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方言疑问语气词_盐城论文

江苏盐城话的疑问语气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盐城论文,语气词论文,江苏论文,疑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盐城位于江苏省东部。本文的调查以盐城市亭湖区步风镇方言为准,该方言只有一个入声,且喉塞尾明显,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盐城话中能够表达疑问功能的语气词比普通话要多,其中有四个疑问语气词含有变体,如“呃”的变体分别为“啊”,还有一个复合的“了唔”,其变体为“了哇”。这些变体的作用在于加强疑问语气。另外还有三个没有变体的疑问语气词,即“噹”

一、有变体的疑问语气词

1.1

“呃/啊”可以使用在各种类型的疑问句中。比如:

(1)你走呃/啊?(2)外头有雨呃/啊?

(3)你什尼什么时候走呃/啊?(4)他是哪个谁呃/啊?

(5)你打算上南京,还是上海呃/啊?(6)明呃明天会你去,还是我去呃/啊?

(7)你去不去呃/啊?(8)你情不情愿去呃/啊?

“呃/啊”可以用于是非问句(如例(1)、(2))、特指问句(如例(3)、(4))、选择问句(如例(5)、(6))和反复问句(如例(7)、(8))。并且,用于非是非问句中和用于是非问句中一样都是疑问句成句的必有标记,否则上述所列的疑问句就不能成立。“啊”和“呃”分布的语法条件基本一致,所不同的就是“啊”句比“呃”句具有催促对方回答的意味,进一步强化了疑问语气。但是选择问句和反复问句有时候不需要疑问语气词也能成立。例如:

(9)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10)你到底去不去?

上面两句中用副词“到底”加强了疑问语气,带有强烈的命令对方必须回答的口吻,在使用语气词时也是更倾向于使用具有强化疑问语气的“啊”。

在反复问句中有时连副词“到底”也可以不用,但是这种情况下必然是说话人带有很强的命令口吻,并且语速一般较快。例如:

(11)你去不去?(12)好不好?(你说一声。)

在通常情况下还是要加上语气词“呃”或者“啊”。“呃”、“啊”一般只用在说话人主观认为可能将要发生的事件——未然事件中,而对已经发生的事件产生疑问,则不能使用“呃”或“啊”。比如可以说“小李明呃子明天来呃?”,但是“小李昨呃子昨天来呃?”或“小李姜么姜来呃?”都不能成立。因为昨天发生的事件和刚刚发生事件都很可能已经成为事实,具有已然性,所以不能用“呃”或“啊”;而明天发生的事件对今天或现在而言还没有发生,所以可以用“呃”句或“啊”发问。

1.2

“呢/呐”的关系与“呃/啊”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变体,在语用上后者比前者具有更为强烈的疑问语气。“呢/呐”可以使用在是非问句(如例(13)、(14))和反复问句中(如例(15)~(18)):

(13)他来呢/呐?(14)你吃过呢/呐?

(15)会开没开呢/呐?(16)会过开没开呢/呐?

(17)你感冒过好呢/呐?(18)你感冒过好没好呢/呐?

与“呃/啊”不同的是,“呢/呐”不能使用在特指问句和选择问句中。下列例句都不成立:

(19)*哪个当主席呢? (20)*你上哪去呢?

(21)*是南京好呢,还是苏州好呢? (22)*你到底来,还是不来呢?

另外,“呃/啊”一般只是对未然时间发问,而“呢/呐”一般只对已然事件发问。比如“他来呢?”的意思是“他来了吗?”如果变换成反复问句就是例(23),而不能变换成例(24):

(23)他来没来呢? (24)*他来不来呢?

“他来呢”中的“他来”这一事件是已然事件,所以可以变化成“他来没来呢”,不能变换成“他来不来呢”。

1.3

“咑”是“嘚”的强调变体。“嘚”和“咑”可以分布在是非问句中。比如:

(25)他走嘚/咑?(26)你作业做嘚/咑?

也可以分布在特指问句中。比如:

(27)你上哪块哪儿去嘚/咑?(28)小李什尼什么时候走嘚/咑?

