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员工持股协会会失败?_职工持股会论文

为什么员工持股协会会失败?_职工持股会论文

职工持股会为什么会失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为论文,职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公司效率不高、活力不足,对经营者激励、约束不够,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仍然很严重,职工持股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一定帮助。许多企业因此对职工持股表现出了极大热情,纷纷推出职工持股计划,这对职工持股会的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创新我国的职工持股会制度,我们认为首先要研究职工持股会的有效性,也就是职工持股会激励与约束作用的大小和程度,因为有效性是职工持股会的生命。虽然全面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难度很大,但做些探索至少可以揭示一些影响职工持股会有效性的因素,为职工持股会的制度创新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问题的提出

在有案例说明持股会取得很大成效的同时,也有案例说明成效不大或失效

在职工持股的实践中,有约束、激励作用不大或失效的现象。在有案例说明持股会取得很大成效的同时,也有案例说明成效不大或失效。在对职工持股和持股会进行研究的学者中,有人对持股会的作用提出了质疑,认为除了集资作用之外,并没有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多少作用。西方也有文献表明,实施职工持股计划(ESOPs)的一些公司的企业绩效与该计划之间并不一定呈现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尽管有一些公司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但还没有更广泛的研究证明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们认为,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会呈现不同的特性,这很正常,但应该知道失效的原因,进而在实践中加以改进。

徐州是职工持股会的试点城市之一。在对职工持股的调查中也发现了上述现象。飞红集团持股会的失效就是其中之一。具体情况见下面的案例。

案例:飞红集团持股会的失效

徐州飞红网架集团有限公司在进行公司制改造时,建立了职工持股基金会,向公司投资入股。根据《公司法》和《徐州飞红网架集团有限公司章程》,制订并通过了《徐州飞红网架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章程》,规定选举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飞红网架曾是全国知名品牌,企业效益非常好,但随着进入网架行业的企业增多,竞争加剧,飞红网架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不善的弱点暴露无疑。从1997年底开始,出现了越是主营业务扩大越是亏损严重的怪现象,致使企业负债增加,资金短缺。企业管理层出现了贪污受贿、利用工程外包谋取私利的现象,许多优秀人才也被竞争对手挖走了,职工的意见很大。网架市场本身是不错的,尤其在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背景下。徐州市有好几家网架公司在飞红衰落时却快步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飞红公司只要有好的经营者和严格的管理,利用原来基础好的优势,完全可以避免竞争中的失败。飞红的职工持股会并没有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一方面职工持股会的建立,并没有能够维持飞红良好的经营状况,企业绩效处于下降趋势;另一方面,职工持股会并没有尽自己的努力去维护全体职工的权利,代表职工股东行使权利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在企业经营恶化的情况下向董事会提出质询,甚至向股东大会提交议案要求改选董事会和罢免经营者等。

飞红的失败也许是“物竞天择”的市场一手造成的,但为什么飞红的职工持股会没有在选择企业经营者和监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发挥作用?应该深究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关分析模型的局限性

西方的分析模型忽略了职工持股通过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本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西方和我国的一些学者在分析职工持股的有效性时,以生产函数理论的基本思想为依据,判断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有无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职工持股这一制度安排是有效的,那么内部职工持股比例越高,对职工的激励就越大,企业绩效也就越好,即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应该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正相关。本文认为这一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种分析方法把职工持股看成是企业生产的一种要素。企业生产绩效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表示,持股比例X和净资产收益率Y是生产函数关系,即:

Y=AX[α]

LnY=LnA+αLnX

其中α、A为待求常数。

然后选取样本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取相关系数。相关则持股有效,不相关则持股无效。

相关分析并没有什么错,关键是在分析职工持股时所用的模型上有些问题。且不考虑市场、体制环境、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仅从企业管理角度考虑,该模型就有以下不足:

1.只看到职工的劳动对生产的贡献,没有看到职工持股后参与管理即加入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贡献。这种模型其实体现的是资本家逻辑:企业由资本家出资成立并管理,职工是为了生产而来。

