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功能定位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_右脑论文

脑功能定位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_右脑论文

脑功能定位说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其对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脑功能定位说及其意义

近些年来,脑科学的研究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不少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1989年统计,在最近2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仅神经科学家就有15位,他们在人类思维的物质基础——大脑及其神经结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科学家斯佩里对脑功能定位的研究,他因此而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脑功能定位的观点已经或正在影响着教育研究和实践。

(一)脑功能定位说的主要观点

一个世纪以前人们就发现,脑分为若干个区,各个区有着不同的功能。如大脑仅与言语有关的就有四个部位,分别称为言语中枢、书写中枢、听性中枢和视性中枢。这曾通过对脑损伤的部位和造成言语破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得到证明。

本世纪60年代,斯佩里等人又对人脑两半球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大脑两半球对人体的运动和感觉的管理是交叉的,即脑左半球管理右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脑右半球管理左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而且,脑的左右半球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活动。脑左半球侧重于抽象思维,如语言、逻辑、数学、分析、判断等,它主要是以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脑右半球则侧重于形象思维,如空间关系、艺术、情感等,它主要是以视觉空间的非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人们把这一理论概括为脑功能定位说。

正常人大脑两半球及各部位之间之所以能密切地协同活动,是因为两半球间有许多神经纤维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桥梁是胼胝体。胼胝体由近两亿条神经纤维构成,这些神经纤维以极快的速度把信息从一个半球传到另一个半球,因而大脑两个半球能够及时互通情报,密切合作。

对脑功能定位说提供有力佐证的是裂脑人的出现。裂脑人,即被用外科手术切断大脑两半球间胼胝体的人,裂脑人大脑两半球间的联系中断,脑左右半球所担负的不同功能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其结果是,大脑两半球都分别仅仅能看、触和活动对侧的身体,并能测出,人脑的各一半,都有其自身的意识思维序列,以及自身的记忆,特别是大脑两半球用根本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活动,即左脑易于用语词思维,而右脑却径直用感性表象思维。

对脑功能定位说提出挑战的是半脑人的出现。半脑人,即用手术摘除大脑一侧半球的人。根据脑功能定位说,半脑人的脑功能必然丧失一半,而实际并非如此。在大脑某侧被切除后,虽然一开始会产生对应的偏废,但会逐渐恢复,并且一些半脑人的整体能力比裂脑人还强。对此现象,有人说成是半脑人向裂脑人挑战。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提得比较多的是脑功能的补偿作用,即大脑两半球不仅在思维整合系统中相互配合、协调,而且在一定条例下相互代替、补偿和衍生出失去的大部分功能。

对脑功能定位说,多数人的观点是,在承认脑功能定位的同时,认为脑功能的定位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大脑两半球功能间存在着分工合作的互补关系,大脑的神奇功能正是这种分工合作的结果。

(二)脑功能定位说的意义

1.对“左脑优势说”的否定

由于人类语言的发展,使得以言语思维为主的左脑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因而出现了“左脑优势说”,以至有人认为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仍然是一个以左脑,也即以言语的思维来取向的时代。现在许多人认为,这种“左脑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如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模式、交际方式及生活习惯都有利于左脑的发展(如习惯用右手操作、用言语交际等)。在传统的教育中,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到教学管理,特别是学生的逐级选拔过程,都是有利于左脑的。如在教学形式上基本是言语教学,即教师讲、学生听,并且这种讲基本是按言语逻辑思维模式进行的,非言语的意识、直觉的形象思维一般不被重视。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经过严密逻辑推导的知识和严谨的逻辑推导过程,而观察实物、实验和画图等一般只作为辅助手段,有时甚至被简略。从学生选拔的过程看,一般考察的是看他记住了多少能用语言陈述的知识。这就从很多方面把善于直觉思维型的人排除掉了,或者说原本有着良好右脑思维的人,即使不在教育选拔中被淘汰,也被教育改造成了习惯用左脑思维的人。因而“左脑优势”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造成的。在人类活动中,常常是大脑左半球超负荷运载,而右半球却被闲置着,这就造成了智力发展的不平衡。因而,要开发人的智力,右脑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2.“开发右脑”的提出

根据脑功能定位说,鉴于左右脑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近年来一些脑科学专家、思维科学专家,以及心理学家、教育家等都加强了对右脑的研究。研究发现,人的右脑不仅记忆容量很大(有人认为,在人脑的信息储存中,形象信息与言语信息的比是1000:1),而且在认知方面也有左脑不可比拟的优越之处。如具体思维能力,对空间的认识能力,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识别能力等方面,右脑都优于左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放在我们眼前一只手,我们马上就能认出它是左手还是右手。这就是右脑的功能,是它感受到的,虽然我们也能用语言来回答是左手或右手,但这只是左脑接受了从右脑来的这个答案。如果让我们用语言描述出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我们就说不清楚。象这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问题是不能按逻辑程序来解答的。所以象识别一只手这样的简单问题,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计算机都完不成这个任务。因而,有人提出“右脑革命”这个词(认为这是思维方式上的第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左脑革命”,即文字的出现,第二次是“计算机革命”)。认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原来由人来完成的大量技能性、事务性工作,将日益为计算机所代劳,因此,我们应尽快把侧重点转移到发展计算机尚不能代替的那些人的思维方面来。那就是要发展人的直觉能力、全方位思维能力等富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要开发右脑。这对于过去那种偏重于左脑言语的、逻辑的思维取向来说,则无异于一场革命性变革。

