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四所大学图书馆PDA模式的比较研究_pda论文

美国4所高校图书馆PDA模式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所高校论文,图书馆论文,模式论文,PD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3

       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简称PDA)模式是读者按照自己的需求由图书馆按一定标准或参数确定采购何种文献的资源建设新模式[1]。国外有学者认为,PDA模式使图书馆重新审视“图书馆是什么,什么决定馆藏资源的价值和学科馆员选书的观念”[2]。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践PDA的国家,对美国大学图书馆PDA模式的实施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尤其是经费较为紧张的中小型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采购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国外大学图书馆对PDA的研究经历了从馆际互借PDA、电子图书PDA到纸本图书PDA的发展阶段,1999年J.Perdue和J.A.Van Fleet介绍了巴克内尔大学的馆际互借-按需购买模式(简称ILPOD)[3],2003年L.Sutton介绍了韦恩州立大学的电子图书PDA案例[4],2011年P.Spitzform介绍了佛蒙特大学的纸本图书PDA[5],此外还包括PDA评估、PDA特征及工作流程等相关问题研究。国内图书馆学界对美国PDA实施案例的研究颇多,2012年刘华分析了PDA的概念、基本流程、产生背景、优势及对我国资源建设的启示[6],并总结美国大学图书馆PDA的实践意义和影响,提出我国实施PDA的简要策略[7],王玲分析了PDA的实施要素[8],此外还包括PDA的局限性、PDA与读者荐购的比较分析等问题的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4所美国大学图书馆PDA的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深度挖掘其PDA模式在运行机制、实施策略及实施效果方面的特征,丰富我国高校图书馆对于PDA的理论研究。

       PDA模式是在资源建设经费紧缩与读者满意度低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产生的。在美国,一般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所面临的经费问题更加严峻,故PDA模式首先在普通大学图书馆产生,如1990年巴克内尔大学率先实施ILPOD模式并取得成功[3],其他大学图书馆纷纷效仿。本文分别选取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杨百翰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爱荷华大学进行调研,这些大学图书馆在PDA模式实践方面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和独特之处,它们的PDA项目实施较早,将预选计划书目与PDA实践相结合,在PDA的实施模式、PDA的评估等方面均有各自不同的做法,如爱荷华大学是最早将YBP的预选计划书目用于PDA的图书馆之一,至2013年PDA项目已持续4年[9]。笔者在2014年2-5月间,对上述4所大学图书馆的PDA模式进行详细调研,重点调查了PDA的运行机制、PDA的实施策略、PDA的实施效果评估。

       1 美国大学图书馆PDA实践案例

       1.1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短期租借PDA模式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Library)于2007年8月开始与EBL(Ebook Library)合作,采用短期租借(Short-Term Loan,简称STL)PDA模式(简称STL-PDA),按照按次付费(Pay-Per-View,简称PPV)的方式尝试电子图书的PDA,第一年的项目经费为30万美元[10]。

       具体流程是:采访馆员根据资源建设标准从学科等角度缩减图书采访目录,增加控制字段,形成MARC预设文档。通过对近10年所购电子图书利用状况的分段统计,确定文献利用次数≤3次为短期租借,读者浏览图书时间超过5分钟,系统即自动创建STL订单(此时若STL费用超过50美元,系统则将目录发给学科馆员,由学科馆员进一步人工判断是否实施租借),图书馆支付短期租借费用,费用为图书定价的5%-10%;读者文献利用次数≥4次自动触发购买,费用接近图书定价。同时图书馆利用读者身份验证,控制读者对STL-PDA电子图书的访问,允许出现复本,及时清理过期数据,上述工作不向读者公开[10]。

       STL-PDA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007-2008年度有28.68万美元用于电子图书PDA模式,其中19万美元用于支付STL费用,9.7万美元用于购买电子图书,通过PDA模式购买的电子图书的文献利用率明显高于传统采购模式。因此,图书馆决定将PDA项目向纸本图书及电子有声读物(e-Audiobooks)扩展,采用传统模式与PDA模式并存的方式从事馆藏资源建设[10]。

       此后为扩大电子图书范围,提高书目质量,该馆增加合作出版商YBP和ebrary(二者均为国际权威图书出版商,2009年YBP将ebrary的Academic Complete与自身的纲目计划结合,为图书馆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11]),并将YBP的预选书目与ebrary的电子图书PDA项目进行整合,同时通过荐购、馆际互借等方式弥补因过期数据清理所造成的潜在读者需求图书的流失[12]。

