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序列化训练策略探究论文_魏志峭

高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序列化训练策略探究论文_魏志峭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中学 262737

上海交大教授叶舒宪先生有篇文章《牛津乞丐也读书》,让我万分的震撼。牛津街头,初冬寒冷,一个乞丐席地而坐在专心致志地读一本名著——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对于一个乞丐来说,此时此刻,物质应该是他需求的一切,但是他却从读书中寻求生命的慰藉。

在这里我说这样一个故事,是想引发我们在座的每位语文老师的思考:高三的学生也是高考时间的乞丐,时间紧要不要取消阅读?如果不取消,那么应该怎样上好高质量的阅读课?……听我说到这里,我想这一系列的问题肯定在诸位的大脑屏幕上不停地闪屏吧?

下面我先向各位汇报一下我们学校上阅读课的情况,和大家共同来探讨一下高效阅读课的授课策略。

我们觉得只学习课本、读课本好比在池塘中游泳,而读课本以外的书好比是在大海中游泳,要想领略书海的无垠与浩淼就不能局限于课本阅读。但是我们也要把阅读课上得同学习课本一样有序列、有章法,从而保证阅读课的高质量。为此,我们学校从高一到高三都制定了序列化的语文阅读课的计划。要说高三阅读课序列化训练,不能不说一下高一高二阅读课的序列化训练,因为它是高三阅读序列化的基础。

鉴于学生的阅读水平高一、高二、高三不同,我们对阅读课的内容、授课方式和阅读成果作了分类规划。

高一是规范阅读。我们的阅读是为了规范学生的阅读习惯,引领学生钻研文本。我们设定了高一学生诵读征订的《古诗文诵读》中至少380首诗词和读两部名著——《平凡的世界》、《三国演义》的计划。《古诗文诵读》主要是背诵,步骤安排是:每天由学生值日组长检查背诵和统计解读的困惑,小组长汇报值日班长做好总的统计,最后交给任课老师统计结果并解答当天的疑难问题。《平凡的世界》、《三国演义》的阅读专门配备了笔记本写读后感,按照阅读由浅入深的原则分三步走:初读经典把握故事梗概和主题、再读经典梳理人物形象和三读经典鉴赏语言风格、写作技巧。

高二是开放和展示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二学校加大了对阅读的重视,增加了阅读的时间,除去每周周末晚给学生将近两个小时的连堂阅读课时间外,还增加了周四晚二、三节连堂集中在图书馆里阅读的时间。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进步,我们让学生更加自由地阅读,我们从学校图书馆借阅出一些名著这些书目,一方面是教师参考各种高中生必读书目选定,另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阅读愿望选定。这里面,既有各类中外文史哲名著,也有多种展示前沿理念的新作;既有图书馆的收藏,也有学校专门为这些学生购买的书籍,还有一些是学生自己补充的),让其从给出的书目中自选,阅读经典四部,并且参考高一的阅读步骤进行三步阅读和继续写读后感。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展示活动来促进学生的阅读,比如“阅读·悦青春”好书推荐活动、“阅读·悦青春”优秀手抄报展评活动、“阅读·悦青春”读书演讲比赛、“阅读·悦青春”自创诗歌朗诵会等,促进了个性阅读的飞扬。

高三是能力提升阅读。高三我们会延续高二以来好的做法并融合上届高三先进而成功的阅读理念更加用心地上好阅读课。高三以来,因为时间紧,仍恢复了每周给学生将近两个小时的连堂阅读课时间的制度,时间同高一一样了。另外按照《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应该既有学生的大量阅读实践,又有老师对不同文本的合适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为此,我们高三语文组以学生的阅读为主,老师的指导为辅,互相配合才会出现理想的阅读课效果为根本理念,群策群力集体教研形成、印发了《2014级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学案》,重新调整了阅读计划,力争阅读最优化。我们不再让学生读大部头的著作,而是要求学生读近几年全国和各省市高考阅读文本中文质兼美的文章100篇,并且对这100篇也作了序列化训练要求。我们依据阅读认知历程也要符合由浅入深的原则,将阅读序列化训练分为三步:

一、分类阅读,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思路,形成思维定势,提高阅读效率。鉴于美文阅读又跟以前的大部头小说阅读不同了,学生可能会阅读方法失当,跟不上节奏,对这一类新型文本感知能力弱,内容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所以我们对这100篇文章作了分类梳理方法指导并让学生自己写在阅读笔记本上,教师定时批阅指导。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题,所以参考高考阅读类文本的分类,我们细分为论述类、散文类、小说类、人物传记类、科普类等的思路梳理方法指导。

下面我以小说类阅读思路梳理为例作以说明。

小说类我们主要是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我们对如何梳理故事情节提供了几种方法作了详细指导。

1.找出线索,围绕线索概括。线索可以是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等。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概括可分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概括可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2.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按照思维定势理论的规律,以定势思维阅读,我们相信阅读速度和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二、摘录本文亮点句段,细品咀嚼,写出属于自己的不少于200字的鉴赏性文段。

三、探究主题,让学生结合创作背景写出自己的意见,可以认同,也可以批判,不少于200字。

论文作者:魏志峭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高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序列化训练策略探究论文_魏志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