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为何早期诊断率低?论文_廖华

廖华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人民医院外一科;四川遂宁 629006)

“大肠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逐渐成为我国常见癌症之一,对人们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影响颇大,历年因“大肠癌”造成的死亡病例不断增加。但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导致早期诊断率偏低。所以,本文通过对大肠癌为何早期诊断率低进行简单介绍,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大肠癌”的表现、早期诊断率低原因、预防方法等进行说明。

一、什么是大肠癌

大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从其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来看,其波及影响较大。其中,大肠癌主要包括直肠癌、结肠癌。大肠癌主要是指大肠出现严重癌症病变。通过相关数据整理发现,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当下癌症发病率之首。大肠癌形成原因诸多,主要包括:遗传、生活习惯、大肠腺瘤等。由于大肠癌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特征,在实际诊断中极易出现漏诊等情况。

二、大肠癌的具体临床表现

(一)长期消化不良

肠胃一旦出现病症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大肠癌临床表现也不例外。大肠癌患者多为长期消化不良,并以腹胀、嗳气、反胃、无食欲等为主。这种临床表现并不是大肠癌患者主要病症之一,其他胃肠道疾病也极易造成上述症状出现。所以,在出现消化不良后往往会对其进行忽视,不加注意,长此以往下去为下一步病情恶化埋下隐患。

(二)出现大便潜血

大便潜血多发于大肠癌中、后期,在出现大便潜血后患者多为紧张、害怕。因此,针对具体病症与临床情况应该认真分析。大肠癌引发的大便潜血具有量大、不均匀等特点,并伴有持续性便血。因此,出现大便潜血后应第一时间进行检查诊治。

(三)腹部出现疼痛或肿块出现

大肠癌主要以大肠内恶性肿瘤、息肉为主,所以在其病症形成后患者腹部会出现明显变化,具体如下:第一、腹部出现持续性,且剧烈疼痛,这种现象证明恶性肿瘤已经在肠道进行细胞侵蚀,导致患者腹部出现持续性疼痛。第二、患者用手可以在腹部摸到“肿块”,其肿块大小主要根据患者病症所定。

三、为什么大肠癌早期诊断率偏低

(一)主观不够重视,造成病情忽视

第一、大肠癌形成不是突然发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在此过程中一些临床病症表现极易被患者忽视,如消化不良、反胃呕吐、全身乏力等。人们通常认为这些都是小病症、小问题,无需关注,多以吃点消炎药、打打吊瓶就可以解决。长期以往下去,导致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第二、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主要以患者自身主观为主,医生只是为检查方法、目的提供合理建议,患者往往认为自己并无大碍,在病理检查、血液检查中存在逃避态度,导致大肠癌向恶化发展。

(二)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诊断率低

大肠癌由于形成周期较长,一般流程为:“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癌”,在其发展过程中通常需要2-3年左右。在初期息肉阶段患者并没有典型不适症状,而医生在该阶段检查判定也多以“肠道息肉增生”为主,而不是大肠癌。而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多为大肠癌晚期。患者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所以,早期症状不明显也是导致其诊断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三)医生自身诊断能力有限与责任心缺乏

大肠癌诊断主要以医生检查、判定为主。所以,在实际检查与诊断过程中医生自身能力与责任心也十分重要,对其检查结果与病情明确影响颇大。例如:医生自身诊断能力有限或偏低,对大肠癌早期症状及相关化验结果不能进行合理判定,也容易导致大肠癌早期诊断率偏低。另外,部分医生缺乏责任心,在对患者诊断过程中存在应付性态度,造成大肠癌早期诊断率不高。

(四)大肠癌周期性过长

大肠癌从发病到最终明确其时间周期较长,主要分为发源期、潜伏期、形成期、中晚期。通过对临床案例及相关资料研究发现,上述四个阶段周期短为1-2年、多为2-5年。所以,在对大肠癌早期诊断中很难对其进行明确判断。例如在发源期、潜伏期患者并没有明显特征,可能误判为胃肠消化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因此,大肠癌病症的周期性过长也是导致其早期诊断率低的重要原因。

四、预防大肠癌的常见方法

(一)清淡饮食

人体肠道是食物存储、排泄的重要器官。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家家多为“大鱼大肉”、“大吃大喝”,这种高脂饮食习惯对肠道调养及维护尤为不利,极易对肠道造成刺激。长期以往的高脂饮食对诱发了肠道息肉的形成形成,当然也为大肠癌出现埋下隐患。所以,应该从饮食方面进行调整,以低脂饮食、清淡饮食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减轻肠道负荷及压力。

(二)加强身体锻炼

身体锻炼的目的性在于提升免疫力、抵抗力,基于预防大肠癌形成,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起到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消化的实际作用。所以,人们应该建立饭后散步的良好习惯。在饭后可以进行小区、公园徒步,通过慢走徒步可以起到降低血压、消耗热量的重要作用,对缓解肠道压力与提升抗病菌能力十分奏效。

(二)及时戒烟

吸烟不仅对人体呼吸道及心肺功能造成影响,也对肠胃波及较大。主要是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物质,尼古丁本身就对肠道具有一定刺激作用。长期吸烟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且容易滋生病菌,促进大肠癌形成。因此,一定要及时戒烟,通过戒烟可以减轻肠道刺激,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另外,也不建议吸二手烟。

(四)控制饮酒

随着各项应酬逐渐增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离不开饮酒。但从大肠癌预防的角度出发,对酒进行合理控制尤为重要。主要是因为酒精对肠道造成严重刺激,长期饮酒会使肠道机能退化,为癌细胞形成打下基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对饮酒进行自我管控,包括饮酒数量、周期时间等。

结论:通过对大肠癌为何早期诊断率低进行简单论述,对大肠癌临床病症表现、早期诊断率低主要原因、预防方法等进行具体说明,让现代人了解、掌握“大肠癌”的危害性、应对性,并通过早期诊断率低的问题概述,提高了人们对“大肠癌”的重视程度。同时,对“大肠癌”的早期预防提出科学对策,为避免“大肠癌”发生提供参考。

论文作者:廖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6月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  ;  ;  ;  ;  ;  ;  ;  

大肠癌为何早期诊断率低?论文_廖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