“嘚”句、“咑”句一般也是用于对已然事件发问,比如“他走嘚”亦即普通话的“他走了吗”、“你作业做嘚”亦即普通话的“你作业做了吗”,其作用可以和“呢”、“呐”类比,例句中的“嘚”、“咑”可以替换成“呢”、“呐”。“嘚”、“咑”与“呢”、“呐”的差别在于“嘚”句、“咑”句说话人有进一步确认的意味,疑惑度较小。如“他走嘚”一句问话人对“他走”这一事件已倾向于肯定,而“他走呢”一句只是一个中性的疑问,说话人对“他走”这一事件事先既没有肯定的倾向,也没有否定的倾向,两者相当。另外,“嘚”和“咑”更倾向于用在过去的已然事件中。比如:

(29)他昨呃子昨天走嘚/咑?(30)前呃子前天你上街嘚/咑?

(31)前两天在街上望见的那件小褂子买嘚/咑?

对比之下,“呢”、“呐”不能用于过去的已然事件,上列例句中的“嘚”、“咑”均不能替换成“呢”、“呐”。

“呢”句、“呐”句表达的已然事件必须与现在、当下的时间相联系。比如:

(32)你这喒现在走呢/呐?没要走的话带我一块走。

(33)他到呢/呐?还差两分钟就迟到了。

即使是过去或未来的事件,也必须明确指明与当下的时间有联系。比如:

(34)明呃明天这时候你走呢?(35)昨呃昨天电影这时候放呢?

上列例句中均有与当下时间相联系的时间词“这时候”。“嘚”、“咑”使用在过去的已然事件中,强调的是事件发生在过去;“呢”、“呐”使用在现在的已然事件中,强调的是事件发生在现在。另外,“嘚”句、“咑”句是说话人倾向于肯定的问句,而“呢”句、“呐”句说话人没有肯定或否定的倾向,是中性的问句。

还有一种情形里的“嘚”、“咑”和表示过去已然事件的“嘚”句、“咑”句不同。比如:

(36)你中奖了,是嘚/咑?(37)是你吃嘚/咑?

(38)是你嘚/咑?(39)哪个嘚/咑?

(40)你是昨呃子昨天来嘚/咑?(41)这个字是你写嘚/咑?

以上例句的“嘚”或“咑”常常和系词“是”同现,其答句的肯定形式分别是:

(36')是的。 (37')是我吃的。

(38')是他的。

(39')我的。

(40')我是昨呃子昨天来的。 (41')这个字是我写的。

我们从语音形式上推断,这些例句中的“嘚”和“咑”分别是“的呃”的合音,并不是我们前面所分析的“嘚”、“咑”,它们的语法功能不同。从语法形式讲,实际的疑问语气词就是“呃”。

1.4

“了唔”、“了哇”如同前面的“呃”、“啊”等的关系一样,“了哇”进一步加强了疑问语气。我们把“了唔”或“了哇”看作是一个复合的语气词,“了唔”、“了哇”中的“了”不表示任何意义,包括体意义,而且“了”和“唔”一样都是轻声,在语流中结合紧密,某种程度上可以和普通话的“来着”相类比,比如“去了唔”的切分是“去+了唔”。

“了唔”、“了哇”可以分布在是非问句和反复问句中。比如:(42)吃了唔/了哇?(43)你去了唔/了哇?

(44)你到底去不去了唔/了哇? (45)外头雨过下了唔/了哇?

(46)他过来了唔/了哇?

上面的例句常常有一个前提,比如“吃了唔”的前提是刚才在吃,问现在还吃不吃,“你到底去不去了唔”的前提是原来打算去,问现在是否确定去,而“外头雨过下了唔”的前提是刚才外面一直在下雨,需要确认的是现在还下不下。从这里可以看出“了唔”句一般是对已有信息作出进一步确认。要说明的是,“了唔”句所表现的疑问度是中性的,并不因为已有的前提信息而具有肯定的意味。

“了唔”、“了哇”还可以分布在特指问句中,比如:

(47)还有哪个谁想去了唔/了哇?(48)老师什尼玩意为什么不讲了唔/了哇?

