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庆辨析股市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市论文,周正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此言为题,对资本市场提出了115个字的表述。按照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列席上海团审议时对《瞭望新闻周刊》的解读,这种不吝笔墨显示出“政府工作报告对资本市场发展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尤其是加上“十一五”规划《纲要》对资本市场的冀望,无论是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决策者和监管者而言,还是对市场各个层面的参与者而言,所有这些要求,既是重任在肩的责任,更是重整股市“山河”的契机。
对此中深意的理解,以及近年来股市“突出重围”曲折多蹇的体味,可以说很少有人像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周正庆委员这样尽知甘苦。3月7日,这位年龄已到“从心所欲不踰矩”仍为中国股市发展奔走的前证监会主席,在富凯大厦自己的办公室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的独家专访,阐述中国资本市场的远大前程和改革发展“仍需努力”的关切,特别是对当前股市发展的关键所在,给予了详尽剖析。
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2005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历程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周正庆高度评价去年4月底果断出台股权分置改革政策带来的成果,“近一年来,以股权分置改革为突破口,贯彻落实‘国九条’全面推开,资本市场机制逐步完善,资本市场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资本市场发展将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他认为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股权分置难题破解。截至3月6日,参与股改的公司总数达到674家,占A股公司家数的49.93%;深沪两市参与股改公司的总市值已达1.98万亿元,占两市总市值的57.48%,完成股改公司的总市值则占两市总市值的32.5%。“股权分置这个多年来制约和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正在稳步有序地得以解决,积极效应已初步显现。”周正庆说。
其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有序推进。周正庆指出,2005年国务院批转的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对这个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加大清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努力解决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等等。在他看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项工作已顺利起步,证监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正在构建,监管的有效性在不断提高。”
其三,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机构投资者持续发展壮大。对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按照周正庆掌握的情况,在证监会和各部门的配合下,证券公司的底数已基本摸清,整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关闭和重组工作进展顺利,“目前证券行业风险明显释放,证券公司正在从整体上逐渐趋于健康。”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规模稳步增长,格局日趋多元化,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公司、企业年金、社保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等,正在成为资本市场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
其四,资本市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周正庆主持人大财经委对《证券法》、《公司法》的修订做了重要的推动工作。他告诉记者,“两法”的修订和施行,拓展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创新空间,强化了监管职责,为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周正庆向记者指出,“目前,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是中国股市真正走上稳定健康轨道的转折点,继续努力则前程远大,各方面的责任重大。”
“国九条”以来股市经验和教训深刻
尽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要求令证券界人士颇为振奋,但理应对政策信号最为敏感的股市依旧疲软。令人迷惑不解的还不仅此。2001年以来,是国民经济难得的快速发展时期。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这期间,GDP年均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22%,外贸年均增速25%,居民储蓄年均增长17%。而作为聚集中国优质企业最多的资本市场,呈现的是多年的持续低迷。
最令周正庆关注的是,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国九条”,尤其是中央明确“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定下了发展方向和决心,以及市场治理和改革取得了坚实的阶段性成果后,市场竟然不升反降,甚至上证综指一度跌破千点,“究竟是什么原因?”
