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论文_李平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论文_李平

李平 山东省莱西市实验中学 266600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和把思想品德观点迁移拓展到其他学科中行之有效。

一、在活动中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导。学生在参与中的学是关键,教师的导是契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动起来,要授之以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这一方面一定要强化。在课堂活动教学中要注重三个层面的对话: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给学生个体的“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注意师生共评,合作探究,双向互动。当然,教师的设计(预设)也尤其重要,要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了解课文的知识,进行探究、认知、践行,从而理解全文的要旨,展示自我,明辨是非,提高智慧。

二、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思想品德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理解的闸门,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思想品德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地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思想品德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地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思想品德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程差异化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便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思想品德教师要意识到,思想品德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思想品德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到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四、知识点的迁移拓展

思想品德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思想品德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是以思想品德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这样,通过思想品德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思想品德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论文作者:李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论文_李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