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广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初探论文_黄桂玲,马明旭,孟帅,胡宝华,杜珍珍

高校推广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初探论文_黄桂玲,马明旭,孟帅,胡宝华,杜珍珍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江苏南京 211134)

【摘要】大学生成才需要健康的心理,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颇多,本文探讨通过太极拳运动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推广太极拳提供依据。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341-02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是决定大学生能否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当中,约30%的人群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偏执、强迫、紧张、过于内向等问题[1]。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积极进行干预调节成为各大高校重要课题。

经研究发现,运动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它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态,如:(1)可以改善紧张、烦恼、抑郁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程度。大量研究认为以身体练习来解除或减轻精神的紧张和焦虑,对淡化负面心理具有重要作用[2]。(2)运动可以排除胆怯和恐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促进心境的积极变化。(3)体育运动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有心理障碍者获得心理调节,并消除心理障碍。

许德顺等将心理亚健康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配以运动处方,每周四次、每次20分钟、持续3个月。结果实验组在失眠、多梦;适应力降低;易困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情绪易波动;烦躁、焦虑等多个方面的好转率总平均达到 80%,实验组亚健康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殷恒婵、刘波等[4-5]对大学生进行了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调查,结果表明运动对改善人际关系、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有直接有益作用。可见,运动可帮助练习者消除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王福平[6]研究有氧运动干预前后肥胖青少年推理能力、智力及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干预后肥胖青少年注意能力较有氧运动干预前显著升高,表明长期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的注意能力有明显的有益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由此可见,运动不仅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还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另外,还有增强记忆力、防止脑力衰退和疲劳作用。Berege等[7]认为,情绪积极变化取决于体育练习的参加者、练习形式和练习条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对以上3个因素之间的整合,制定出能获得最大化情绪效益方法模型,认为经常参加中等强度、持续时间至少20~30min、每周至少3次、快乐性体育活动,将获得最大的情绪效益。

太极拳是一种动作柔和、运动量适中的体育运动,讲究形神兼备、内外兼修、以意导气、以气导形,从而生发阳气,促进气血走行全身。太极拳运动属我国传统的武术项目,它结合了《易经》天地阴阳造化之理以及中医《内经》导引吐纳之术融合而成。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并且讲究“用意”,所谓“以静制动,虽动犹静”,这种动与静结合的锻炼方法有益于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整。有研究表明,太极拳、气功等运动项目对调节神经活动,增强控制能力有一定益处[8]。李钢等[9]研究证实8周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有改善作用,通过太极拳运动使女大学生紧张、疲劳、抑郁3个负性因子均分都有所降低,而精力与自尊2个正向因子均分则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运动。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的专项规划,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在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研究有以下意义:首先,可能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人生的转折时期。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许多大学生感到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运用体育运动来转移大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在高校广泛推广的,适合所有学生练习的,而且又有可能改善心理健康状态的运动。

其次,为高校推广太极拳运动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国家大力推广太极拳,但是太极拳在高校推广面临诸多困难。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不够,兴趣不高,认为太极拳过于柔缓,锻炼效果不明显,导致大学生练习太极拳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认为练习太极拳不如跑步、打球等这些激烈的竞技运动效果好。虽然有研究表明太极拳可以调节身体机能,改善心理状态,但仍然缺乏实证研究,应进一步研究太极拳对人体心理健康的作用机理,探索太极拳对心理调节的作用及内在机制,由此才能调动大学生参与太极拳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太极拳运动在高校推广。

【参考文献】

[1]武琳昭.试论大学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才智, 2017(24).

[2]JANET CURRIE.Motherhood,stress and the exercise experience:freedom or constraint?[J].Leisure Studies, 2004, 23(3).

[3]许德顺,心理亚健康运动处方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25(10).

[4]殷恒婵,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5).

[5]刘波,运动时间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影响的跟踪调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

[6]王福平.运动对肥胖青少年认知功能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6).

[7] Bonnie G.Motl.Exercise and mood:A selective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employing the profile of mood states[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00, 12(1)

[8] Salmon P.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ensitivity to stress: a unifying theory[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01, 21(1).

[9]李钢,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以及安静状态下β内啡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

该课题基金来源: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7KJB190001;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3905012X;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2017年校级课题,njpj2017-2-28和njpj2017-2-14.

论文作者:黄桂玲,马明旭,孟帅,胡宝华,杜珍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  ;  ;  ;  ;  ;  ;  ;  

高校推广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初探论文_黄桂玲,马明旭,孟帅,胡宝华,杜珍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