       1.2 杨百翰大学图书馆:系统PDA模式

       杨百翰大学图书馆(Library of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于2009年底与ebrary和YBP合作,采用系统PDA模式从事电子图书的PDA项目,项目经费为3万美元[13]。

       具体流程是:学科馆员制定资源建设标准,采访馆员利用YBP去除重复记录,缩减目录范围,追加控制字段,形成18000条的MARC格式预设文档,导入OPAC测试库,同时设定合理的触发参数,预存PDA经费,实行自动经费管理,要求图书提供商提供每周经费报表和已购图书目录,采访馆员据此修改图书MARC记录,上述工作不向读者公开[13]。

       项目持续9个多月,图书馆共购买电子图书326种,对所购图书分析发现读者信息需求的核心出版社、学科分布以及读者所倾向的文献利用方式[13]。此外,图书馆从成本(cost)、利用(usage)和平均利用成本(Cost Per Usage,简称CPU)等指标入手评估电子图书PDA模式与传统资源建设模式,通过分析认为,PDA模式所购图书价格低于传统订购模式,所购文献的平均利用率明显高于传统模式[14]。

       图书馆还同时实施纸本图书PDA模式,并将其分为4种不同的形式:教师快速订购(faculty expedited orders)、荐购(suggest-a-book)、馆际互借(ILL requests)及预存队列模式(books in the holds queue)[14]。近年该馆不断完善PDA模式,扩大PDA规模及电子图书PDA比例,新增电子图书的租借模式[15]。

       1.3 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馆际互借-按需购买模式

       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Library,简称OSUL)于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用馆际互借-按需购买(Interlibrary Loan Purchase On Demand,简称ILPOD)模式从事馆藏资源建设,馆际互借请求量迅速增加,购买图书560种[16]。

       2009年9月图书馆与ebrary和YBP合作,采用系统PDA模式从事电子图书的PDA项目,简称项目1,预存项目经费2.5万美元[16]。

       具体流程是:OSUL馆藏顾问委员会(简称CAC)制定资源建设标准;文献部主任从学科等角度缩减图书目录,调整字段设置(如将URL从856字段移到956字段),添加910控制字段,形成MARC格式的预设文档。确定当读者浏览、复制或打印图书内容大于或等于10次(重复使用计1次)时自动触发购买,图书馆没有告知读者。项目1购买图书450种,预存经费在4周后用完,2009年12月图书馆被迫在测试37天后终止项目1。为了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分布,图书馆实施了项目2,将ebrary约43000种电子图书目录导入图书馆的OPAC系统,形成测试数据库2,测试时间为37天,购买图书1242种[16]。

       通过对项目1和项目2所购文献的比较分析,发现读者信息需求的学科分布、出版社分布和读者的阅读倾向等[16](注:笔者对于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的PDA案例调研止于2010年的数据,其后没有关于PDA进展的最新数据,主要因为该馆PDA实施较早,模式比较成功,是美国其他大学图书馆ILPOD的典型案例,该馆依旧持续实施PDA)。

       1.4 爱荷华大学图书馆:系统PDA模式

       2009年9月开始,爱荷华大学图书馆(University of Iowa Library)与ebrary和YBP合作采用系统PDA模式从事电子图书采购,项目经费约5万美元[17]。

       具体流程是:图书馆技术人员整合图书馆集成系统(aleph system)。采访馆员根据YBP提供的预选计划书目和主题等其他限制条件将图书目录缩减为19000条(后缩减为12000条),追加945控制字段,形成预设文档。确定当读者点击次数≥10次(包含目录、索引等,2010年10月改为读者连续浏览电子图书正文超过10页;浏览时间超过10分钟;复制或打印图书正文)时自动触发购买。ebrary每周将经费使用情况及图书购买状况提供给图书馆[17]。

       图书馆同时与YBP合作,采用传统模式从事资源建设,避免重复订购是图书馆较为关注的问题,YBP将ebrary提供的通过PDA模式购买的电子图书,导入GOBI软件,进行书目查重,阻止已购书目的重复订购[17]。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图书馆通过PDA模式购买电子图书850种,平均每种106.51美元,花费约9万美元。医学、经济学、社会学、英美文学和教育学是读者最为关注的学科领域,电子图书PDA模式的成功实施,使得图书馆考虑将PDA模式延伸到纸本图书等其他载体形式[17]。

