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升华: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升华: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升华:从构建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汪守军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 多党合作历史中心研究室,重庆 400064)

摘 要: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是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统一。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团结国内外一切中华儿女,立足国内建设实际,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自主搞好国内各项建设,解决好国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根本,也是沉着应对国内外一切考验和挑战的必然要求。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必须高度重视并利用好一切有利、有力的国际因素,并把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得到了升华,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把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置于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的地位,为真正实现各国人民和合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世界大同指明了发展方向,具有明显的历史借鉴、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第一大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一方面固然花了最大和最浓的笔墨来畅谈党领导广大中国人民在过去的5年中如何“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为增强国人的“四个自信”、树立“四种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谈到了国内“我们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和国际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等外部环境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不利影响和严峻挑战,但同时作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的论断。这样,党和人民要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要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出发,团结国内外一切中华儿女,立足国内建设实际,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自主搞好国内各项建设,解决好国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这是根本;同时,在目前全球化、经济贸易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不能也不应该关起门来搞建设,而应主动积极地参与、融入到这一国际经济贸易全球化、区域化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重构大趋势进程中,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的。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是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统一。当前,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倡议为纽带和平台,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政治组织及其领导人交流对话为切入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把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发展到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再升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升华到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的地位,真正实现各国人民和合共商共建共享,为实现最终的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因此,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升华包涵了世界发展大战略的思想,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当前国际国内新时代条件的有机结合,具有明显的历史借鉴、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问题的提出

(一)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开始,就继承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遗志,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各党派各阶层各族各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奋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再到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步步变成现实。在此过程中,虽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过程充满艰辛和困难,甚至也有曲折,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改革开放入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同时也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新征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以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来号召和团结广大海内外中华儿女,才能凝心聚力、汇聚众志、众志成城来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才能够好地促进中国内部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健康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增强国内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共同反对国家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对国家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的威胁和破坏,因此,2012年开始,习近平同志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大视野和战略角度来谈“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他说:“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1]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从“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民族精神和共同理想信念”的角度进一步论述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他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2014年,习近平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从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工作的角度明确提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习近平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正式形成。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再次从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角度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强调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这标志着习近平“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已从个人思想理念创新升华成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从而使树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以及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3]

(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自秦以来,大一统和民族融合观念就逐渐深入人心,深深扎根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就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延续与发展的基因。中华民族具备了一种追求大一统的精神基因,这种基因的显性通过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的不断“催化”中充分展现,从而锻造形成了各民族大一统的实在形式——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并从多元(源)到一体,最终通过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坚持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激励,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必然历史发展进程[4],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觉醒和形成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因此,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是一般的人群或族群共同体意识,或其他狭隘的少数民族集体意识,而是在长期大一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和激励下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纳各民族并使各民族之间逐渐形成的“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4]。其核心是民族团结,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各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渊源要求的,即符合“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发展逻辑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以此来引领和带动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觉醒和形成,从历史价值来赋予它特殊的时代意义,习近平强调指出说:“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和国家并以具体实践来推动各民族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该复兴梦想进行了深化阐述,强调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梦想。因此,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同年3月23日,习近平在“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向全世界再次强调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这就把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深化和拓宽了。在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内,各民族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相互之间应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多元,不单单是各民族之间的通婚,而要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把国家、民族、个人都有机结合起来综合统筹考虑,不是各自突出自己、各自为政、各顾各族利益,甚至放弃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更应该是民族感情的融洽与和谐,是民族文化的向心力、认同感和自豪感的体现,因而“五个认同”对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只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以及不同而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多元发展,民族感情不断加深,民族团结不断巩固,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强化[5],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才能够真正构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才有保障。因此,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大一统思想和和合文化的社会土壤,又根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0多年的苦难辉煌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又和当前、未来的创新发展结合起来,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

二、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到思想的发展: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相邻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内的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发展与每个国家的自身发展都密切相关,仅仅从单个国家或民族来构建命运共同体,包括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这个内在根本是无法单独推进民族复兴大业的,再加上区域内诸多国际性或跨国问题,如反恐、气候变化等都需要国家之间进行协作合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华文明发展史和中国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多的飞跃发展经验也反复证明,“越是中华文明强盛之时,越是对外来文化尊重和吸纳之日,它的伟大正在于开放和包容”[6],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正因为如此,习近平首先立足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同时也重视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区域的共同体建设,于是习总书记还提出了诸如“亚洲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阿拉伯命运共同体、中国—拉美共同体”等构想。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而不同。我们希望,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各国人民都能够共享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都能够得到尊重,各国能够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演讲时说:“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同年5月习近平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说,中国和拉美虽然相隔遥远,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联结我们的不仅是深厚传统友谊、密切利益纽带,还有我们对美好梦想的共同追求……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的成立,充分表明拉美……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梦想。同年10月3日习近平在“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中明确宣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为亚洲和世界带来的是发展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愿继续同东盟、同亚洲、同世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