2.没有考虑公司治理包括董事会和大股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董事长是企业法人财产权的代表,董事会以及经理人员实际掌握和控制着整个企业。如果仅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而不考虑企业外部的市场和政治体制等原因,企业绩效实际上是由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决定的。在多数情况下,公司治理起的是关键作用,而不仅仅是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即职工持股。职工持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于:一方面,持股职工有了积极性,把更多的劳动力投入生产,即生产函数模型;另一方面,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完善了公司治理。因此企业绩效实际上是由企业各方利益共同体控制决定的。职工持股只是企业绩效的扰动因素。如果只考虑职工持股对企业产出的影响,势必造成荒谬的结果:多给职工股份,企业绩效就会增长。这一结论是与现代经济的现实发展相违背的。西方的分析模型忽略了职工持股通过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本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这是不完整也是不客观的。

因此,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业绩是由多种利益主体控制的,这就要求在分析职工持股的有效性,以及进行职工持股制度设计时应全面系统考虑。尤其是在我国,企业还没有完全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考虑的影响因素应该还要多一些。所以,仅用西方学者研究时所用的生产函数模型来分析我国职工持股会的有效性是不够的。

持股会的失效性分析

产权具有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

持股会作用的效果取决于其设计是否合理以及在实际执行中是否得到贯彻。如果这种制度设计不合理或在执行中得不到贯彻,就可能导致失效。

职工持股会的有效性是指其约束和激励作用发挥的大小和程度,其外在表现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企业绩效并不能完全由职工持股会的激励和约束决定(见前面分析)。激励是对职工,约束是对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持股会这两个法人实体。激励来自收益,约束来自对收益的保证和要求。如果没有收益,产权就会要求重新选择经营者或进行转让。激励是内生的,激励越大,约束也就越大;约束是派生的,因为只有反约束力影响激励,反约束力越大,激励作用就越小。看来研究的主要方面应该是对持股职工的激励大小和程度以及持股会面临的反约束力。

1.持股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公司的法人结构是企业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所谓公司法人治理是指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为保证公司的正常运作所具有的组织管理体系。这套组织管理体系由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其中股东会作为权利机构,将自己的资产交给董事会托管,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行使全部法人财产权,经理受雇于董事会,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内经营管理,监事作为监督机构对公司的各项活动实行内部监督。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专业化。

在传统的股份制法人治理结构中:

(1)股东大会是原始所有权的载体,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通过股东大会选举和约束董事会,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以维护自身利益。

(2)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公司决策和管理机构。作为法人财产的代表,董事会对公司资产的运作与增值负责,承担资产风险。它受股东利益的制约,对公司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对经理人员进行监督。董事会的核心作用是保证公司的经营管理符合股东利益,使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效运行。

(3)监事会作为监督机构对公司的各项活动实行内部监督。

(4)经理人员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经理作为公司的经营者是由董事会精心挑选的,并直接受控于董事会,对自己的经营成果负责。

总之,在传统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公司的原始所有权、法人产权和经营权三者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形成制约机制,统一于公司整体之中。

有职工和职工持股会加入的公司治理与传统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比较,明显不同的地方在于传统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单向的,从股东大会起到职工为止。而由职工持股会参与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闭循环结构,其焦点是公司经理人员。公司经理直接管理职工,职工通过职工持股会在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代表参与经营并监督经理人员。

职工持股会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职工持股会代表参加公司股东大会;(2)职工持股会代表进入董事会;(3)职工持股会代表进入监事会。

职工持股的有效性取决于激励和反约束之间斗争的结果

职工一旦把资本投入公司,便可通过所持股份对公司资产拥有终极所有权,并获得以参加公司经营为目的的股东经营参与权和直接从公司受益的股东自益权。由于持股职工代表进入了董事会,持股职工可以直接参与董事会的决策;同时,如果公司经营者违背了包括职工在内的股东利益,股东便可通过在股东大会上用“手”投票的方式约束代理人的行为,甚至重新选择经营者。职工持股代表进入监事会,行使对公司的专职监督权。由于职工代表在生产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经营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因而能对公司董事、总经理和企业的各种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了外部股东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监督困难,这使监事会的职权真正落到实处。实践表明,由于利益因素或间接程度不一样,国有股、法人股等大股东所派的代理人参与管理,往往不如职工股东更为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更能按照市场规律去监督企业的发展。可见,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利关系,促使他们长期合作,以保证企业的决策效率。

