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消防监督与管理论文_韩青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消防监督与管理论文_韩青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52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分析了建筑信息模型(BIM)的特点及其在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提升公安消防部门监管水平和灭火救援能力、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应用优势,提出了利用BIM包含的建筑结构和设施、设备、系统信息等各类信息,推行不同建筑全生命周期(BLM)三维动态设计图纸审批存档制度,构建基于BIM的、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技术支撑的建筑消防安全综合管理策略,以三维可视化、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开展涵盖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四维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全社会建筑消防安全水平。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行政审批;存档;消防管理;消防监督

引言

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强调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广泛应用。2016年,全国创新社会消防管理会议明确提出,推动将火灾防控纳入当地科技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积极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消防工作的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可以预见,社会消防管理的数据化时代即将到来。笔者想就正在建筑领域快速发展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未来社会消防管理的深远影响作一个探讨。

1建筑消防常见问题及原因

1.1消防设施安装不合格

建筑消防设施的设计与安装都有严格标准,但一些建筑单位企业追求经济利益而没有严格遵守消防规范;在消防认知等方面没有深刻认识,一些建筑企业常常擅自更改消防标准,私自取消消防水泵、地下水池等,造成建筑单纯依靠室内的消火栓管网及生活用水管网供水,其使用的部分管材及管径也不符合相关标准,一旦出现火情,将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据统计,某市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完全符合消防验收规程、依照消防设计图纸施工的建设工程不足总数的46%。

1.2建筑给水系统存在问题

多数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常对部分不能实现常高压消防供水的建筑实施常高压给水设计,以此节省加压消防水泵、地下水池及联动控制装置的投资。这种给水系统设计存在较大缺陷,甚至一些建筑无法满足正常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更难以保障。

1.3建筑火灾报警系统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建筑中是否具有有效火灾报警系统非常重要。依据有关规范,建筑火灾报警系统应直接连接控制中心,但实际情况是多数建筑设计时仅涉及部分区域报警系统,且部分点位探测器设置位置和高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近半数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对系统操作方法和运转流程不掌握,仅能操作初级的系统自检功能,对其他联动设备的多种启动方式不熟悉,且部分社会单位负责人以“稳妥”为借口,未依法将自动消防设施控制系统设置在“全局自动状态”,一旦发生火灾,导致多数需自动报警联动启动的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应急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BIM技术在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和消防监督检查中的应用

2.1基于BIM的性能化防火设计

进行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时,在确定建筑设计的总目标或消防安全水平及其子目标后,传统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软件首先要建立建筑模型,而传统方式建立的建筑模型过于简单和粗糙,BIM技术可以为建筑被动防火系统、主动防火系统和安全疏散系统的火灾模拟计算、火灾场景设置等性能化计算提供更清楚、更准确的建筑空间结构和消防设施布置信息,不仅省略了再次建模的过程,而且结算结果更精确、更可靠,为准确判断设计方案是否符合预期的生命安全标准(热效应、毒性和能见度等)和非生命安全标准(热效应、火灾蔓延、烟气损害、防火分隔物受损和结构的完整性和对暴露于火灾中财产所造成的危害等),是否达到性能化设计的消防安全总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局部解析易发生火灾部位三维动态实况建筑功能模型,能快速显示火灾地点及时给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和安全疏散系统的相关数据,为快速判断起火原因,科学预判火灾发展趋势,阻止火灾蔓延扩大提供了科学依据。

2.2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消防监督数字化管理

通信网络、物联网根据网络及通信技术进行感知信息的传递、协作。其中,感知在消防中至少有两个层面,一是“感知预警”,即通过传感设备收集的信息、预报火警,如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红外传感器可以预先探测到火情;二是“感知故障”或称“感知状态”,安装了传感器的物体本身的工作状态也在“感知”范畴之内,为设备维护保养提供了便利。物联网依据约定协议,将物体和互联网相联系,进而实现信息交换与通信、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及监管等。由此可见,物联网的核心基础依旧是互联网,其是对互联网的延伸与扩展。通过物与物、物与人的“相连”构建类似于“智能化”的应用平台,进而在消防工作中得到应用。物联网在消防远程监督工作中的应用,是以城市为中心设立消防远程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网络传输等实时监控各建筑物内部的消防安全状况。在消防远程监控中心会对各种消防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然后通过快速检测、快速预警、报警,保证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以提高城市预防、抵抗火灾的能力。

2.3消防施工过程的管理应用

在施工开始前,应用BIM系统预先进行全过程模拟施工,能够及时检验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的漏洞,及时加以修正完善。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对工程进度偏差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加以调整,确保工期;能够及时对现场违章作业、质量缺陷、安全风险等进行处置,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在施工完成后,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可以通过BIM系统获取建筑消防设施的位置、型号、规格、性能指标等信息数据,避免检测项目的遗漏。同时,还可以将检测结果实时上传至BIM系统,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提供工程验收依据。

2.4基于BIM的“智慧消防”

“智慧消防”是以FAS系统为基础的,以物联网为骨架的,以消防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为支撑的,以防消一体化为目标的现代化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现代建筑的火灾防控主要依靠自身的主、被动防火系统和安全疏散系统,以建筑消防信息大数据库为基础,综合应用RFID、无线传感、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消防大数据云平台,凭借云计算规模大、开放性等特点,运用无线接入和消防安全管理APP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主、被动防火系统和安全疏散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的智能化巡检、维护、管理和控制,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并降低管理难度与维护成本,同时可以将建立的建筑消防信息数据库和数字化三维灭火救援预案、GIS、FAS等技术手段有机融合,实现火灾防控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也逐渐向着大型化及高层化方向发展,建筑使用功能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建筑中居民使用的大功率电器也成为了火灾安全隐患,增大了建筑内部及周边区域的安全风险。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建筑消防设施及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将数字模型化应用于建筑消防监督中,构建科学合理的建筑消防监督系统,确保建筑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何关培.BIM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王佳,黄俊杰.BIM技术在建筑消防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探索[J].建设科技,2015(23):52-53.

[3]李倩文,李璞,张旭光,等.基于BIM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策略[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10):1186-1188.

[4]陈远,任荣.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消防安全模拟分析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12):1671-1675.

论文作者:韩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消防监督与管理论文_韩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