在3类生态系统中,只有在次生林表土内发现>600 mm碎石,其它两类系统均没有出现。表土内不同粒径碎石的体积含量有所不同(图4),其中75~250 mm碎石含量在次生林中占据优势,约占总体积的4.35%;人工林内75~250 mm碎石含量占比最多,约占总体积的10.69%;草地以20~75 mm碎石含量最多,约占总体积的9.35%。5~75 mm碎石在草地和人工林中较多,分别约为11.24%和12.72%,次生林最少约为0.99%。在次生林中以75~600 mm碎石为主,人工林和草地以5~75 mm碎石为主。

如果要证明命题的的结论是成立的,但通过其他常规方法证明又比较困难时,可以采用反证法,即从这个结论的否定面着手,通过一系列推理研究致使该结论是矛盾的,则可以证明此结论成立。

确保保险公司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对保险公司财务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调节。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强化内部财务控制,充分考虑影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活动的各项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确保保险公司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以上充分说明,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已超越了区域、国家的范畴,以更大的思想视野和战略眼光把“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构建与其他国家民族、其他区域国家利益共同体或命运共同体构建结合起来,增强团结合作面的广度和深度,为中国、其他国家民族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就业、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等方面都极大地惠及到域内国家的人民群众。这也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安全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稳定繁荣。

三、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升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当今世界面临诸如贫富差距扩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军备竞赛和核竞赛升级、战争危险加剧、恐怖事件频发、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困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全球性难题,突出体现为三大矛盾: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7]。2017年1月习近平在日内瓦发表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进一步指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这些问题和矛盾单靠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内的国家力量是无法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的,即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而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甚至严重影响、或制约一个或几个、数个、数十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单个的民族命运共同体或区域共同体建设也必然受到不利影响或制约。同时,目前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旧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国际关系正发生质的嬗变,而新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又无法有序稳步推进,多级化已成必然趋势。这些种种问题必须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与进来才有可能改变世界,创造美好的世界。因此,2013年3月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理念。2015年在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在演讲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提出,“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8]。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角度首次在联合国总部全面、系统地阐述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途径,引发世界高度关注。这是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初步升华。2017年1月18日,在日内瓦万国宫“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个坚持”,并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五方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了蓝图,提供了行动指南的中国方案,再次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标志着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再次升华,正因为如此,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形成了世界共识。同年7月4日,习近平在德国媒体发表题为“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署名文章,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习总书记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应顺应历史潮流,为增进人类福祉而共同努力。同年11月1日,第72届联大负责裁军和国际安全事务第一委员会通过了“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再次载入这两份联合国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赞同习近平代表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说:“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第71届联大主席彼得·汤姆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习近平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他说,“对我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9]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的第十二部分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标题,专门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同时整个报告中,习近平6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明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其实,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提出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同时也在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而且还不断通过具体的行动实践来深化这一理念,特别通过对外关系的拓展和巩固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的共同认知,如十八大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以全方位外交布局、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等为主轴,以元首外交、多边外交、主场外交等形式来强化高层交往,推进各层次各领域的全面合作,特别是实施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2017年北京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2018年深圳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以及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俄执政党专题交流会等等,都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条件,同时,不断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渊源既与中国优秀传统“和合文化”,如和睦、和平、和谐,“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以及“天下一家”等密切相关,又是与时代发展条件、使命任务相结合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各种文明对话交流交融的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又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以及对当前我国外交历史经验和国际大国关系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同时又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和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8]

综上所述,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充分体现并深刻反映了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升华过程,更充分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精髓在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治国理政、国内外国家民族关系处理、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和平、共同发展等方面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前瞻性战略思维和眼光,反映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应有的世界胸怀、气量、责任和担当,为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搭建了畅通的桥梁和平台,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EB/OL].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12/24/010441419.shtml.2012-11-29.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3]曲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01-29.

[4]李臻.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阐述[N].贵州民族报,2016-12-21.

[5]胡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加强文化认同[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xz/2014-10/16/content_18751383.htm.2014-10-16.

[6]汪霏霏.以包容和谐思维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J].中国文化论衡,2017,(2).

[7]韩庆祥,陈远章.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新文明[N].学习时报,2017-6-26.

[8]冯颜利,唐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J].当代世界,2017,(11).

[9]王政淇,张益智.习近平日内瓦演讲一周年:世界为何青睐“人类命运共同体”[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117/c1001-29771064.html.2018-1-1.

中图分类号: D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811( 2019) 01-0017-06

作者简介: 汪守军(1970—),男,重庆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多党合作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室负责人,重庆市统一战线智库专家,《统一战线学研究》执行主编,主要从事统战理论、中共统战史、多党合作史等研究和教学。

责任编辑: 念兴昌

标签:;  ;  ;  ;  ;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升华: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