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幼儿园“无示范”美术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过程中的思考论文_张红梅

课题《幼儿园“无示范”美术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过程中的思考论文_张红梅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11-060-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及审美感受能力。艺术领域的目标清楚的指向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感受与欣赏,二是表现与创造;并将培养幼儿艺术的兴趣、大胆地自我表现与创造作为核心内涵。《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在美术教学中,随着对孩子自主性的肯定,在教与学中孩子的自主学习更是主导地位,而教师的教应该服务于孩子的学,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如何教便成了幼儿教师令人深思的问题,甚至成为了一个难题。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采用示范画进行美术教学的结果往往是让每个孩子的作品有一种相似与雷同,让孩子形成了定势,禁锢了思想,不能自由、大胆的想象创造,让孩子的创造力早早的被固化了。一个班的孩子跟同一位老师久了,在创作的画面上都会烙上老师的痕迹,一眼便能看出共同的固有形象。在一次一村一幼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老师出示的图片、范画、示范过程中的作品、完整的作品中所有的小兔都是一个样子,一样的动态、一样颜色,耳朵的位置、尾巴的位置都一模一样,以至于所有的孩子的作品中小兔都是一模一样,包括添画的太阳、云朵、蝴蝶、萝卜等,在全班孩子的作品中找不到一个不一样的,千姿百态的世界在孩子的笔下成了有模子、有统一固定的形态,限制了孩子表现五彩缤纷世界的机会,如果离开了教师设定的或之前学习的图案,孩子提起笔都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示范的美术活动怎样开展?成为每个幼教人思考的问题,出现了对无示范美术活动教学方法的探讨。

课题组五位成员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指南》精神的基础上,在课题组长的带领下确定了课题研究内容为《幼儿园“无示范”美术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首先统一了思想,开始了课题前期工作。由于成员中有一线老师及行政管理人员,加上工作的变动,课题开题不到一年课题组成员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幼儿园来进行实践研究,后来分别在四个不同的幼儿园继续开展课题研究。这有利也有弊,利:一是成员来自不同岗位,可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多角度的开展课题研究;二是面对不同区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家庭教育观念的幼儿给我们的研究带来更多需要探究的方面,同样的活动可以由同一个人尝试在不同幼儿园开展来找寻课题研究的意义,尝试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弊:一是管理岗位的成员少了深入班级面对幼儿的教学方法尝试,单从更有效教学方法探索方面就显得离实际远了些,并不能很好的发挥成员在课题研究实效方面的作用;二是不在同一个幼儿园,课题组讨论、看课议课等集中的时间就会受相应的影响,在资料收集整理再利用方面能使用的方法也比较单一。

我长期在管理岗位,深入一线教学的时间有限,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探索也有些疏远,利用空隙时间认真学习了课题方案,尝试结合实际解读方案及设计教案入手,“无示范”、“不示范”、“示范”、“范例”、“范画”等词语在课题研究开始的时候就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什么是“无示范”?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绘画中不给孩子一个规定的“模子”就是没“模子”随便画吗?是绘画活动中的“无示范”还是通指所有美术活动中的“无示范”?在幼儿园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老师都知道,有些美术活动没有教师的示范是开展不下去的,还有很大的可能要老师用更多的示范时间来挽回乱了的活动过程。“无示范”美术活动不是没有任何范例任由孩子发挥的活动,对幼儿园老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这个“度”?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总结时,“无示范”美术活动主要通过观察感受实物写生,听音乐,感受多种学科结合来进行探索研究,真正做到了多学科间的整合。在不示范教学中让教师看到了幼儿的能力超乎教师的想象,幼儿的潜能是无限的,幼儿的创造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每一次美术活动中的说画非常重要,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说画让教师了解了幼儿的内心;在每一次的课题组成员集中会议或听课议课中,认真学习教学一线的同仁优秀的活动设计及“不示范”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尝试及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回看我们的教案设计及活动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及教案设计仿佛进入一个瓶颈,在集体教学中无非是提供实物、图片、视频等,找不到我们作为活动引导者更多的不示范美术活动教学方法及美术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课题研究中的困惑:课题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可行性有待进一步探索,是否完全不需要示范,示范的程度、时机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有些茫然的我将重点放在了再一次对《指南》的解读:“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们就应该做“创造条件和机会的人”,结合本地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让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身边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创造的来源是丰富的经验及想象力。

