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注到加入:关于俄罗斯加入七国集团的几点思考_七国集团论文

从关注到加入:关于俄罗斯加入七国集团的几点思考_七国集团论文

从列席到加入——俄罗斯加入G7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再到今天的普京总统,都在为加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而做出 不懈的努力。俄罗斯的这种不懈努力在2002年终于得到了回报,2002年在加拿大召开八 国首脑会议,西方七国正式决定将2006年八国首脑会议的主办权交给俄罗斯。至此,俄 罗斯实现了完全加入七国首脑会议的目标。

一 戈尔巴乔夫的转变与接触

苏共二十七大以后,戈尔巴乔夫的新领导班子逐步改变了过去几十年苏联一直坚持的 理论,推出了对外关系新的政治思维。新思维作为苏联新领导处理国际事务的方法论, 被广泛地运用于苏联的外交活动中,并对苏联的剧变和解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到1988和1989年,戈尔巴乔夫则一步步地抽去了原来还表示要坚持的社会主义思想的 真正含义。新思维外交的一个集中体现就是戈尔巴乔夫1990年11月提出的建立“北半球 合作带”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表明戈尔巴乔夫不仅在价值观上,而且在经济、政 治乃至安全问题上都准备和西方认同,与西方紧密合作。

苏联首次提出希望参与同G7的对话是在1989年,在这之前,苏联对G7的讨论一直持批 评态度(注:张向晨、胡兆明:《冲突与合作: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透视》,浙江人民出 版社1990年版,第160页。)。1989年7月14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致信当年的G7主席 法国总统密特朗,表示苏联希望与首脑会议联系。1990年G7休斯顿首脑会议前几天,戈 尔巴乔夫致从东道主美国总统布什再次表达了同一希望。这两次信件都得到G7领导人的 讨论和评价,并在首脑会议文件中得到了反映。1990年休斯敦首脑会议上,戈尔巴乔夫 在信中提出的要求合作和帮助的愿望完全得到了七国首脑的赞同。会议就研究苏联经济 及其所需的援助达成了一致。

1991年伦敦首脑会议之前,戈尔巴乔夫努力争取外国投资和七国集团的支持。并为此 特地给七国首脑会议写了一封长信,主要内容有:苏联方面将提供一个允许西方公司投 资的项目清单,作为交换,苏联将要求七国集团的领导人在伦敦开会时作出一项督促各 国公司投资的政治决定。苏联将寻求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正式成员国, 戈尔巴乔夫说这对于苏联加入全球经济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当年的主席国英国首相梅杰在征求了其他领导人的意见之后,邀请戈尔巴乔夫 在首脑会议之后与G7领导人举行非正式会晤,就此拉开了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与七国集 团进行非正式联系的序幕。美国驻苏大使马特洛克根据自己的记录整理了戈尔巴乔夫19 91年7月参加伦敦七国首脑会议时对西方领导人的讲话,它清楚地表明了他这时已经完 全成为西方思想的俘虏,并且是在有计划地将苏联改变为西方式的国家:“我知道成功 的社会是自由的社会。我不可能公开地这样说,但是我真想以你们为榜样缔造我的国家 。……我正尽力做自二战以来你们一直祈祷的事:消除苏联对其他国家的军事威胁,打 开国门,建立法制,建立民主制度,转入市场经济——你们在意识中喜欢把这些称作资 本主义,但你们知道我不会这样说——至少现在。这正是数十年来你们所梦想的,但却 从不敢指望它会发生。”(注:许新、陈联璧、潘德礼、姜毅:《苏联解体原因探析》[ M/OL].http://www.cass.net.cn/chinese/s24—oys/Production/USSRjt/index.htm.)