2.失效分析及相应措施。分析持股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的作用,可以看到,持股会的约束力来自职工因持股而产生的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对职工的激励来自产权。反约束力主要来自:(1)没有选出合格的代表或代表渎职;(2)经营者影响或控制持股会;(3)董事会、监事会并未行使自己的控制权和监督权,对经营者放任自流,造成整个公司治理失效,持股会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职工持股的有效性取决于激励和反约束之间斗争的结果,激励大于反约束力即有效,反约束力大于激励就是失效。

有效的职工持股制度应该使激励最大化,反约束力最小化。为了增大激励,就要增加职工产权和在公司治理中真正体现其权力;为了减小反约束力,就要:(1)给职工代表一定的利益激励增加其渎职成本,或用法律强制约束及给予相应的惩罚;(2)对经营者增加其控制的代价或给予相应惩罚。但相应惩罚需要一定的程序,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因此最好也是给予他利益激励和约束,增加其非效率行为的成本;(3)真正完善公司治理,为职工持股会创造一个能够发挥作用的企业内部治理环境。

增加职工的产权

职工股的产权是残缺的,处分权受到限制

1.产权分析。职工产权包括总体上和个体上的。总体上的也就是全体职工对公司的控制权,即持股会所持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比例。控制权取决于劳资双方的谈判,原产权所有者是否愿意出售更多股权。职工集体拥有的股权比例越大,控制权越大。但是否职工持股比例大就好,或者职工全员持股就好,我们看未必。这一问题将在后面讨论。

看职工个人所获得的产权。职工股的产权是残缺的,处分权受到限制,不能自由处分其股票,也就是说职工在认为有很好的获利的情况下不能出售其持有的股票。这样,激励作用就降低了;但如果可以,他出售了自己的股权,也就失去了和企业紧密相连的产权纽带,产权激励便无从谈起。持股会设计进入一个两难境地。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对职工失去的处分权给予一定补偿。占有权、使用权不能补偿,只有受益权可以补偿。采取的办法可以是增加职工现实和/或预期收益,或保证一定收益的长期稳定性。

2.发行优先股。增加对职工的产权激励只能来自对职工失去的处分权进行补偿。补偿的具体方式,可以采取对职工发行有投票权优先股的方式。其实在已有的职工股运作时一般均规定,职工在脱离企业时企业可以购回职工所持股份。这实际上就是优先股,只是没有明确提出来而已。

优先股的报酬类似于债券,有一定的长期稳定收益,又具有所有权,且在若干条件下可以有投票权,一样代表持股人在公司的所有权。优先股的种类很多,如参与分配普通股股息后的剩余盈利分配的参与优先股;能转换为普通股的可转换优先股;可回购优先股;股息可调整的优先股等等,为了提高激励作用可以灵活选择。

