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红 胡靖净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 重庆 402260
【摘要】核心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载体,具有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适应社会发展品质的作用。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062-01
引言
语文素养,是指培养学生稳定、基本、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修养与审美等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可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一、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情景教学,可以将课本内容重现,为学生呈现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的走进课堂学习。小学生思维活跃,想法简单,对情景有一定的好奇与探究想法。利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情景教学,符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同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1]。如何创建适合小学生的情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语文接受能力呢?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设计学习情景,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课本中的内容,并形成语文思维。
例如,学习《少年闰土》这一文章时,利用多媒体将文章中描述的情景呈现出来,在星光的照耀下,海边沙地中西瓜长得非常好,给人静谧、祥和的感受。视频展示结束后,则对学生问道:同学们看到这一景色,心中有什么感受?学生:景色非常美好,给人和谐安静的感受。教师:没错,文章故事就发生在这一片月色下,让我们读一读文章,看看在月色下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吧!然后让学生己阅读文章,了解文章描述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作者写作情感的体验,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根据学生喜好,让学生扮演课文中喜欢的角色,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文章情感的理解,真情实感地创新展示出来。情景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会产生共鸣,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透彻,能够学会欣赏文章中的意境与语言美,在阅读中进行二度创作,这对于学生接受能力与文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源头。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引导学生大声、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以此培养学生语感,强化视听效果,在阅读中记忆,在记忆中理解,形成学生大脑中的有效知识信息,进而转化为创造能力。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朗读教学的作用[2]。第一,朗读文本。课堂上,为学生创建文本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朗读文章,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多给学生自主朗读的空间。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几分钟自主朗读的空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情素,体会文章情感变化。在学生朗读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将朗读的技巧告诉学生,如停顿、语速、重音等,让学生了解基础的内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也会自主积累经验,学会如何将文本中情感表达出来。以情动人,以情化人,学会阅读。通过日常的锻炼,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实现核心素质培养。第二,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有限,无法收录更多的文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阅读能力与文学写作能力。如《红楼梦》、《西游记》、唐诗宋词等等经典作品,通过课外阅读书籍的推荐,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科学阅读,增加阅读的有效性、合理性、计划性,避免盲目性,真正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承创新。
三、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若是一般地进行课堂教学,则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语文课本中的人文内容,培根铸魂。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活动中,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3]。设计实践教学时,需要突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教学的目的。
以《丝绸之路》为例。在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则调研任务:每四人一组,设计调研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现状,如中欧班列、航空、海运、中国的对外贸易等等。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设计调研的内容,说出自己对问题设计的理由。其中一组学生一共设计四个问题:丝绸之路指的是什么路?丝绸之路的意义是什么?丝绸之路建设的作用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对于这一小组设计的内容,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说出设计意图。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则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将调研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了解人们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并说出调研活动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化交流的意识,能够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快速形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如辩论赛、校园文化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价值,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优化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互联网资源的配置应用,运用此补充完善教材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有利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综合练习的过程,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4]。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互联网资源的时效性,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意识,提升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学习《最后一头战象》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收集与大象有关的资源,让学生了解战象的意义。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各国对大象的不同态度呈现在多媒体视频中,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当基础知识教学结束后,可以进行拓展教学,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做到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存。
结束语
总而言之,落实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通过情景教学、阅读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特别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形成,对学生个人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否则,不可以成才。
参考文献
[1]石俊强.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实践与反思——对导学案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20(11):99-100.
[2]韩佳闻,周春玲.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影响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03):101-104.
[3]严泽民.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3):135-136.
[4]张春梅.在阅读想象中成长——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07):76.
论文作者:李向红,胡靖净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