作为特指问句的“了唔”句仍带有追问的色彩,“还有哪个想去了唔”的前提是已有人想去,“老师什尼玩意不讲了唔”的前提为刚才老师一直在讲。还可以表示反问,比如:

(49)什尼时候了唔/了哇?

亦即时间已经不早了。

“了唔”、“了哇”不能分布在选择问句中,比如下面的例句不能成立:

(50)*你打算去了唔/了哇,还是不去了唔/了哇?

由于“了唔”、“了哇”中的“了”并不能表示体意义,所以“了唔”、“了哇”可以能与表示完成体的“了”在句中同现。比如:

(51)你吃了几个了唔/了哇?(52)这本书看了多长时间了唔/了哇?

盐城话的“过”同样可以表示完成的意义,但是“了唔”、“了哇”却不能与“过”同现,比如下面的例子就不能成立:

(53)*你吃过饭了唔/了哇?(54)*你上过街了唔/了哇?

另外,“了唔”一般也不能与否定词同现。比如:

(55)*你不去了唔?(56)*书你不看了唔?

可见,盐城话的复合语气词“了唔”、“了哇”的句法分布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无变体的疑问语气词

2.1

“噹”一般可以用在是非问句的后面。比如:

(57)已经来了噹?(58)他吃过饭了噹?(59)是小王噹?

句子的主干部分也可以是名词性谓语句或名词性非主谓句。比如:

(60)明呃子明天国庆节噹?(61)星期三噹?

(62)小王噹?(63)已经五岁了噹?

“噹”在这些是非疑问句中表示的疑惑度较大,问话者本人对事件的真实性持倾向于否定的态度,不敢相信,而要求对方确认事件的真伪。有些例句中的“噹”可以替换成“呃”,比如可以说“是小王呃?”替换以后就是中性的问句。在多数情况下的“噹”句中的“噹”都不能替换成“呃”。下列例句都不能成立:

(64)*已经来了呃?(65)*他吃过饭了呃?(66)*明呃子明天国庆节呃?

动词谓语句后的“噹”不能换成“呃”,“是VP”结构的句子中则可以,但换成“呃”以后(如“是小王呃?”)是中性疑问句,疑惑度没有“噹”句大。比如:(67)是星期三呃?(68)是小王呢?(69)是已经五岁了呢?

这说明“噹”和“呃”的分布基本上是不对应的,而且“呃”有变体“啊”,而“噹”没有这样的变体。

由于“噹”疑惑度较大,常常可以表达出反问的语气,句中一般会出现否定词。比如:

(70)你不走了噹?(71)外头不下了噹?

这样的“噹”句常常可以表达出肯定的意思,如果事实上是否定的意思则表明说话人异常的惊讶。

“噹”也可以分布在特指问句的格式中,但基本没有什么疑问功能。比如:

(72)有什尼什么玩意唸噹。(73)他说什尼什么的噹。

例句中的“什尼”是虚指。其实,说话人已经知道有什么问题或说了什么,只是希望对方能够证实一下,是表示猜测的一般语气词。

2.2

“喃”可以分布在选择问句中,并且选择问句的两个选项一般后面都要加“喃”。比如:(74)你打算上南京,还是上上海喃?(75)打篮球喃,还是打排球喃?

(76)我俫我们是今呃今天去喃,还是明呃明天去喃?

也可以分布在特指问句中。比如:

(77)哪个谁去喃?(78)他什尼什么时候到苏州喃?

这一类问句的语气相当委婉,其性质近似于自言自语。而更一般的特指问句、反复问句是把“喃”替换成“呃”,即:

(79)哪个去呃?(80)他什尼时候到苏州呃?但是“喃”不能分布在“可VP”和混杂的“可VP不VP”格式中,比如:

(81)*你过去喃?(82)*下去过开不开会喃?

