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配网输电线路工作性能的科学优化,对于电力系统运行服务水平提升至关重要。因此,在10kV配网工程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其输电线路规划设计是否合理,并对最终得到的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估,促使其中存在的设计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增强输电线路工作稳定性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
关键词:10kv配网;输电线路;规划设计
110kV配网规划建设的原则分析
1.1“基于电源点中心基础上,合理设置K型站”的原则
对于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的配电网络,由于现有电源点布点缺乏,10kV出线仓位过少,小容量中压用户占用变电站10kV仓位过多,导致变电站10kV仓位利用率低下。考虑到10kV型站接线方式清晰、灵活,其出线带继电保护,且10kV母线带自切,故障点判断容易,可较快实现负荷转移,具备较强的负荷释放能力,故在优化10kV配电网结构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电源点为中心,分布配置K型站”的原则。
1.2配电网“分层分区、适度交错”的原则
长期以来,10kV配电网网架一直存在着错综复杂、参差不齐的混沌状态,这给配电网的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其主要原因是地区发展不平衡,配电网网架结构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原则。在配网规划中,应该按照“分层分区、适度交错”的原则,理顺配电网层次结构,明确区块性质,做到结构合理,避免不同性质的配网结构无序交错。
210kV配电线路规划设计的要点
2.1线路选择
在设计10kV的配电线路时,应对其起始点和终点作科学的确定并优化配电线路,而这也是配电网线路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选择合适的路径直接影响到中压配电网的成本,为保证配电线路符合当地的发展规划,应尽量避免长距离线路,选择更短、更便捷的输电网线路。在选择杆塔的位置时,应尽量避免对当地农业的破坏,并充分考虑后续维修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经济的线路设计方式。
2.2杆塔设计
在设计配电线路的杆塔时,首先应确定位置,这对于电网工程的质量和成本都非常重要。为了保证输电线路避免受到建筑等障碍的影响,杆塔之间的距离也是杆塔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在杆塔的位置、高度和型号都确定好之后,应结合杆塔和线路进行综合检查,除了杆塔的使用条件和绝缘子串之间的安全间隙以外,杆塔的架空地线和导线的运行条件也应成为重点考虑的因素。当设计山区等地形复杂地区的杆塔时,应保证架空地线的悬垂角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3机电设计
在对导线的横截面时,应以电力系统以及工程施工的要求为基础,计算出最适宜的导线规格和型号,在设计过程中,应以导线的电气特点和机械性能为前提,并明确说明设备的安全性能和最大负荷等数据。根据导线力学的原理,通过绘图的方式绘制出特性曲线,而对于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的不同导线架设弧垂值,也应该以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应选择最适宜的组装方案,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差异对导线的影响。
2.4气象条件
气象情况是设计配电线路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除了地形,对输电网影响最大的客观因素就是气象,并且这也是最不确定的因素。在设计输配电线路时,最好使其不要经过气象环境复杂或经常出现恶劣天气的地区。在进行具体的线路设计时,应保证气象区域的参数取值能够有效地应对电线覆冰、最大风速以及高温和暴雨等极端情况,然后计算所有极端天气下产生的不良因素具体数值,进而科学地选择气象区域。
2.5导线选型
对于导线选型来说,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要求以及输电网的整体设计规范联合而定,而在具体的导线选型时,应在经过计算之后,对导线的型号和规格进行检验,通过架设具体线路导线的最大应力以及安全系统等参数对导线的性能进行详细的说明,使得在线路设计的阶段能够为配电网的具体设计提供有效参考。导线的性能说明能够保证导线力学原理的高效绘制,并且有利于借助不同温度条件选择配电线路的假设参数取值大小。
3.6防震设计
