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研究现状论文_刘艾娇,邱红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研究现状论文_刘艾娇,邱红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 广州 518000)

(2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心肺复苏(CPR)是针对临床上心跳、呼吸骤停而采取的急救措施,在国内外,CPR已跨越了急诊、心血管、重症监护等学科的范围,成为了医务工作者,甚至普通大众掌握的急救技能。心脏骤停(C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而且是世界公共卫生的突出问题。积极有效的CPR是抢救CA的关键,但由于CPR及CA影响因素较多,在临床实践过程中,CA的复苏成功率仍然很低。本文系统回顾了CA的流行病学特点,全面综述影响CPR预后的因素,为提高CA复苏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1.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077-02

1.CA的流行病学特点

来自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心源性猝死的死亡率已远远超过交通意外、火灾及枪击、肿瘤和艾滋病等的死亡率的总和。研究显示,心源性病因占年轻成人院外CA的15%,占院内CA的50%。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每年猝死的人数约54.4万[1];一项纳入12568例院前死亡病例调查中, 院前心脏性猝死占院前死亡的24.87%,占循环系统类死亡的67.33%,循环系统病因死亡数位居第一,心脏性猝死又是循环系统类死亡中最多。

2.CPR影响因素

2.1 CA发生时间

对于CA发生时刻分段,目前尚无具体定义,不同研究将24h分成不同时间段来分析。有研究发现,午夜后监测到CA的机率较其他类型心律失常显著偏高,但被及时发现的可能性却很小[2]。另一研究在排除潜在患者、医院等因素后结果显示,周末及午夜后发生的院内CA出院生存率较工作日的白天及晚上均低。

2.2 CA发生地点

院外CA患者复苏成功率低于院内CA,研究显示,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现场CPR成功率为3.2%,院内为30.4%。对于院内发生的CA,研究显示,重症监护室的CA患者获得循环自主恢复后的存活率较高,原因可能是监护室内配备监护设备齐全,且医护人员急救能力较强,因此建议CA高危人群应住进重症监护室[3];外科病房的CA患者获得循环自主恢复率较低,但复苏成功后的出院率较高,内科病房与之相反。

2.3 急救反应时间

不管对于院内CA还是院外CA,急救反应时间都在CA患者的复苏质量的作用不可替代,Utstein模式指出:CA发生至首次CPR的时间是影响复苏生存率最重要的两个时间间期,也就是CPR的开始时间,及CA发生至首次除颤的时间。相关文献报道绝大多数复苏成功的患者除颤间隔时间在4min内,且每延迟1min,复苏成功率将下降5%~10%;而当除颤间隔时间超过8min,CA患者很少能存活出院;因此,减少除颤间隔时间是提高CA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4]。

2.4 CPR抢救持续时间

CPR抢救持续时间间接反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及CPR的效率;大脑血供将随着CPR的进行而逐渐下降,因此CPR持续时间越长,患者生存几率越低。目前临床对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肺脑复苏持续时间通常为30min左右,在患者未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便宣布临床死亡。有学者研究发现,CPR抢救持续时间超过20min是CA患者死亡最好的预测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他研究也得出类似结果,当CPR持续时间超过15min,出院存活率即开始下降,且出院存活率下降病例中82%的CPR持续时间低于30min。

2.5 电除颤的应用

电除颤是以一定的电流量冲击心脏来激发患者的自主心跳,使心脏恢复射血的方法。研究显示,突发的非创伤性CA患者约80%发生心室纤颤,继而在数分钟内发展为CA,由于CA后患者的血液循环停止,任何药物都无法迅速到达靶器官,因此能否及时除颤决定患者复苏能否成功关键因素之一[3]。早期行电除颤能有效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为进一步支持治疗创造有利条件,降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无效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2.6 胸外按压方式

胸外心脏按压如果进行的质量高话,能够泵出停跳的心脏 1/3 ~1 /4 血液,从而使得心脏和大脑的最低血供得到保证,这对于外周静脉血液回流非常有利;外周血液流动随着按压频率增加而得到加强,从而使得有效的人工循环得以建立; 高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能够使得胸内压改变,血氧交换加强,这对于心肺脑复苏成功非常有利;由于快速有力的按压产生能量对室颤和心脏静止有直接转复作用,所以高质量胸外心脏按压有利于直接转复心室颤动患者。只有高质量、高标准、程序化的胸外心脏按压,才能保证重要脏器最低血供,防止重要脏器发生不可逆损伤[5]。近年来有专家主张在CPR过程中利用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来判断胸外心脏按压效果,可根据监测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数据来调整按压深度和频率,保证复苏的有效性,了解心排血量及肺灌注量。

2.7 患者年龄因素

患者年龄是决定CPR成功重要因素之一。院内CA患者出院存活率更高的是年龄小于60岁的;年龄会对CPR预后的独立产生重要影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年龄小,复苏持续时间不长,有着很高的复苏成功率,由于对于年龄较大患者而言,其重要脏器功能慢慢衰退,同时有着较多的基础疾病,耐受缺血缺氧性不好,造成复苏方面的困难。

2.8 原发疾病

通常发生CA患者都有一定的慢性原发疾病,机体重要脏器的耐受性及代偿能力明显降低,机体重要器官在心跳呼吸骤停过程中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明显降低,因此这无形中增加了对于CA患者抢救成功的困难,影响了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国外研究表明,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前三位是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和低血压,心源性疾病与非心源性心脏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成功在出院存活率上相比,非心源性疾病明显成功率要优于心源性疾病所致心跳呼吸骤停[4]。

2.9 内环境

CPR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然而最终的评价在于患者能否最后脑复苏,这就涉及CPR后患者的进一步生命支持。目前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损害后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的紊乱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好坏,因此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监测电解质情况并予以及时纠正能改善患者脑复苏的预后。

2.10 高级生命支持

高级生命支持则是通过运用辅助设备和特殊技术,维持更有效血液循环和通气,尽可能恢复患者呼吸和自主心率。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指出,在城市以及乡村院外场合,相比较未插管患者的话,复苏期间插管患者显然存活率更高,从登记的院内25006例CA患者来看,改善24h存活率和神经功能预后影响更早建立侵入性气道。对于窒息、呼吸道阻塞和呼吸衰竭导致CA,而尚存脉搏的患者,气管插管应迅速、早期进行。

2.11 急救团队的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以使得团队工作效率最大化。也就是说成员必须尽职尽责,分工明确,各科做好协同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和高效地进行抢救工作。一般来说,呼吸心跳骤停突发居多,由于情况紧急,可能面临较混乱的抢救场面,进行复苏的时候需要同时执行多项技术,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有赖于医护人员相互配合和协作,复苏团队协作能力,直接决定了抢救成功率,它反应一个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贾耀红.心脏骤停病人急诊心肺复苏术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 14(20):2423-2425.

[2]高映春.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医药,2015(21):3300-3301.

[3]曹志民,于海侠,檀立端,等.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利钠肽水平变化与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5(9):859-862.

[4]苏晓,陈蒙华,林松,等.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5):4916-4918.

项目名称:点对点医护联合培训对提高新疆喀什地区儿科医护人员急救技能的研究。项目编号:2015A020210045

作者简介:刘艾娇(1984-),男,江苏省连云港人,汉,护理师,本科,研究方向:临床危急重症护理。

论文作者:刘艾娇,邱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研究现状论文_刘艾娇,邱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