       此后图书馆不断调整参数设定,增加电子图书STL-PDA模式,至2013年PDA所购图书5440种,平均价格98.46美元,其中73%被使用2-19次,并取得满意效果[9]。

       2 美国大学图书馆PDA模式比较分析

       美国大学图书馆在PDA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上起步较早,并取得一定成效。以下从PDA的运行机制、策略和效果入手对4所大学图书馆实施PDA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有所启示。

       2.1 运行机制

       上述4所美国高校图书馆PDA的基本情况见表1,各馆PDA模式的运行机制见表2。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影响运行机制的关键要素包括:出版商的遴选、PDA专项资金和自动经费管理的设定、PDA模式的类型、技术支撑等。

      

      

       2.1.1 出版商的遴选 PDA模式的实施基础是基于读者的文献利用状况,选择与权威出版商合作是实施PDA模式的重要保障,如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选择与EBL合作。PDA模式的正常运行是建立在图书馆、读者和出版商良性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出版商所提供的资源内容、技术支持、PDA采购平台的可操作性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质量有重要影响。图书馆要和出版商签订详细的合作协议,要求出版商提供PDA配套服务,如自动经费管理系统、每周书目报表等。

       2.1.2 设立专项经费用于PDA项目测试,实行自动经费管理 在出版商设立PDA账户,并预存一定金额,实行经费自动管理,当读者通过利用文献而触发自动购买时,书商的经费管理系统将自动扣除经费,每周向图书馆发一份PDA经费报表,采访馆员根据每周经费报表调整PDA策略,探索适合本馆的PDA模式,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设立2个电子图书测试项目,拨出PDA预设经费,实行经费自动管理。

       2.1.3 PDA模式类型 PDA模式类型多样化,大都从电子图书PDA模式推广到其他载体,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的ILPOD模式、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的STL-PDA模式等,PDA项目测试期系统PDA模式是主要实施形式,图书馆依托OPAC平台,完全由系统根据读者文献利用状况自动实现文献购买,此后图书馆在长期PDA实践中,大都在此基础上增加电子图书的租借模式,该模式逐步成为电子图书PDA的主流模式。鉴于PDA模式用于电子图书的优势更为明显,图书馆大都选择电子图书试行PDA模式,再逐步推广到其他载体形式。

       2.1.4 技术支撑 PDA模式要求图书馆拥有可拓展的集成系统和业务精湛的系统技术人员,集成管理系统为PDA模式提供实施平台,如爱荷华大学图书馆使用Aleph system。图书馆技术人员需整合图书馆系统,实现书商与图书馆系统的无缝链接,从技术上保证PDA模式的正常运行。此外,统一身份验证技术可以实现书商系统与图书馆系统的数据交换,使PDA模式成为可能。

       2.2 实施策略

       PDA的实施策略是PDA模式中最为复杂、变化最多的部分。通过调研和分析4所大学图书馆的PDA实践,可以看出PDA实施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制定PDA资源建设标准、建立预设文档、设定购买参数、设定书目格式、建立触发机制、评估、调整策略、避免重复订购、数据清理、选择PDA模式及进行经费分配等。其中的关键因素如表3所示。

      

       2.2.1 制定资源建设标准,设定预设文档及触发参数 国外大学图书馆主要由学科馆员制定资源建设标准,采访馆员据此建立预设文档,并根据实践情况不断调整,同时要求出版商提供规范MARC格式文档,确保文档信息准确无误。修改MARC记录,增加控制字段,鉴于触发机制类型众多,图书馆需根据文献调研选择和设定合理的触发参数并不断调整,大部分PDA模式均由系统自动触发购买,无需学科馆员参与,读者并不知情。如爱荷华大学资源建设标准由学科馆员制定,采访馆员设定预设文档及触发参数。

       2.2.2 PDA实施效果评估 PDA模式的评估旨在通过对所购文献的利用率、读者文献满足率、学科分布、出版社分布等的统计分析,为下阶段的项目实施提供依据。评估方法多种多样,比较有效的主要有两种:从学科、出版社等角度将PDA模式与传统模式对比分析,如爱荷华大学图书馆;从经济学角度对PDA模式进行评估,如杨百翰大学图书馆。

