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职业危险与防护措施的探讨论文_汝忠艳

护理人员职业危险与防护措施的探讨论文_汝忠艳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摘要:分析近年来影响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改进和完善防护措施,营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危害防护,加强标准预防原则教育和接触特殊感染源控制的预防原则教育,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及防护的培训,落实各项工作制度,规范操作规程,开设护士心理疏导门诊,缓减护士心理压力,稳定工作情绪,增加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有效减少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是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确保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危险;防护措施

引言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前来就诊的患者携带着各种病原体,护理患者的工作存在着被传染的危险,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职业性危险因素,造成职业性损伤的概率很大。由护理职业引发的疾病会降低护士的工作质量,导致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下降。因此,护理人员应当详细了解掌握职业防护知识,工作中对自身进行必要的防护,从而进一步做好患者的治疗护理。下面就护理人员职业性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进行综述。

一、常见的职业性危险因素

(一)、锐器伤

锐器伤对医务人员健康的威胁不可忽视: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有调查结果显示,在发生锐器伤的 196 例中,不明感染源的占52.04%,明确感染源的占47.96%,可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严峻,有47.96%的医务人员面临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危险。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被 HIV 阳性患者针刺伤后感染 HIV 的可能性是0.2% ~0.4%;受针刺伤感染 HBV 的可能性是 19%~ 40%;受针刺伤感染 HCV 的可能性是 0.2% ~ 6.0%。

(二)、物理因素

产科门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采血、穿刺、拔针等护理操作中容易被锐器刺伤皮肤。血液疾病传播至少有二十种以上,产科门诊护士因为锐器伤很容易感染血源性疾病。另外,产科门诊室因为工作环境嘈杂而比医院的环境噪声标准理想值更高,护士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会因为心烦、反应慢、心率加快而出现身心健康问题。并且,产科门诊还存在很多放射线检查,如果护士缺乏科学的防护,易被辐射所伤,影响生殖功能或者损伤造血。就算是消毒的紫外线之类的放射线也会对护士的身体造成一定损害。

(三)、化学因素

因为职业的关系,化学性原因对护理人员导致的危害主要原因是不可预防地接触一些消毒剂及药物,如麻醉剂、抗肿瘤药、戊二醛、环氧乙烷、含氯消毒液等。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容易接触暴露或者容易进入空气中,而且多具有致癌和致畸功效。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以解决消毒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在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报道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的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烧灼、胸闷、气喘、皮肤过敏等症状。对护理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影响最大的化学因素是接触抗肿瘤药物,现阶段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剂,具有致突性、致癌性、致畸性。有研究证实,在工作间空气或工作台表面可测到抗癌药物,有学者用气相色谱分光技术在职业接触细胞毒性药物的护士尿液中检测出甲氨喋呤、环磷酰胺、铂类等药物。职业暴露于抗癌药对护士可造成毒性反应,进行的职业接触抗癌药对护士生殖结局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护士职业接触抗癌药可导致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增加。对某医院肿瘤科护士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的遗传损伤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和 DNA 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心理社会性因素

1、护理人员中女性居多

因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工作中经常面对患者的病痛和死亡,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易产生负面情绪。护理工作需要长期轮值夜班,作息时间不固定,生物钟紊乱,加之工作强度大,责任重,遇到抢救患者的时候经常加班加点,无法保证充足的休息。

2、医疗纠纷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医疗纠纷频发,医院暴力事件增加,护患关系紧张,护理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面对社会环境压力。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二、防护措施

(一)、化学因素的防护措施

护理站室内空气流动性差,挥发的气体容易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要定时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降低室内化学消毒剂浓度,在配制各种化学清毒剂时做到防漏出、溢出,容器应随时加盖防止挥发,应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配置化学消毒液如不小心弄到皮肤或眼睛上,应快速在流水下反复冲洗。清洗病人的管路时管腔朝向后下方,避免管液飞溅到护士面部。

(二)、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优化护理工作流程

医院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护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护士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本院的规章制度,优化护理工作流程,防范职业风险。

(三)、物理因素的防护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定期对血液透析机系统、水处理系统、供水供电系统进行检测,使各种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性能;加强血液透析病人的巡视,调整机器的报警音量,以减少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紫外线消毒时尽量安排在夜间下班后,消毒完毕工作人员进入前要通风换气,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皮肤刺激。同时在各种操作中,要学会保持正确姿势,注意技巧,避免对脊柱、肌肉的慢性损伤。

(四)、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由于面对的工作环境具有放射性辐射,与普通人相比,护理人员有更高的紧张体验,担心辐射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而患病。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到实际操作的质量。因此,应指导护理人员了解和掌握不同放射性核显像剂的相关知识,做好护理人员的科学宣教,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核医学科的操作护理人员应采取多人定期轮换制,不仅可以使护士的单人受辐射剂量得以降低,还能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同时定期轮换制可以让护理人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去看待问题、发现问题,护理人员之间还能互相交流和总结经验,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十分有益。

(五)、正确处理锐器损伤

采血、注射操作是门诊护士每天都要做的工作,其潜在的职业危险很大,因此需要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并熟悉锐器操作方法。不要徒手使用锐器,针帽不用双手回套,锐器不要针对别人或者自己,不要将锐器混丢到一般的垃圾中,必须要有相关的耐刺防渗漏有盖锐器盒进行集中处理。如果被锐器伤到,则应该从伤口远端向近端挤出血,然后进行伤口消毒包扎处理,还需要上报,按照免疫情况和抗体水平采用防护措施。

结束语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防止科室内交叉感染的最佳方法就是从源头上切断传染源,增加对科室工作环节的认识,增强对易感染环节的认识,认真学习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措施培训,从自身做起保障个人健康安全。认真接待每一位患者,对每一位患者都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明了患者是否为病毒的携带者等基本情况,同时在术中以保护患者与医师为原则,对每个环节进行防护措施,术后细致清洁灭菌手术使用的治疗器械、防水罩以及治疗室的物品、地面等。只有这样,护理人员注重每一环节,做到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加强护理等措施,才能保证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双重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红,鹿文凤.口腔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探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5:4.

[2]刘凤然.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现状调查[A].河南省护理学会.河南省护理学会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室)建设与管理高级研修班暨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河南省护理学会:,2007:3.

[3]魏晓.护理人员职业健康问题与职业防护措施[A].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9:3.

论文作者:汝忠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  ;  ;  ;  ;  ;  ;  ;  

护理人员职业危险与防护措施的探讨论文_汝忠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