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_霜霉病论文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_霜霉病论文

棚室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霜霉病论文,黄瓜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瓜霜霉病是棚室的主要病害,发病的早晚和程度与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创造一个有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霜霉病发生发展的生态条件,就可避免或减轻病害的发生。

1.对温度的管理:黄瓜的生长适温为25℃~32℃,霜霉菌侵害黄瓜的适温为16℃~24℃,低于15℃或高于30℃,对病害发生不利。因此,上午棚温可提高到30℃~32℃,下午降到20℃~25℃,夜间温度不高于15℃,不低于11℃~12℃,就有利于黄瓜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的发生。

另外,早晨升温应逐渐提高,不要升温过快,因气温比叶片升温快,而叶片凉、湿度大时,会发生叶面结露,为病害发生提供条件。

2.对湿度的管理:湿度是霜霉病发生的主要条件,当湿度低于60%以下时,孢子囊不能形成,湿度越大病害发生的越重。据介绍,霜霉菌的萌发和侵入必须在叶面有水滴或水膜的条件下进行。合理地通风浇水,可降低湿度,减少叶面结露的机会。阴雨天也要适时通风排湿,但要防止雨水溅到叶片上。

3.对通风的管理:通风是调节温湿度的主要措施,同时也是调节气体的一种手段。在黄瓜生长的前期,早上可放风1小时,排除废气并降低湿度,然后再关棚提温,根据需要随时调节通风量,上午的温度要高于下午。早晨的温度达到11℃~12℃即可。日落前1小时如果棚内温度低于22℃,需关棚提温,日落后再通风,这样可防止或减轻叶面结露。同时较低的夜温可减少黄瓜呼吸作用消耗,增加积累,也不利于病原孢子的产生和病菌的侵入。

4.对水分的管理:黄瓜浇水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马上关棚,使棚升高到32℃,持续1小时后大放风排湿,若放风3小时后,棚内温度低于25℃时,应再按上述方法关棚提温、放风。

若是下午浇的水或浇水后赶上阴雨天,更要加强通风,降温、降湿,并要辅以药剂熏烟防治病害。

高温闷棚技术

高温闷棚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防治霜霉病措施。主要用于黄瓜生长的中后期。其具体方法是:当黄瓜发生病害时,选晴天上午10时后关棚,把温度升高到45℃,持续1.5~2小时(温度低于42℃效果不好,高于45℃又会伤害黄瓜)。一般处理一次可控制7~10天。

闷棚时温度表应挂在黄瓜生长点平行处,不能过高或过低,位置是选在远离门及通风口的中部,每棚放2~3个。另外,也不要让日光直射在温度表上,以免产生误差。

联系电话:0451-2736540

标签:;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_霜霉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