3.增加量化股。为了增加职工的预期收益,可以在职工出资购股时,给予一定无所有权只能分红的量化股。量化股只能分红,无投票权,职工离开企业时也不能带走。

职工出资入股存在很大风险,仅靠职工自己判断、自己承担有失公平

4.增加职工持股数。增加职工产权最直接的方法是增加职工持股数。对职工个人持股数多少合适或者应占他本人所有财产的多少合适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应占有比较大的部分。理由是持股数太小职工并不会关心自己的股权及其收益,激励作用就会降低。我们认为这并不完全正确。对经营者可以,因为他们的股权比较大,并在企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职工要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把职工过去的劳动成果量化给职工,这是他们劳动力产权的表现,这没问题;第二种是企业以股票贷款给职工,职工再以其劳动收入逐步偿还应得股份,若干年后股权价值达到个人财产的大部分,这也可以;第三种是职工直接出资金,我们认为决不可以。由于我国国有经济长期实行的是低工资高积累的计划体制,职工工资本来就低,拿出大量省吃俭用积累起来的家底来投资本企业,而企业的效益并不完全取决于职工积极性,还取决于市场和经营水平,这难免使职工家庭存在潜在的风险。如果企业负债比较高,债务质量比较差,劳动者必须以前期的劳动报酬来弥补资本所有者的“负利润”。这是明火执杖的资本暴力。职工持股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职工形成个人财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减少职工个人财富,共同致穷。事实表明,在实行职工持股的企业中已有一些企业倒闭,致使持股职工的出资血本无归。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实行职工持股,只有那些资产收益率长期较高的企业才比较适合。而效益不好的企业,实行职工持股只可能是用职工的钱来降低资产负债率,推迟企业破产的时间。一方面职工财产将蒙受损失,另一方面延误了企业劳动力接受培训进入其他企业、产业的时间,也使职工丧失了尽快在新企业中获得个人收入的机会。职工出资入股存在很大风险,仅靠职工自己判断、自己承担有失公平,也很难将风险减小到最小,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进行专业化的投资判断和管理监督。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在增加职工的产权激励时,职工个人持股数太小,起不到激励作用;职工个人持股数太大,职工拿不出资金也加大了职工家庭的风险。因此,一个职工的合理出资应较小而持股量应较大。在职工持股数的设计时,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其好处有三点:(1)可以为职工提供资金贷款;(2)把潜在的风险通过专业投资机构的判断降为最小;(3)可以通过他们的专业力量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当然金融机构需要一定的利润分享作为激励和约束,其权利义务需要法律来保障和监督,这样才能和职工一起成为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利益共同体。

增加经营者激励

股票和股票期权有利于促使经营者更为关注公司的长远利益,但这要取决于经营者股权份额的大小

1.经营者持大股。由于经理是公司治理的焦点,他对持股会的反约束力最大。对经理人员进行激励是根本,惩罚的规定和措施只能起防范作用。在实行职工持股时,应增加对经营者的激励,来增加他们非效率行为的成本,同时这种激励也是要有约束力的。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方式很多,普遍认为期股、期权是比较好的方式。通过期股、期权,延期兑付对经营者的奖励,既有激励又有约束,能把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增加经营者激励既符合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又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劳动者产权理论,劳动力的资本化包括脑力劳动资本化和体力劳动资本化。正如马克思所述,脑力劳动是高级劳动,其创造的财富要远大于低级劳动,多劳应多得。从国情来看,目前最稀缺的要素已不是资本,而是管理和技术。人们普遍呼吁要造就真正的“企业家”“知本家”。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对管理和技术的渴求,这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因此在持股会运作和产权设置时,应积极推进管理和技术要素的资本化。

2.经营者激励最大化设计。国外的研究表明,当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股份比例在0%-5%之间时,企业的盈利能力开始上升;当这种所有权比例进一步上升达到25%时,盈利能力开始下降;随着所有权比例超过25%,盈利能力又开始上升,尽管其速度很慢。因此经营者持股数量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经营者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和未补偿的非货币收入。货币收入一般由固定工资、奖金、股票和股票期权构成。固定工资虽能提供可靠的收入,但由于它与经营绩效脱节而不利于刺激经营者的积极性。奖金与经营绩效相联系,具有激励作用,但它容易促使经营者采取短期行为,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股票和股票期权有利于促使经营者更为关注公司的长远利益,但这要取决于其股权份额的大小。期股、期权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还体现在可以部分补偿经营者的非货币收入。经营者在追求货币收入的同时还追求非货币收入。非货币收入有很多种,包括经营者的在职消费,如购买豪华汽车、办公室,甚至是指挥别人的满足感等。如果经营者过分追求非货币收入,会造成企业非正常支出的增加而导致代理成本上升,甚至会出现为了满足私利而影响股东投票等非效率行为。而非货币收入与货币收入之间又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因此可以将部分非货币收入以期股、期权的形式赋予经营者,达到对他们的激励、约束最大化。

