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行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的分析论文_楚明华,常,彤,曾,敏,李美秀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行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有明确手术病理结果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表现为痛经,下腹不适,月经量多等。患者平均年龄49.3±8.9岁,已生育96例,未生育4例,手术类型为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腺肌病剔除术等。根据患者的检查类型分为阴道超声组、腹部超声组及联合组(阴道超声+腹部超声)。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1)阴道超声组、腹部超声组及联合组诊断正确率。(2)不同超声检查方法对动脉搏动指数和动脉阻力指数的差异。结果:(1)阴道超声组、腹部超声组及联合组诊断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59%、97%,比较有差异(P<0.05)。(2)阴道超声组、腹部超声组及联合组动脉搏动指数、动脉阻力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时,能够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阴道超声;腹部超声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病变,发病率为25%~40%之间。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但近些年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的增多,子宫腺肌病发病率逐步提高。由于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没有特异性,临床医生很难确诊子宫腺肌症的存在[1]。宫腔镜下内膜活检其特异性可以达到100%,但是敏感性差,而且又是有创检查,极大的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重复性强等特点[2]。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有明确手术病理结果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有明确手术病理结果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表现为痛经,下腹不适,月经量多等。患者平均年龄49.3±8.9岁,已生育96例,未生育4例,手术类型为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腺肌病剔除术等。根据患者的检查类型分为阴道超声组、腹部超声组及联合组(阴道超声+腹部超声)。

1.2 入选标准 (1)有明确的病理标本。(2)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试验。(3)入院后均行阴道彩超、腹部彩超检查。

1.3 排除标准 (1)纳入研究时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患有恶性肿瘤或精神病患者。(3)盲、聋、哑患者。

1.4 主要仪器 仪器为GE VolusonS6,GE VolusonE8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中心频率为3.5MHz,阴道探头中心频率为6.5MHz。

1.5 检查方法

1.5.1 阴道检查 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将避孕套内放入适量耦合剂套入阴道探头,将探头缓慢置于宫颈和后穹窿的不同部位,做纵、横及半环扫查。

1.5.2 腹部检查 充盈膀胱,取仰卧位,在下腹部经纵、横、斜多切面扫查。1.5.3 检查内容 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子宫壁厚度、内部回声,子宫内膜回声以及两侧附件区,宫旁等有无异常回声区。若发现异常,则对探头进行多角度调节

1.6 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1)阴道超声组、腹部超声组及联合组诊断正确率。(2)不同超声检查方法对动脉搏动指数和动脉阻力指数的差异。

1.6 统计学 数据录入 EXECEL中,经过核对无误后导入SPSS 19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阴道超声组、腹部超声组及联合组诊断正确率对比 阴道超声组、腹部超声组及联合组诊断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59%、97%,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子宫腺肌症是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侵入肌层而产生的,其发病机理可能是子宫内膜与肌层间无粘膜下层,使内膜基底层腺体和间质侵向内肌层或外肌层,并且在肌层内发育成熟,并随月经周期变化产生反应性增生。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多,月经紊乱等。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检查手段有多种,宫腔镜诊断子宫腺肌症敏感度较差;子宫造影诊断率太低而失去

了临床诊断价值,超声检查可以较好地显示出病灶的具体情况,及病灶改 变的相关表现。

3.1 子宫腺肌病的超声声像图

通常情况下,子宫腺肌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1)子宫轮廓增大,壁回声不均匀,呈饱满感甚至呈球状增大。(2)肌层内有多发散在的小囊样低回声反射。(3)肌壁间呈片状高强回声,伴有栅栏状声影。(4)阴道超声相对于腹部超声而言,在诊断子宫腺肌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3]。(5)子宫壁低回声或强回声包块与正常肌层界限不清没有假包膜。

3.2 阴道超声组和腹部超声组差异

本次研究发现阴道超声组和腹部超声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59%。我们分析腹部超声分辨率较低,对细微的病灶显示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区分肌瘤和腺肌瘤的图像特点。此外腹部超声对强弱不均光点较难显示,较难显示子宫腺肌病的特征性声像,而对积血小囊显示率不高[4].

阴道超声紧贴宫颈及阴道后穹窿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充分显示宫壁的细微结构,可以清晰地分辨肌瘤周围低回声晕环和识别子宫壁上的血流信息,还有研究指出阴道超声可清晰显示宫壁间的积血小囊。但阴道超声有局限性,对子宫底部不能较好显示[5]。

本次研究中我们联合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结果提示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以减少漏诊和误诊。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时,能够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

参考文献:

[1]梁 筠.经阴道与经腹超声对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对比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2(6):424.

[2]吕瑾玉,尹家保,周 芳,等.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14(6):342.

[3]赵月虎,寿 涛,何小华,等.经腹及阴道超声联合扫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06,26(3):64.

[4]郑玉风,刘倚河,张 蓉,等.子宫肌瘤的超声影像与病理对照(附86例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1(1):45.

[5]BazotM,DaraiE,RougerJ,et al.Limitations of transvaginal Son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adenomyosis,with hist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3,21(6):626.

论文作者:楚明华,常,彤,曾,敏,李美秀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子宫腺肌病行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的分析论文_楚明华,常,彤,曾,敏,李美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