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CT、MRI进行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的效果论文_周秀玲

对比CT、MRI进行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的效果论文_周秀玲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洞氮医院放射科 414003

【摘 要】目的:研究并比较CT和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期间诊治的82名股骨头坏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包括36例女性患者、46例男性患者,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CT对I-II期、III期和IV-V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8.97%、66.67%和87.5%,总诊断准确率为67.07%;MRI对I-II期、III期和IV-V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均为100%。二者对不同分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更高。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MRI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领域常见的一种难治性、致残率很高的髋关节疾病[1-2]。股骨头坏死是由于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引起骨细胞和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塌陷、骨结构改变和关节功能障碍等的疾病。目前,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诊断,其中CT和MRI是两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本文旨在研究并比较CT和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股骨头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名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6例女性患者、46例男性患者,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3.6±6.2)岁,病程2个月-13年,平均病程(4.3±1.2)年。患者临床表现为髋关节部位疼痛或不适、下肢活动障碍、夜间痛感较白天更强等症状;包括单侧病变33例、双侧病变49例。该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与研究的82名患者均行CT和MRI影像学检查。CT检查:使用西门子SOMATOM Emotion Duo双排螺旋CT(扫描参数:重建层厚度为:1-5 mm、X射线准直为:1 mm、螺距为:1-1.5),患者取仰卧位行轴位扫描,从患者髋臼上端连续扫描至股骨头下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MRI检查:使用西门子MAGNETOM C! 0.35T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参数:间距为:1 mm、厚度为:5 mm,T1WI:TR/TE=384 ms/18 ms,T2WI:TR/TE=2560 ms/118 ms,T2WI冠状位压脂像TR/TE=3500 ms/19 ms),患者取仰卧位,保持双髂前上棘位于同一水平,扫描患者双髋关节部位的冠状位与横断面,获取快速自旋回波冠状位定位像后,作轴位T1WI、T2WI图像及T2WI冠状位压脂像。

由数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诊断并对患者股骨头坏死情况进行分期。

1.3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

CT和MRI分期诊断标准[3]:0期:CT及MRI检查股骨头无异常征象或无明显异样。I期:CT检查股骨头出现“星征”变形、斑片状硬化和骨质疏松;MRI检查出现局部线条状或斑点状非均匀信号。II期:CT检查表现为骨质斑片状硬化和/或局部囊变;MRI检查T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新月形不均匀信号、T2WI呈典型双线征。III期:CT检查表现为囊变、骨质硬化和“新月”征阳性,关节面轻度塌陷和骨质轻度碎裂;MRI检查表现为软骨塌陷、软骨下骨折和新月体形成等股骨头变形。IV和V期:CT检查表现为关节面塌陷、骨质碎裂等股骨头变形征象,V期在以上IV期基础上伴随有退行性改变;MRI检查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完全破坏、股骨头明显塌陷变形,同时髋臼出现硬化、囊性变和边缘骨赘等征象。

1.4临床对比指标

统计CT和MRI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对0、I、II、III、IV和V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及敏感性;比较CT和MRI的总检出率。

1.5统计学分析方法

统计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显著。

2.结果

参与本次研究的82名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包括I-II期患者39例、III期患者27例、IV-V期患者16例。经CT检查,I-II期、III期和IV-V期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8.97%(确诊23例)、66.67%(确诊18例)和87.5%(确诊14例),总诊断准确率为67.07%;比较而言,MRI对I-II期、III期和IV-V期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均为100%,无漏诊患者。经统计学分析,CT与MRI对I-II期、III期和IV-V期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比较复杂,而且其临床疼痛出现时间、发作程度也不尽相同,在发病早期确诊并进行科学、积极的治疗可以预防股骨头塌陷并保存患者髋关节功能,因此,及早诊断对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发展和恶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MRI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出的电磁波对人体内部结构成像,其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和精确度,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效率。由于早期股骨头坏死骨结构变化不明显,CT检查往往无异常影像学征象,灵敏度低;而MRI分辨率高且图像层次显示更丰富,在定性、多方位和多参数成像中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能发现股骨头坏死早期的细微结构变化。本研究发现,CT检查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较低(I-II期为58.97%、III期为66.67%),但随着疾病发展,其检出率呈增加趋势;MRI检查对各个分期的股骨头坏死均具有很高检出率(均为100%)。因此,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MRI显著优于CT。

参考文献:

[1]刘伟平,贺新朱,雷永松.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3):661-662.

[2]方京龙,张广明,刘淑玲.有关MRI和CT在股骨头坏死诊断的对比研究[J].医疗装备,2015,16(5):38-39.

[3]张德洲,易雪冰,钟鉴.不同病因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8):8455-8560.

论文作者:周秀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对比CT、MRI进行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的效果论文_周秀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