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勇于创新论文_王正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勇于创新论文_王正

四川省阿坝县民族寄宿制小学 6246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学科教学,计算机课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培训阵地。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最大动力。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习变为自觉学习,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如在教学“鼠标器”这一内容时,我首先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windows的许多知识,在使用鼠标时,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不同的情况下鼠标的指针形状是不一样的,……”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表示:“对!不一样!”教师在诱导的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选择好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精选软件,诱发学生兴趣。

好的教学软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教学金山打字通这一软件时,这种软件声情并茂,可欣赏精彩的画面,聆听优美的乐曲,直观而形象,常常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学生使用后爱不释手。

2.穿插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乐于玩游戏,金山打字通这一软件提供了多种训练键盘操作的练习、测试及游戏;金山画王这一软件,趣味性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还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穿插这类游戏软件,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把计算机教学寓教于游戏之中,这样就会使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为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苦学”变为“乐学”、“愿学”。

3.组织竞赛,强化学生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针对这一特点,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汉字输入比赛时,有“看谁跑得快”、“谁第一个过河”等等。这样,不仅使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求异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样一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使学生学得更灵活,知识掌握得更全面。

总之,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计算机综合设计课题,必须充分运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俗话说:“教无定法,教师需要多动脑筋,需要不断地探索,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

论文作者:王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5

标签:;  ;  ;  ;  ;  ;  ;  ;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勇于创新论文_王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