在无示范美术教学活动探讨中,不示范让幼儿掌握美术活动技巧,必须给幼儿丰富生活经验,先激起幼儿善于观察的能力,再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让孩子们的作品丰富多样,而不是通过强加给他的形象来进行模仿出千篇一律作品,孩子在整个过程中是被动的。我尝试 “不示范”美术活动《多变的云朵》的设计,将主要的准备放在活动前。由老师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带孩子观察云的变化,至少要有两到三天的知识积累。每次带孩子观察云后要及时进行小结,启发孩子说出你看到的云会变成什么,然后根据孩子的回答,画出孩子所表达出的云变化,重点提问一下:今天看的云和昨天看的云的变化,有没有不一样的东西变出来?一般这样几次过后,孩子的意识里至少知道画中的云是怎样的图形?会变成什么都有了感性的认识。还可以安排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看看他们最喜欢哪些云的变化,把他们画出来,孩子作画教师可以轻声的指点表扬,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再就是请家长带孩子观察白天和傍晚的云有什么不同,在家中把它画出来。活动中提供课件让幼儿充分感受多变的云朵,利用观察来的经验用撕贴、添画的方式表现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的云朵,大胆想象、设计形态各异的各种颜色云朵,并能运用和谐的色彩表现天空、云朵。这样的美术活动中,孩子是主动的、自由的,大胆的想象创造。活动课件设计中安排很多的图片丰富幼儿经验,幼儿作品丰富多样,没有千篇一律的画面,体现了不示范美术活动不限制幼儿的想象思维。同时也给老师在丰富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们课题接下来的开展尝试不局限于集中活动组织而是从多角度多方位来研究,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及一线教师在各自的岗位,在课题组长大方向的引领下,面对不同区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家庭教育观念的幼儿及各自对课题的解析,通过集教及个别的方式收集教案、案例,是否我们的探索研究会更有意义!

在课题小组会议归纳讨论中,我们研究探讨出“无示范”美术活动本身研究对各园所、各年龄段幼儿园研究的方法和成效:从基础出发,小班幼儿没有基础,可以在玩儿和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点、线、面。发现了撕贴活动对低龄幼儿的面的掌握非常有效,让幼儿在撕贴的过程中掌握。小班、中班幼儿用撕纸的方式造型对于幼儿起到想不到的作用。同时发现小班幼儿不宜太多涂色,幼儿手的小肌肉发展不适宜,过多的涂色局限和禁锢了孩子,局限孩子的表达与想象;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必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性别特点的不同为切入点。例如“画恐龙”男生喜欢女生不喜欢,女生可以多欣赏卡通可爱的形象,为幼儿提供符合性别特点的恐龙形象,让女生创作自己喜欢的恐龙;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去表现。如“画雨”,通过观察,孩子们有不同的体验,传统的画法是用长线表示大雨,用短线表示小雨,通过不示范,有的孩……有的孩子……;合作绘画、接力绘画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兴趣。可以多人同时创作一幅画,也可以接力绘画,第一个幼儿画画完一部分,第二个根据第一个的画接着往下画,后面的依次,这样人动纸不动,不仅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而且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与团队的写作;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小班“小鸡吃虫”;多提供欣赏观察的素材,少示范,为幼儿提供想象创作的空间、积累体验。欣赏名画自己创作,蒙德里安的格子画,春如线;充分利用绘本开展美术教学,如“我的连衣裙”、“爷爷一定有办法”、“蜡笔小黑和他的朋友”、“老鼠画猫”。

课题研究小组是一个团队,应以课题组长为核心,在组员的群策群力积极参与实践中探索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取得幼儿方面、教师方面、园所方面的研究成效,为幼儿园的教育科研工作留下宝贵的财富。同时也希望我们的这个课题研究能在多个幼儿园得到广泛的应用及推广,将《纲要》和《指南》在艺术领域的指导思想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身边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论文作者:张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3

标签:;  ;  ;  ;  ;  ;  ;  ;  

课题《幼儿园“无示范”美术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过程中的思考论文_张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