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最大化设计就是上述各种经营者收入的最优组合,从而使经营者在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资本所有者的目标要求。因此,企业的资本所有者可以通过对经营者的货币收入的设计,约束其为追求非货币收入而损害公司利润的行为。只要企业利润未达到最大值则经营者的效用水平将降低,经营者只有保障了企业资本所有者利润的最大化才能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因此,经营者追求个人利益的努力等价于追求企业利益的努力,经营者在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了企业利润最大化。

完善公司治理环境

持股会失效,不仅有其自身运作管理上的缺陷,也有深处其中的公司治理问题

在研究持股会有效性时,不能忽视持股会所在公司的法人治理本身,也就是职工持股会所处的公司治理环境。可以这样讲,公司治理决定企业绩效,也决定一国经济发展能力。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有利于企业以较低的成本筹集资金,改善企业业绩,而且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微观基础,对经济长期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据统计,在美国至少有1/3的公司并没有用系统的程序来评估首席执行官。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公司治理已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一些大型公司、机构投资者纷纷制定出公司治理的基本准则。因此公司治理是企业发展甚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公司治理控制和监督着经理,并以法人财产权承担着公司绩效的责任。持股会失效,不仅有其自身运作管理上的缺陷,也有深处在其中的公司治理问题。如:企业是不是建立了严格的出资人制度,产权是不是明晰,产权是不是多元化,各产权主体是不是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进入公司治理结构并行使职权等等。我国职工持股会之所以产生,正是因为原来的内部职工股分散持有,职工难以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而设计出一个代表职工的法人实体,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这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给公司经理以适当约束,使他们的行为符合股东利益,并且在公司经营不佳时,有能力撤换不称职的经理。如果经理人员仍由政府任命,公司的法人治理不起作用,那就很难要求持股会有效,企业效益也难有增长。那种不问具体情况就认为持股会无效是有失公平的,在实践中也是很危险的。这势必造成在持股会实践中的两种倾向:一是全盘否定职工持股会;二是职工股的比例越高越好,职工全员持股好。盲目发展职工持股,搞什么“一股就灵”,严重损害了职工持股会的声誉。

实行职工持股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探索,是我国劳动者实现共同致富的有效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现阶段的实现形式。西方国家的公司实行职工持股,对职工形成个人财富,对职工形成激励,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为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做得更好。关键是还要进行探索,进行制度创新。

“职工股的比例越高越好,职工全员持股好”,只是原有“一大二公”观念在现阶段的体现。职工持股的真正背景是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产权的多元化格局中,职工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理应要求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和其他产权主体共同在公司治理中以民主的方式实现的,这才能产生科学的决策和有效的经营管理。如果各产权主体不能实现产权的收益,产权就会依市场机制的要求进行转让。现代公司的发展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也不是全员持股就好。全员持股的分配方式和原体制的分配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以工资奖金形式,另一个以红利形式。这是“换汤不换药”,也是“大锅饭”的延续,势必造成一部分人“搭便车”。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公平不是主要问题,更主要的是效率低下的问题。邓小平所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为了解决效率问题。当然职工持股人数比例过低,也不利于对职工整体激励的形成。现在一般认为持股人数比例在70%-80%比较合适。

失效性分析的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职工持股对职工的激励作用可以是有效的,企业绩效提高不取决于职工持股,除了客观原因,还取决于多元化的公司治理。

2.职工持股存在无效性的因素,主要来自持股会代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和约束他们应该是职工持股会运作中的重要内容。

3.职工持股只能作为公司多元化产权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进公司的治理,进而提高企业绩效。多元化产权主体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对经理阶层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约束。因此,职工持股还有提高有效性的制度空间。

4.对职工的产权缺失进行补偿或直接增加职工的产权,可以增加对持股职工的激励;增加对经营者的激励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减小对职工持股会的反约束力,从而提高职工持股和持股会的有效性。

5.实行职工持股必须解决好投资风险问题,否则职工的合法权益可能得不到保障,职工财产可能遭受损失,也达不到职工持股的目的。

标签:;  ;  ;  ;  ;  ;  ;  ;  ;  

为什么员工持股协会会失败?_职工持股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