时至两年,“国九条”的开篇仍然令周正庆印象深刻。“文件起始就讲‘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二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工作中,中央很少使用这样的词汇认可一个行业的发展。”周正庆认为,这是中央领导对资本市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作用的高度评价。随后,文件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在他看来,“所谓战略任务就是经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可见,资本市场的发展在中央领导层心中不可谓不重。”
他告诉记者,“2004年颁布的‘国九条’是一个非常好的文件,总结了十多年来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吸取了教训,分门别类讲清楚了发展资本市场的若干重大问题。”在他看来,“这是一个跨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周正庆回忆,“国九条”发布后,股市情绪活跃,信心开始恢复,上证综指一路复苏到1780点左右。然而,仅仅两个月,2004年4月股市就开始掉头而下,一直滑落至今。“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其中一个今后应当引以为鉴的原因是,过度抽紧银根,造成证券机构和工商企业流动资金普遍紧张,从而引起众多企业被迫从证券公司大量抽回委托理财的资金。证券公司无奈之下不得不卖股票归还企业投资。”周正庆在调研中了解到,甚至有些券商为之抛完了手中所有的股票,“于是,形成一家抛、家家抛,越抛股市价格越跌,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结果,资金从股市大量流出,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严重失衡。按照周正庆提供的数据,股民在券商处存的保证金,最高曾达到7000亿元,最新统计显示剩下不足2000亿元,仅此一项就流失5000亿元。另一方面,他指出流通市值近年来大幅度下降,大体减少了1万亿元。也就是说,大约1.5万亿资金从资本市场流出。“这种股市资金失衡,我认为是影响股市持续低迷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采访中,一位金融专家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事实上,“国九条”特别指出:“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关心和支持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在出台涉及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时,要充分考虑资本市场的敏感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建立信息共享、沟通便捷、职责明确的协调配合机制,为市场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出台有关对资本市场有重大影响意义的改革措施,应当考虑‘国九条’的明确要求,在实施时与证券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好。”他认为,这些问题值得有关方面认真总结和思考。
股市发展关键在金融市场协调
因此,周正庆认为,在资本市场发展日趋健康的形势下,改变目前股市困境,需要把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作为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突破口。对此,尚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证监会首要考虑的创新问题就是吸引更多的合规资金进入市场,“这将是当前证监会一项重要工作。”
当然,引进合规资金入市能做到的是激活股市。如果期望资本市场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改变“国九条”出台后面对的资金困局,在周正庆看来,关键还在于完善金融调控体系,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
“据我所知,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资本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周正庆曾在国外调研中发现,许多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看资本市场的变化。他回忆说,自己曾在某发达国家向一位国际著名的中央银行行长咨询调整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的根据时,得到的回答是,“一个重要的数据来源是看股市。如果股市热了,那么就提高利率让它降温;股市冷了,则降低利率让它升温。对资本市场就是要经常进行调控,而非有些人的理解,认为股市不能干预。”
“在他看来,市场失灵或者是因为别的因素使股市出了问题,特别是遇到股市危机或者是出现持续低迷,政府和中央银行都应该及时地进行调控和干预。”周正庆感慨地说,“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用经验,改进金融调控、有机协调三个市场的发展就是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三个市场存在的问题就是不够协调,没有做到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周正庆具体介绍说,“货币市场一直得到中央银行重视,金融宏观调控只重视货币市场,没有把资本市场纳入视线。”现在,货币市场出现的问题是资金供过于求,银行系统的大量资金贷不出去。截至2005年年末,金融机构存差(存款大于贷款)达到9.19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0%。
造成的现实问题就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与货币市场间接融资失调。发达国家直接融资比重一般在50%左右。目前我国间接融资比重高达90%以上,而直接融资不足1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我国直接融资比重曾达到了12%。也就是说,在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十五”期间,资本市场的发展竟然萎缩了。
“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流动资金的需求、长期资金的需求都靠银行,这不正常,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周正庆指出,银行只能解决企业的短期资金,而解决事关企业长期发展的长期资金问题,必须依靠资本市场。
而保险市场面对的问题同样严峻。周正庆指出,“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不靠资本市场保值增值,是难以为继的。”保险市场的赔付率大体在5%左右,保险机构资金运用回报率要超过5%,只能依靠一个持续向上、稳定健康的资本市场。
他说,“我们要为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理应吸收保险等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而我国建行上市,引进的是国外战略投资者,却不准国内有实力的保险资金进来。这种做法不利于引入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因此,在周正庆看来,三个市场不能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是当前资本市场难以摆脱困境的重要一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真正落实拓宽资金入市的渠道,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有机协调好三个市场,采取经济的手段、法律的手段和必要的行政干预的措施,才能够逐步求得解决。”周正庆最后告诉记者,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摆脱低迷、走向健康的基本条件,“只要我们真正提高和统一对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重要性的认识,把这项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一个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必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