解,教师不应该轻视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想真正使得学生能够完成好学习任务,首先应该使得学生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帮助下,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在学生教育的阶段取得更大程度的发展和进步。

2 学生青春期心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1自身问题

首先,神经和激素调控能力差。中学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发育日趋成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强烈、敏感、快捷,但调控能力差,一遇到不顺耳的话或不顺心的事,肾上腺激素就会大量分泌,造成全身血液流动加快,神经过度兴奋,情绪波动,失去理智,行为失控,产生自己平时不敢想象的意料之外的叛逆行为,甚至会引起临时性即意犯罪或无意识犯罪,而事过之后可能又懊悔不已。其次,阅历不足,知识面窄。由于中学生知识面狭窄,社会经验不足,无法体会师长的良苦用心和用意,认为师长的苦口婆心是理所当然或另有所图等,从而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再次,心智还不够成熟。由于中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缺乏辨别真假和是非对错的能力,对善恶、是非、美丑等观念常作扭曲错误的评价,认为胆大蛮横就是“勇敢”、让人佩服就是“英雄”、讲哥儿们义气就是“友谊”。第四,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渴望被理解、重视与尊重,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若按大人的意愿去做就感觉任人摆布,觉得委屈和不甘心。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同一般”,就对任何事都持批判的态度。

2.2信息化社会引发的观念偏差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开放,信息流通的社会。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对于生的思想状况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生正处于三观逐渐形成的年龄,这些来自外界的信息更是会在他们的内心里产生巨大的烙印。与此同时,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较为容易以自己为中心,较为自以为是,因此很容易对于校纪校规,对于来自教师的管教产生质疑和反叛情绪。另外,“一夜暴富”等不良的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生,导致一些生不肯努力读书,却想着依靠“网络直播”而走红的手段来寻求一夜暴富,这些都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提高班主任对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

3.1丰富文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文体活动有很多,比如文艺会演、辩论赛、运动会等,这些丰富的文体活动都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正确地认识自己,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从而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与交流,促进学生学会调节自身的情绪。为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文体活动中,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这样既能促进师生间互相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可以每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以“道德”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让学生扮演记者或者法官的角色。学生们可以将自己困惑的事情或者是身边的见闻讲给其他同学听,让他们思考、讨论与感悟这些事情。

3.2以爱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的前提是爱,没有爱的教育可以说是失败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学生,且以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特别的爱,努力构建一个师生感情交流的平台。生正处于心理变化猛烈的时期,同学们往往喜欢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且基本上不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这就需要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教学,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异常行为。比如,在班级管理中曾经遇到一位对任何人都冷漠的学生,他性格比较孤僻,没有爱心,各方面的纪律也比较差。在仔细的了解中,发现这名学生是单亲家庭,没有享受过完整家庭的温暖。针对这种情况,先找他谈心,并从心理上安慰他,让他明白自己还有教师的关心,让他从心理上接受教师。发动班干部以及全班学生关心他,让他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缩小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

3.3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理念

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孙维刚老师曾表示:在不少教师的眼里,似乎重视德育就会耽误实施智育的时间和精力。但在他看来恰巧相反。其认为有效的德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与智育相辅相成,并直接促进智育的顺利实施。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理念,做到德育为先,智育德育两手抓。例如,班主任在平日里就要重视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质来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还要注重以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学生进行熏陶,做好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使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身体力行地影响学生,改变学生。

3.4与学生做朋友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能局限于课程的教学。这种问答沟通,使老师显得更加出众,这不利于与学生交朋友。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进入学生生活,了解自己的个性、爱好、观点和对社会的看法,并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教育。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地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及时掌握其微小的变化:积极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意识形态和难点:家庭探访,通过与父母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找出他们的问题。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主动地接近学生,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班级主体地位。负责课程的老师不仅要平等对待学生,还要信任他们,让他们参与课堂管理活动。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配合,互相支持,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价值。

结束语

自主参与要处理好自主性与性的关系。自主参与不是自发性、自流性的行为,而是有指导的自主参悟,这样才能保证参与活动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因此,为了创设班集体良好的新环境,在班级民主化管理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决不能动摇的。

参考文献

[1]杨伟炎.融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之中[J].科普童话,2018(29):22.

[2]张霞生.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班主任工作中的效应[J].考试周刊,2018(62):185.

[3]刘俊.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策略[J].中国教师,2018(S2):173.

[4]刘晓梅.班主任情感教育方法的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18(10):156.

[5]阮文祥.关于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8(93):185.

论文作者:窦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  ;  ;  ;  ;  ;  ;  ;  

浅谈班主任怎样做好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_窦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