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部首的同化异化论文_安怡静

延边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指导教师:董淑华

[摘 要]长期以来,学界对“氵”和“冫”的研究较多,但很少单独涉及“水”作为部首时这一领域。本文主要通过对水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水旁部首字的分析,发现除自然演变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这些现象常见但并不为人所注意,因此特意单独研究“水”旁,望对后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水”;部首;部首字;发展演变

水对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皆发源于大河流域,其中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因此,研究冫、氵和水字旁的发展有一定的价值。但也正因为此,包含在其中的汉字数量繁多、难以穷尽,且水旁与氵旁、冫旁的演变过程相关性较小、区别较大,故本篇文章先对水旁部首字做一梳理,择选其中的一部分具有代表性和研究可能性的典型字,即发展较为连贯、古今字形完整的汉字进行研究。通过对大量论文的调取借鉴,主要根据《字源》、《汉字源流字典》、《汉语大字典》三部工具书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典型字。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比较研究法、关联法、综合法等。

一.“水”的意义及演变

(一)意义

“水”在多部字典中都有释义。最受学界认可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解释为“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商务印书馆, 1996.2061]],但学界大部分认为不妥,“微阳之气”的来源并没有根据。《康熙字典》(以下简称《康熙》)中则收录《说文》、《管子》、《周礼》、《左传》、《史记》等书,对“水”的引用和历史释义作集中整理[[[] 本社. 康熙字典(上下)(精)[M].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603]]。《字源》中解释为“象形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态各异,而以为基本型体。像水蜿蜒流动之形。”[[[] 李学勤. 字源[M].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2.955]]《汉语大字典》中首先引用了《说文》的解释,之后梳理了“水”的现代含义:化学解释、江河湖海、雨水、洪水、汲水等与水直接相关的含义,以及动植物、水平测量、方言、星宿、姓氏等延伸含义[[[] 本书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M].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6.1655-1656]]。例如“汆”是典型的水字底,表示把食物放入水中稍微煮一下,“入”“水”两字合为一字,从字形就可以分析出字义。“淼”由三个“水”组成,有词“烟波浩渺”也写作“烟波浩淼”,三水“淼”充分体现了水势浩大。

(二)演变

为详细介绍学界在“水”的字形演变上的固有研究成果,首先通过查阅《字源》、《甲骨文编》、《说文》、《康熙字典》等书目整理介绍“水”字的历史发展:“水”在商及之前时期的甲骨文字中常见、、[[[]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甲骨文编[M]. 中华书局, 1965.431]]等字体,可见最初甲骨文中对字形的限制并不严格,曲线有双有单,有左有右,两旁表示水花的点的数量也并不固定。自西周始,字形已较为固定,呈左蛇形单曲线、两侧分别为两点的样式,常见为、、。《说文》中整理的小篆字形[[[]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商务印书馆, 1996.2061]]已经有了初步的美学形态,流线型线条代表河中水,两侧点状水花拉长呈线形。从汉隶开始,水的字形渐从弧线圆角归于直线方笔,整个字更偏向正方形,例如、、。[[[] 汉语大字典字形组.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M].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5.773]]

需要指出的是,冫、氵和水字旁皆可作为部首,但只有“水”单独作为偏旁,偏旁与部首并不能混为一谈。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某一个部分,合体字的出现就代表着偏旁的出现,而部首则是自许慎的《说文解字》始,“用于统辖一组字的构字成分。”[[[] 迟永长. 偏旁与部首关系辨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5):49-52.]]二者的关系属于交叉包含,即偏旁中包含有部首,部首中包含有偏旁。

二.“水”的同化异化

“水”字作部首时,上、下、左、右皆可为之,但有一些字虽然以水作部首,却并非由“水”演化而来,例如“永”字。“永”字属于累增,即指字中本无“水”部,但也表示与水相关的含义,后世在整理“水”字部时便以“水”作为“永”字的部首,扩大了“水”字部的汉字数量。

(一)演变

演变是最正常的一种变化,指的是原本字形中带有“水(氺)”且与水有关的字,经过演变而形成今天的字形,这种演变通常出于汉字的符号性、表意性、审美性、工具性、可读性等属性的推动作用。下面用一个表格来展示一下演变的过程,方便直观的观察这种变化。

表1

(二)累增

《现代汉语字典中》在“水”字部可以查到“永”,但根据《字源》一书中找到的“永”字的演变顺序:[[[] 李学勤. 字源[M].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2.1018]],再加上《说文》中的注释可以得知:“永”原表示“水长也”[[[]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商务印书馆, 1996.2276]],即水流长,从甲骨文的字形也可以看出,描摹的是江河。但在现代汉语中只有“永远、长久”和“姓氏”的含义,已经与水无关了。

(三)分化

带有“氺”字部的汉字皆归属于“水”字部,但是这两个部首并不相同,前者只是象水底,“泰”作为典型的“氺”字底,同样被收录在“水”部中,但“泰”体现了典型的一字分化特点。《说文》中记“泰”之意为“滑也。从廾从水,大聲。夳,古文泰。”[[[]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商务印书馆, 1996.2258]]写作,后人解释为两种含义,其一为古文“大”作人,下加“二”为“仌”的变形,以示人走在冰上滑为“泰”,后同“太”;另一形作,释为双手(廾)掬水,水从手中滑下。《说文》的古形体在后世为“太”之本字,而且后世多用“泰”同“太”,表示“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 同[15]]]。

(四)讹变

“求”是另一个特殊字体,在《说文》中解释为:“皮衣也。从衣求声。”[[[]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商务印书馆, 1996.1589]]本意是皮毛外翻的裘衣,写作:,但篆体中因为其字形不明显,故多加一“衣”写成“裘”,但在书写中,人们为了方便,通常不写“衣”,仍写成“求”用来表示“裘衣”,后因“求”增加了其他的含义,故采用“追加”法作“裘”表示原意。所以“求”其实与“水”毫无关系,只是在后世人们的整理中,为了检索方便而放在了“水”字部。

(五)特殊举例

还有一些特殊字体,例如“桼”、“隶”、“录”等。“桼”在《说文》中解释为“木汁,可以䰍物。象形。桼如水滴而下。”[[[]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商务印书馆, 1996.1101]]它的篆体写作,字中和下面共六个点仿照漆树汁液滴下来的样子。“隶”在《说文》中解释为“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后及之也。”[[[]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商务印书馆, 1996.468]]小篆写作,仿佛一个人用手抓住了尾巴,象水底由尾字转化而来。“暴”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念作“bào”,归入“日”字部,但在古文中作“pù”,《说文》:“暴,晞也。从日,从出,从収,从米。”[[[]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商务印书馆, 1996.1226]]《说文》小篆写作,如同一只手捧着米去晒太阳,所以“暴”下面的象水底实际上是由“米”字讹变而来的。

“水”旁部首字中,与水有关的占大多数,但也有一些特例,这些特例平时并不为人所注意,在字形变化中也有许多非自然演变的例子,总结归纳这些实例有助于对汉字历史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加以了解,补充现代简体字所丢失的内容,对汉字今后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作者:安怡静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  ;  ;  ;  ;  ;  ;  ;  

“水”部首的同化异化论文_安怡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