       2.2.3 避免重复订购 图书馆大都采用多种PDA模式或传统模式从事资源建设,不同的书商系统并不兼容,因此防止重复订购至关重要。爱荷华大学图书馆与ebrary和YBP合作,YBP将图书馆通过PDA模式购买的电子图书,导入够必(GOBI)软件进行书目查重,以此来避免重复订购,但也有部分图书馆允许出现复本,如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

       2.2.4 PDA与传统模式并存 PDA模式对于满足读者临时性、个性化的文献需求有重要意义,但文献质量受到质疑。传统模式由学科馆员主导,可以保证所购文献的价值。二者相结合既可以满足读者需求,又有利于建设有价值的学科体系,如杨百翰大学图书馆分别与ebrary和YBP合作从事PDA及传统模式的资源建设。

       2.2.5 数据清理 系统PDA模式、STL-PDA模式等将预设文档导入图书馆集成系统,必定会产生大量不符合购买机制的文献,这类文献存在于系统内,既占据大量存储空间又会影响PDA的正常运行,为此图书馆会定期清理垃圾数据,如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一年清理一次过期数据。

       2.2.6 不同模式的经费分配 不同电子图书PDA模式的经费支出状况不同。对于电子图书的系统PDA模式而言,图书馆先支付一定的预设文档使用费用,读者文献利用状况不符合参数设置,图书馆不付费,符合参数设定触发购买,图书馆支付购书费用,如杨百翰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图书系统PDA模式。短期租借PDA模式中,图书馆先免费将预设文档导入OPAC系统,读者文献利用不符合触发参数,图书馆按次支付费用,符合参数设定自动购买,如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STL-PDA模式。馆际互借PDA模式的经费支出分为馆际互借和购买两大部分,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的ILPOD模式。

       2.3 实施效果

       美国4所大学图书馆在实施PDA模式的过程中不断评估PDA实施效果,涉及的关键因素包括:对馆藏及图书利用率的影响、读者文献需求分布、评估要素、不同PDA模式对于馆藏资源的影响、PDA模式及其与传统模式的经济指标对比。具体如表4所示。

      

       2.3.1 对馆藏及图书利用率的影响 PDA模式是补充馆藏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并提高学科馆员及采访馆员的工作效率。PDA模式购买图书上百种,有效地补充了馆藏,该模式根据读者文献利用状况自动产生购买,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学科馆员参与,这将学科馆员和采访馆员从繁琐的资源订购中解放出来,使学科馆员可以从事知识型工作;所购图书流通率较高,如杨百翰大学图书馆购买电子图书329种,平均流通143次。

       2.3.2 有助于掌握读者真实文献需求 PDA模式所购文献反映了读者的真实文献需求,对所购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图书馆掌握本馆资源建设的核心出版社、主要学科分布、读者资源利用习惯等情况,帮助学科馆员调整资源建设标准和预设文档,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引导传统模式的资源建设,建设特色馆藏,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实施项目2的目的是掌握读者信息需求。

       2.3.3 评估要素 主要从两个角度通过PDA模式与传统资源建设模式的对比,进行PDA评估,一种从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另一种从经济学的角度对PDA模式进行评估,具体评估要素为总成本(total cost)、平均成本(mean cost)、总利用(total counter full-text uses)、平均利用(mean counter full-text uses)、平均利用成本等,其中平均成本等同于图书的平均价格、平均利用等同于图书平均利用率(纸本图书指平均流通率),如杨百翰大学图书馆的评估模式要素。

       2.3.4 不同PDA模式对于馆藏资源的影响 STL-PDA模式部分经费用于支付短期租借的费用,这部分经费虽有利于满足读者需求,但没有增加图书馆馆藏,如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的短期租借PDA模式,馆际互借PDA模式也是如此,用于支付馆际互借费用的经费并未产生实体或虚拟馆藏。相对而言,系统PDA模式不仅可以满足读者需求,而且对于增加馆藏有重要意义。

       2.3.5 PDA模式及其与传统模式的经济指标对比 PDA模式是读者驱动的资源建设模式,在本馆资源建设经费一定的条件下,所购文献利用率更高,PDA所购文献的平均利用成本明显低于传统模式,如杨百翰大学图书馆传统模式所购图书的平均CUP(median CPU)为9.87美元,是PDA模式的18倍。同一图书馆不同PDA模式的利用成本略有不同,如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的STL图书的平均每小时阅读成本略低于PDA所购图书,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ILPOD模式的平均每次利用成本(约7.6美元)高于系统PDA模式(约2美元)。