“喃”还可以分布在下面这种类型的问句中。比如:

(83)他不去,你去喃?(84)星期六不行,星期天喃?

上面两个例句的形式是是非问句的形式,但其意义是特指问句的意义。“你去喃”的意思是你去怎么样,“星期天喃”的意思是星期天怎么样,其性质实际上是特指问句。例(83)中的“喃”可以替换成“呃”,变换成是非问句,而例(84)则不可以:

(83')他不去,你去呃?(84')*星期六不行,星期天呢?

2.3

“吧”可以分布在是非问句中。比如:

(85)小王今呃今天在家内的吧?(86)麦把这槓子这样堆能唸吧?

“吧”句与“呃”句相比较,差别在于“吧”句表示说话人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不完全确定,等待对方证实,倾向于肯定,其疑惑度较小;而“呃”句是中性问句,疑惑度适中,说话人没有肯定的期待。而“噹”的疑惑度较大,根据疑惑度从小到大可以排列为“吧<呃<噹”。

“吧”句有时具有祈使、委婉要求的意味。比如:

(87)我俫我们一起走吧?(88)来望望吧?

另外,“呃”可以分布在各种类型的问句中,而“吧”一般只能分布在是非问句中。

三、余论

首先,盐城话不能单独用语调来表示疑问,但是语调都附着在语气词上。也就是说,如果把盐城话的疑问语气词研究清楚了,那么疑问句的基本轮廓也就清楚了。盐城话的疑问语气词所负载的相应语调如下表:

表一

“呃”、“呢”、“呐”以及“了唔”的“唔”都是平调,它们的强调变体“啊”、“呐”、“咑”、“哇”都是降调,而且韵母也由原来的混元音变成了开口度加大、舌位靠后的。这说明句子的信息量的大小和语音能量的大小呈现出一种正比关系。另外,要提到的是“吧”句有时可以升调或平调两可,比如既可以说“走吧”,也可以说“走吧→”,但总体而言,还是以升调为主。

其次,盐城话的疑问语气词与普通话完全不同,而且自成系统。盐城话疑问语气词在不同类型的疑问句中的分布情况如下:

表二

是非问句可以使用的语气词最多,除了“喃”以外,其余都可以构成是非问句,而“喃”只能使用在是非问句以外的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中,“噹”、“吧”只能使用在是非问句中,可见其分布大体上呈现出互补状态。语气词“呃”(“啊”)的分布最广,可以分布在各种类型的问句中,“噹”、“吧”的分布最窄。从语音上看,混元音和开口度大的一类的音确实也是各种语言中最常用的音。

再次,盐城话疑问句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句中有“了”表达的是不完整事件(imperfect event),比如“你去了唔”(≈你还去吗)、“雨下了唔”(≈雨还下吗);句中没有“了”的却可以表达完整事件(perfect event),比如“他走呢”(他走了吗)、“饭吃嘚”(饭吃了没)。另外,语气词“呃”(“啊”)不可以与体标记“了”同现,表达完整事件。我们认为这很可能是体标记“了”的进一步语法化造成的。一种情况是“了唔”、“了哇”中的“了”已经由原先的体标记丧失了体意义,而且在语法上也和语气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了唔”、“了哇”;另一种情况是体标记“了”在语音上已经和句末的语气词融合,但是体意义却在语气词中保留了下来,形成了“呢”(“呐”)、“嘚”(“咑”)。这在语音上似乎也可以得到佐证,体标记的“了”的韵母和语气词“呢”、“嘚”的韵母都是。盐城话已经发展出两对具有完成体意义的语气词“呢”(“呐”)、“嘚”(“咑”),而最常用的、分布最广的“呃”(“啊”)是非完成性的,这也正说明了盐城话疑问语气词内部系统的合理性。另外,语气词“噹”、“喃”、“吧”与完成体意义的关系不大,在句子需要表示完成意义的时候,一般需要在动词后面加上“了”,如果不需要则不要加,这与一般的陈述句没有什么不同。WW

标签:;  

江苏盐城方言疑问语气词_盐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