二、以脑功能定位为依据的教育研究与实验

目前,以脑功能定位说为理论依据来开发和利用脑功能,已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对形象思维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1.形象思维的特点

脑功能定位说指出,右脑的主要功能是形象思维,要开发右脑功能,首先要认识其活动形式。近年来,教育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虽然至今人们对形象思维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但它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特点,已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揭示出来。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形象思维主要是动用头脑中积累的表象进行思维活动,它是用典型的方式进行概括,并且用形象材料进行思维,因而认为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和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形象思维的主要方式是联想和想象等。

通过研究,也澄清了过去对形象思维的一些模糊认识。如曾有不少人认为形象思维主要是在人类较低层次的认识活动中发挥作用。如有人认为形象思维主要是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发挥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通过对形象思维的研究认识到,形象思维也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的,它不仅在人认识的较低级阶段发挥作用,也参与高级的智力活动。可以说,形象思维在人的一生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形象思维与创造

人们在研究形象思维时,较多地研究了它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认为创造过程中的许多重要环节发端于形象思维。从创造的过程看,可分为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其中间两个阶段有时较明显是形象思维的作用。因为酝酿阶段多数是头脑中的无意识过程在处理问题,对问题进行偶尔的思考;明朗阶段虽然是意识努力的结果,但却可能是自然而然地到来,这也正是直觉、顿悟、假想等产生出对于问题的可能性解决答案的阶段。

考查一下一些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无不闪烁着形象思维的火花。如阿基米德定律的得出来源于洗澡时的顿悟;苯分子结构的发现来自对蛇的联想;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得益于对西瓜的联想。科学家是如此,对于文学家、艺术家,形象思维在其创作过程中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形象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3.形象思维与教学

形象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内外因的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教育系统应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和特有的功能来促进这个发展。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这方面的因素。如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多提供生动的形象信息,特别是打破语言教学的一统天下,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加强情感因素的影响等。实际上,在目前的课本编制和教学中,或多或少地注意了这方面的工作。如在课本编制中增加了插图和有利于形象思维的素材。现代社会也为发展形象思维创造了越来越好的环境,象幻灯机、计算机、影视设备等已进入了课堂,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供了条件。

目前的问题是,多数教师实施直观教学,是把它做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并没有把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本身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仅仅在于提供给学生直观形象的量,使学生只获得表象的储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凭借其中典型的形象,对事物进行思维加工,以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如何实现和优化这个过程,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几年教育界一些人不仅对形象思维与教学过程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涉及到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而且深入到各门学科教学中具体探索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这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至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改革都有一定推动作用。

三、对开发右脑的不同认识

当前,在教育领域开发右脑的研究与实验方兴未艾,且有加速发展的趋势。但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甚至担心它会使教育走向歧途。

有人认为,“过去的教育主要是开发利用左脑,现在要补上开发右脑这一课”的认识不全面。其理由是,过去的教育不仅开发左脑,同时也开发了右脑,认为过去的教育只是有利于左脑发展的观点是片面的。但是,过去教育对左右脑的开发都不移,现在强调开发右脑,实际上就又忽视了左脑。

也有人认为,强调开发右脑不符合我国国情。因为我们所使用的汉字本身是象形文字,其认知过程是在大脑两半球中完成的,即汉字本身就有开发右脑的功能。再者,我们就生活在立体空间和形象事物之中,且现在影视事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形象信息,因而右脑的工作量也不少,所以没有必要再着意去开发右脑。

还有人认为,脑功能定位是在特殊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对于正常人来说,不应把左右脑分开来进行研究和实验,把这个观点引入教育实践更应慎重。况且有些人对脑功能定位的理解有偏颇,强调分工,忽视了协作。

上述看法见仁见智,这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这将有助于把研究引向深入。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现在正在发展着的另一股研究和实验,即发掘和培养大脑的协调功能。有人对在国内外多次获奖的“珠算式心算”的“小神算子”进行了其思维机理的研究,认为他们的神奇就得益于在心算的过程中把算珠的表象和算数的逻辑程序的有机结合,也就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协同活动产生的整体效应。实际上,多数开发右脑的研究和实验者,一开始就提出了研究和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全脑的发展,并且随着研究和实验的深入,越来越重视开发大脑两半球的协调功能。

总之,对脑功能的开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参与和关注,很多人认为,这可望使教育研究有一个突破性进展。但是,这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深入下去,需要有由多学科组成的研究队伍和较高的研究实验条件,特别是需要对工作的统筹和协调。这恐怕不是在目前这种自发的、各自为战的局面下所能达到的。因而有不少人呼吁,希望得到包括各级领导在内的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标签:;  ;  ;  ;  ;  

脑功能定位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_右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