       3 我国高校图书馆实施PDA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3.1 图书馆可成立PDA资源建设委员会

       国外大学图书馆大都由学科馆员制定PDA资源建设标准,部分图书馆由资源建设委员会负责制定,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由收藏顾问委员会(简称CAC)制定PDA资源建设标准,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学科馆员从事资源建设的职能也没有有效发挥,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试行PDA模式时可成立PDA资源建设委员会,下设资源建设小组和技术小组,二者受图书馆馆长的领导。具体分工如下:

       ●馆长、副馆长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对PDA实施起决策作用。

       ●资源建设小组负责数据调研并依此制定资源建设标准,设定预设文档和触发参数。该小组由学科馆员(部分设立该岗位的院校)、咨询馆员及采编部、读者服务部的部门主任和部分普通馆员组成,其中学科馆员、咨询馆员和采编部主任负责制定科学的资源建设标准;采访馆员负责预设文档、触发参数的制定和调整以及PDA模式的评估分析;读者服务部可从事读者信息收集工作。

       ●技术小组由图书馆技术部人员和出版商PDA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整合及其与书商PDA平台的无缝链接,从技术上保障PDA模式的正常运行。

       3.2 合理设定预设文档及触发参数并及时调整

       PDA模式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PDA预存经费在4周后快速用完,图书馆决定在测试37天后终止项目1,这就要求图书馆在设定预设文档及触发参数时要极为严格,采访馆员可依据资源建设标准,对图书馆近10年所购文献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本校学科设置及PDA预设经费,合理控制预设文档范围,选择和设置合理的触发参数,并根据PDA运行状况及时做出调整。

       在设定预设文档时图书馆需重新设定书目格式,增加控制字段,以利于对MARC的批量修改和转移。PDA模式所涉及图书的存储地址位于本地PDA测试库中,当读者通过文献利用而触发购买后,文献资源的所有者发生变更,此时采访馆员需根据购书通知修改所购图书目录,增加控制字段以帮助采访馆员鉴别PDA文献,实现图书目录的批量修改和转移。

       3.3 避免重复订购,注意数据清理

       图书馆在试行PDA模式时仍可通过其他方式从事馆藏资源建设,要避免重复订购,如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利用YBP的GOBI系统避免重复订购。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从前期去重和过程去重两个角度来处理,前期去重是指图书馆在制定预设文档时要将不同出版商提供的图书目录进行比较以避免重复,并删除已购图书目录;过程去重指图书馆在实行PDA模式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重复订购,首先要避免PDA模式的“自我重复订购”,可以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对已经产生订购的图书目录做出标记,读者如再次浏览、复制、下载或打印该图书将不产生购买。其次,避免PDA模式与传统模式间的重复订购,采访馆员可依据出版商提供的每周购书通知,将PDA模式所购图书目录与传统模式所建图书订单进行查重,以此来避免重复。此外,图书馆对于没有产生订购的过期数据要及时清理。

       3.4 同权威出版商合作,签订详细的PDA协议,实行预设经费的自动管理

       图书馆在实施PDA模式时要与权威书商签订详细的PDA协议,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与ebrary合作,要求书商提供每周经费报表、每周已购图书通知、分类返还已经产生文献利用但不符合购买参数的图书目录(用于分析读者需求、由采访馆员判定是否购买)等,同时预存PDA经费,实行经费的自动管理,系统自动购买的同时自动扣除图书经费,这种功能是采访馆员监测PDA经费利用状况的重要手段,可避免经费过快消耗,并以此来保证PDA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国外出版商的PDA采购平台大都具有自动经费管理功能,我国图书出版商可依据在线系统或网络书店,自主开发PDA采购平台,提供自动经费管理功能。

       3.5 注重PDA模式的评估分析

       我国高校图书馆可借鉴扬百翰大学图书馆的经济学评估模式,采用成本、利用和平均利用成本等指标对PDA模式进行评估;也可从主题、学科、出版社等角度将PDA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还可采用阶段性评估模式,从前期、过程和结果3个阶段对PDA模式进行评估。

       收稿日期:2014-07-29 修回日期:2014-09-06

标签:;  ;  ;  

美国四所大学图书馆PDA模式的比较研究_pda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