配电网在建设及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震动,因此在进行结合实际地形的配电网设计时,应对防震的设计要求作出充分的重视。应根据当地的风速、档距以及架空高度等各因素对导线震动所产生的影响,综合考虑并设计出最合理的线路方案。在具体的线路设计过程中,对导线的防震性能和效果进行分析,选择防震效果更好的导线,以提高线路整体的安全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0kV配网实践应用中的连接模式综合评价分析
3.1不同类型的连接模式
在对10kV配网连接模式分析中,应了解其不同的类型。具体表现在:
(1)10kV及高压配电网。实践过程中的35kV、110kV电压等级的配电位隶属于高压配电网范畴,而10kV配网的电压等级为中级;
(2)根据10kV配网的实际应用情况,可对其进行划分。像架空网络及电缆网络,隶属于10kV配电网范畴。
3.2接线模式实践应用中的评价方法分析
10kV配网实践应用中接线模式的合理选择及应用,对于配网性能优化尤为重要,需要在评价的过程中确定10kV配网接线模式评价指标,确保其评价结果可靠性。这些评价指标包括:
(1)基于可靠性的评价指标。通过对系统供电、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方面的考虑,确定相应的可靠性评价指标。
(2)基于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实践过程中应考虑单位负荷年费用,确定相应的经济性评价指标。
(3)基于电源质量的评价指标。在对10kV配电接线模式进行评价时,通过对其中节点最大电压偏移、各支路中最大电压降落的考虑,确定基于电源质量的评价指标;同时,也需要从最大短路容量、线路有功损耗等方面进行考虑,确定相应的配网线路运行指标。
4不同区域10kV配网输电线路的规划设计分析
4.1工业区方面的规划设计
在进行工业区的10kV配网输电线路规划规划设计时,需要明确其设计要点。这些要点包括:(1)对工业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电力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在配网输电线路规划设计中考虑控制性规划设计,并根据用户规模大小,确定负荷密度,实现输电线路规划设计方案制定;(2)保持清晰的配网输电线路建设思路,采用开关站多布点的建设模式,在可靠的负荷预测结果支持下,确定工业区内对开关站的具体位置,并进行合理布点,促使输电线路运行中的开关站能够在自身的服务区域内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供电质量;(3)注重工业区内负荷中心开关站供电方式的高效利用,配合使用环网形式,提升配网输电线路供电水平,并根据变电站的具体情况,注重各负荷中线开关站建设。
4.2农业区的规划设计
基于农业区的10kV配网输电线路规划设计,需要做到:(1)加强区域特征分析,考虑用户用电需求及用电质量,合理设置架空线路好,确保输电线路供电质量可靠性:(2)根据区域用户分散性特点,在农业区配网输电线路规划设计中应以架空线路为主,并在开关站的配合作用下,提高配网输电线路工作中的供电效率。
4.3住宅及商业区的规划设计
在住宅及商业区范围内进行10kV配网输电线路规划设计时,应做到:(1)加强区域特征分析,根据接电负荷增长趋势,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进而制定出完善的区域控制规划;(2)在考虑建设成本经济性的基础上,应在这些区域配电输电线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使用电缆与架空线路混合的供电方式,促使区域供电能力提高;(3)在考虑住宅及商业区用地紧张的基础上,加强预留变电方式使用,并增加开关站,必要时采用环网供电形式。
结束语
根据实际生产计划实施要求,重视10kV配网输电线路的规划设计,有利于完善数显线路实际应用中的服务功能,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并延长自身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给予10kV配网输电线的规划设计更多的关注,明确其设计要点,完善线路规划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贝斌斌,姜春莹,黄致远,陆书恒.10kV配网规划设计要点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6:14.
[2]宋沃维.10kV配网线路网架规划探究[J].通讯世界,2017,17:185-186.
[3]王亮.西红门镇10kV配网规划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4]钟福清.关于10kV配网规划设计要点的探究[J].通讯世界,2016,19:121-122.
[5]袁旺彬.关于10kV配网规划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7,1527:51-52.
论文作者:钱海龙1, 强钊2,王跟锁3,宋鸿雁4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线路论文; 导线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杆塔论文; 配电网论文; 负荷论文; 区域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