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之中的德育教育论文_古晓燕,

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之中的德育教育论文_古晓燕,

四川省泸县太伏镇太伏初级中学校 古晓燕

摘要:为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应重视初中物理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实施,在初中物理教学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教育;教学方法;探究措施

一、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传统教育观认为,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技能和方法,德育与物理课程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总结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经验,利用物理学所特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和特有的德育功能,将德育融入物理教学中,摒弃重科学素质轻道德素养的不良倾向,在提高学生智育因素的同时也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同步的发展,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物理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物理课本中有许多知识和规律,涉及中外许多科学家,其中不泛中国古今的物理学家,他们的许多物理学成就对物理学的发展有过很大贡献 ,不少曾经领先于世界,如:司南——磁现象,小孔成象——光现象,编钟——声现象,天坛回音壁——声现象,阳燧取火——透镜……这些成就不仅对东西文化交流,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而且很值得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在课堂上利用知识点涉及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三、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古代教育家孔丘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以文明的习惯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初中生仍处于模仿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无不影响着学生,为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定的信念、意志、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状态去影响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学习《自然辩证法》等哲学著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要研究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内任何新课题、新领域的萌芽都离不开试验,任何新理论的最后检验都离不开实验。这就决定了物理学必须正视和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它探索各种问题时反复出现的基本方法是:发现现象――科学实验――总结升华揭示规律――实践检验――再认识。教学中应以此为契机反复引导学生,这对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探索规律的科学态度,形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1583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教堂看见油灯有规律的摆动,从而通过大量的实验后创造了时钟;丹麦人弟谷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仅用一双慧眼仰望苍穹,几乎达到了能用眼睛观察的极限,为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英国人法拉第用了十年的时间,孜孜不倦地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及其规律,在他使用过的“线圈”中浸透了辛勤的汗水;卡文迪许用了五十年的时间峰回路转地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焦耳、迈耳、核姆霍兹等在不同的领域,花费了尽四十年时间,做了大量实验研究,终于发现了伟大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物理学家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了真理,不辞辛劳长期地从事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以及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敬业奉献精神,成为激发莘莘学子学习科学知识,塑造完美人生的典范。

五、对德育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能够反馈和检验初中物理德育取得的效果,引导正确的教学导向,从而巩固德育渗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笔者认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可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在物理学科考试中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一般初中物理学科考试的出题是由教研组或年级学科组统一命题,出题组可要求各个教师提供能够隐性地反映德育成果的新颖试题,这些试题要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与社会发展相呼应,从而既检验了德育渗透效果,同时又巩固了德育成果。其次,可将课堂德育渗透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的一项评价指标。教研组中各个教师可每月开一次公开课,每位教师必须听二次公开课,并且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其中评课的指标体系中就列出了课堂德育渗透这一块,并把课堂德育渗透的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以利于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教师听课以后要写听课后的感受与心得,并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其中课堂德育渗透也是作为感受心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使德育渗透教学得到永久坚持,而不是一句空话。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一个概念,一个探究活动,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

参考文献:

【1】娄雪梅.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读与写:下旬,2012(7).

【2】孙明玉.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论文作者:古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之中的德育教育论文_古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