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运用——让语文学习保持记忆性和思维性的和谐论文_李頔

理解和运用——让语文学习保持记忆性和思维性的和谐论文_李頔

(珠海市唐国安纪念学校,广东省 珠海市 519085)

摘要:本文立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揭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记忆和思维的不和谐,出现了死记硬背,为了堆积知识应付考试而背诵的现状,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教师忽略了理解和运用在记忆语文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习变成一件越来越累的苦差事,当然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此现象,笔者做出一定合理化建议,并通过举例说明来引发更多教师去探究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记忆;思考;理解;运用

引言

当前的教育有这样一种现象存在着:女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几条关于天气的农谚,孩子们好像理解了,也当堂举出了其他的例子,把谚语背会了。第二天上课,女教师提问这几条谚语,可是只有少数几个“优等生”还记得,其他学生一律忘记了,为什么忘记得这么快呢?不是昨天还回答得那么流利,而且全都背会了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于是,又在课堂上重新让他们背诵,到了第三天的课上,仍旧是那幅情景,这时女教师有点灰心,她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纠缠这些“教过的东西”了,开始上新课,而关于那些没“过关”的孩子们,她只留了一句话:你们今天晚上回家继续背诵,过几天我还要抽查(或者是,背给家长听然后签字)。

一、不要让儿童的大脑变成堆积知识的仓库

1.为什么记忆如此艰难?

为什么一个学期下来,很多该背的知识孩子们还不会?这些被定义为基础知识的部分是看上去最简单的,结果却有一批孩子没掌握。老师们很困惑,家长们很焦虑,其实,那是因为学生对没有经过思考和运用过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只能获得短暂的瞬时记忆,是表面的知识,不能长久维持在大脑中,长此以往,不懂的知识像雪球一样,一节课接着一节课,越滚越大。

那么反过来想,如果一个学生背熟了他所读过的东西,虽然并没有完全理解,可是能够流利地回答教师的提问。这也是一种积极性,但是这种积极性能不能发展成学生的智慧能力并同时加深其知识呢?当然不能。我们应当竭力追求思考的积极性,使得知识在深刻理解和运用的情况下不断地发展。

2.为什么曾经好奇的目光变得暗淡了?

先进教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变成了不可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了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获取新的知识。

许多教师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这样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这种观点迫使教师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谁能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它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这在实践中会导致什么结果呢?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毫无乐趣的事,变成为了知识而知识。正常的认知规律是: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去获取新的知识就越容易。遗憾的是,在实践中正好相反:学生每过一年,他的学习就更艰难了一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让儿童的大脑变成主动生产新知识的工厂

1.打开记忆的钥匙是什么?

大量教学实验表明了这样一条规律:学生应当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的抽象真理越难,越是需要像使用钥匙一样用它来解释各种事实和现象,这条真理概括的事实的范围越广,那么,要识记和记忆保持这条真理,就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究竟独立地分析和思考过多少事实。例如:教数学的女教师,在五年级课堂上讲了一条规则,她向儿童提出目的是要记住这条规则。但她首先努力做到使儿童深刻理解这一规则的实质。然后,当儿童透彻理解了这一规则后,她就提出一系列例子让儿童去反复理解和反复思考。儿童们在思想里运用这条已经很好地理解、但还没有记住的规则来解释事实性的例子。于是我们就看出了:儿童的思想越是深入地集中在事实上来解释刚才讲过的规则,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越是不注意追求识记的目的,以及经过他们的意识思考过的事实越多,那么这条规则就会记忆得越牢固。

特别重要的是,通过这条途径而记住的规则,当遇到其中有什么被忘记的时候,儿童经过一些努力就能回想起来,她回想曾经从她的意识里经过的许多活的语言事实,而借助于这些事实在她的记忆里留下的痕迹,她回想出了规则本身。

2.让孩子的眼神闪烁思维的火花

比如:你带领孩子们来到秋天的果园里,这是一个阳光和煦的日子,树木穿着各种色彩鲜明的盛装,你向孩子们讲述金色的秋天,讲述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在准备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但是,如果你不注意尽量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那么认识世界的过程就只能是你的思想在儿童头脑里的堆积,从而把他的头脑变成知识仓库。当你深信孩子们已经理解了词、短语的丰富含义之后,就建议他们自己讲述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这时,在你的眼前,就会出现很多关于周围自然的令人惊异的思想,孩子们说:“在蔚蓝色的天空里飘着一朵白云--就像一只白天鹅......”“啄木鸟敲击着树干,使它发出清亮的响声......”“一只蝴蝶落在菊花的花朵上,它在晒太阳......”。

不容置疑,是你的思想成了儿童创作和情感流露的推动力和源泉,因为你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世界的窗口。儿童在这里并不是重述他们所听到的话,而是在学习思考,得到一种无可比拟的思维的欢乐感,从认识中得到了享受。

3.如何让教学成为激发学生思考并获取知识的活动?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认为,能够教得使学生借助已经积累的东西而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这正是高度的教学技巧所在。获取知识---意味着发现真理,发现因果关系及其他各种联系。这就意味着解决疑问。当教室里出现了那种“不懂的地方已经很清楚”的迹象时,你就要趁热打铁地让你的学生看到那“不懂的地方”--就是说,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这已经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了。接着,你就要努力做到,从学生原来已经获得的知识的全部储备里,挑选出回答这个问题所必需的知识。这种挑选,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答不懂的,不清楚的东西的过程,就是获取知识。

追求知识的愿望,要靠孩子虽不轻松然而快乐的、诱人的、出于自愿劳动所创造的千万条根须夜以继日、不知疲劳的工作来滋养的。而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孩子在心灵中树立一种成为思考者的自豪感,成为耕耘者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著

[2]学习的条件[M].人民教育出版社,[美]加涅(Gagne,R·) 著, 1985

[3]一种快速记忆法个案报告[J]; 王洪礼 心理学报;1990年01期

[4]激励:让学生“长上记忆的翅膀”[J].史岳行 华人时刊2016(06):37

作者简介:李頔(1988.08-),女,安徽省安庆市人,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小学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论文作者:李頔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理解和运用——让语文学习保持记忆性和思维性的和谐论文_李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