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护理及预防论文_郭瑞莎

郭瑞莎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河南 4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情况。方法 将2013 年3 月到2014 年3 月我院收治的52 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为26 例,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常规组采取一般性专科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6.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4.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 0.05)。结论 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护理和预防中采取积极全面的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儿童;缺铁性贫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132-01

缺铁性贫血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是因为机体内的铁较为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发的贫血。该病在儿童群体中有较高发病率,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注意力不集中、脸色苍白、易疲乏及免疫能力偏低等[1]。为有效加强小儿缺铁性贫血预防和护理,本文52 例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护理进行对比分析,报告正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3 年3 月到2014 年3 月我院收治的52 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血常规等检查确诊,均符合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26 例。研究组:男14 例,女12 例,年龄8 个月到11 岁,平均(

4.1±0.6)岁;轻度贫血18 例,中度贫血5 例,重度贫血2 例;常规组:男15 例,女11 例,年龄7 个月到12 岁,平均(

4.2±0.8)岁;轻度贫血19 例,中度贫血4 例,重度贫血3 例. 患儿的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厌食偏食、腹泻、体重偏轻等。两组患儿的一般特征、病情病程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在临床对症治疗基础上采取一般性护理干预,主要是用药治疗、基础护理、病房护理等方面。研究组在治疗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具有措施有:

(1)心理护理:患儿家属因对疾病不甚了解一般会出现焦虑、担心、不安等心理,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缺铁性贫血的产生原因、预防对策及治疗方法,同时根据患儿及家属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和家属的配合度,确保护理及治疗的有序开展。

(2)生活护理:首先,应进行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在评估患儿病情和贫血严重度等情况进行饮食指导,根据患儿饮食喜好提供含铁量较高的饮食,纠正患儿的不良饮食习惯,确保饮食有规律,以实现良好的治愈和预防效果。应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及易消化食物,以增加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确保铁的合适摄入,同时对于哺乳期患儿,应强化哺乳喂养,选用的奶制品应保证质量,选用含铁量科学的奶粉等。其次,日常生活护理。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贫血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应避免患儿参与剧烈运动中,确保有充足睡眠。对于病情较重患儿,应设专人进行护理和照顾,减少患儿的哭闹、不安等情况。

(3)用药护理:铁剂是临床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应选用溶解度较高,易吸收的铁剂治疗,比如富马酸铁、葡萄糖亚酸铁等。用药后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处理,指导患儿家属掌握用药最佳时间段和方法,同时要告知家属在服用铁剂药物治疗中,不应同时服用能抑制铁吸收的药物,应同时给予具有丰富果糖、维C 等物质,促进铁元素的有效吸收;在服用铁剂前后应进行口腔清洁和消毒,强化口腔护理,避免感染,且要严格控制铁剂使用量,确保科学合理用药。

(4)预防护理:大多数患儿因缺铁性贫血导致免疫力降低,易出血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强化基层护理,确保病房良好通气性,维持适宜温湿度,每日应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同时降低探视人数量,让其家属协助患儿做好个人卫生。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以预防感染的发生。如患儿出现感染,那么应在每餐前应用生理盐水漱口消毒。同时,嘱患儿家属对小儿的进行全面清洗,避免蚊虫叮咬。

1.3 疗效评价

根据护理效果分为:(1)痊愈,贫血症状全部消失,食欲、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2)好转,临床贫血症状大幅改善,食欲增强,血红蛋白回升≥ 20g/L;(3)无效,贫血症状、食欲及血红蛋白未得到任何改善。总有效为痊愈与好转之和。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2.0 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X2 检验统计数据,组间比较以t 检验,P < 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4.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 0.05),具体如表1:

3. 讨论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预防和护理,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加强预防宣教,由此可提升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识[3]。在此基础上,给予良好的饮食护理,要重视患儿的饮食管理,尤其是哺乳期小儿应强化母乳喂养,并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确保足够的睡眠,提高患儿的免疫力[4]。还应给予患儿良好的药物护理,主要强化用药指导,要让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用药治疗的重要性,并让他们严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和体制变化情况,实现综合性护理。本研究中,采取以上护理措施的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2%,高于一般性专科护理常规组的84.7%,存在差异(P < 0.05)。可以看出,加强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儿血红蛋白水平的恢复,实现患儿的尽早康复,确保患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萍.43 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2(1):68-69

[2] 湛立娜.80 例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体会[J].北方药学.2014,40(6):1472-1473

[3] 肉先古丽? 米吉提等.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 学术版).2014,21(12):131-132

[4] 丁晖.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275-276

[5] 王慧文.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9):214-216

论文作者:郭瑞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4

标签:;  ;  ;  ;  ;  ;  ;  ;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护理及预防论文_郭瑞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