二 叶利钦的坚持与追求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基本上沿袭了原苏联的外交政策。但是由于国际地位和地域政 治的重大变化尤其是国内越来越恶化的经济形势,俄罗斯不再像原苏联那样注重国家的 政治影响,而优先考虑的是使国家的外交活动服务于正常的经济利益。

在俄罗斯面临艰难的经济转型时期,叶利钦转向G7寻求帮助。G7对于巩固和推进苏联 的自由化和私有化充满了兴趣。此外,与戈氏相比,叶利钦推进改革的能力和向西方靠 拢的决心大大增加,这也使得G7认为有必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1992年慕尼黑峰 会上,G7提出了240亿美元援俄的计划,尽管布什领导下的美国阻止了有效的一揽子援 助,部分资金还是流入了俄罗斯(注:Nicholas Bayne,“Changing Patternsat the G7 Summit”,G8 Governance[DB/OL]http://www.g7.utoronto.ca/governance/govl/govlcold.htm,May 1 1997.)。1993年当叶利钦准备为改革提请公民投票时,G7采取了 有组织的支持俄国改革的步骤。在东京峰会上,G7首脑批准了同年4月G7外长和财长特 别会议商定的给予俄340亿美元援助、约25亿美元贷款立即执行的重大计划(注:彭澎: 《国际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18页。)。当然,援助附加了 许多政治条件,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在1993年东京峰会上,G7首脑与叶利钦的讨论仍然是在首脑会议之后的非正式会晤, 叶利钦还是一个被邀请的客人,而非一个成员。叶利钦对于自己与会似乎就是“乞讨” 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要求将G7扩大成为G8。自1994年后,俄罗斯加入G7的进程加快。 1994年前包括戈氏参与的三次峰会,讨论的焦点是对俄经援问题。在1994年那不勒斯峰 会上,俄罗斯被吸收为外交政策讨论的完全成员国,双方讨论的议程已由经济议题转变 为政治议题;会议为期三天,第一、二天为G7首脑会议,最后一天为“政治八国”首脑 会议,叶利钦正式参加政治讨论,形成了“7 + 1”机制(注:Chairman's Statement(Political)[DB/OL]http://www.g7.utoronto.ca/summit/1994naples/chairman.html,July 10th,1994.)。叶利钦对此是满意的,但他希望尽早参加三天的讨论,创建一个完 整的G8。1995年和1996年,尽管俄罗斯一再施压,首脑会议还是维持了1994年的模式。 不过,在1995年哈里法克斯峰会上,G7首脑同意了叶利钦的提议,1996年春于莫斯科召 开一次核安全特别首脑峰会。

1997年丹佛峰会首次被称为“G8首脑会议”,除了金融和特定的经济议题,叶利钦参 加会议的政治讨论并首次与七国集团首脑以“八国首脑会议”名义共同发表“最后公报 ”,但不参加有关全球具体经济问题的讨论。叶利钦对此一度表示不满,他认为,“我 觉得,在这里,许多人对‘七加一’的模式相当满意,这不仅可以让俄国向他们靠拢, 同时还让俄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参加考试的中学生。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是不能接受 的。我认为,既然邀请俄国,那么,在这里就不可能有任何双重的标准,我们或者是俱 乐部的成员,或者不是。”(注:[俄]鲍里斯·叶利钦著,曹缦西、张俊翔译:《惺惺 相惜——八国首脑会议与克林顿丑闻》,《中华读书报》2000年12月27日。)

一般认为,七国集团首脑会议自此演化为“八国首脑会议”,八国也被称为八国集团 。1998年伯明翰峰会完成了G7向G8的转变,俄罗斯成为G8的完全成员国,参与G8的所有 讨论。但是G7仍然客观地存在着。事实上,不仅G7财长在峰会一周前于伦敦“以七国身 份”会见;G7领导人自己在G8伯明翰峰会正式开始前,也举行了两小时会议。

三 普京的现实与成功

普京当选总统后,明确提出外交为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服务,推行现实主义外交政策 。2002年,俄外交基本实现了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其特点是一切从国家利益 出发,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有退有进,放下超级大国的架子;在外交战略上,以独联体、 欧美和亚洲作为俄外交的三大优先发展方向,自西向东展开务实外交,可谓东西兼顾, 左右开弓。近三年以来,普京的外交政策及其策略在俄罗斯的外交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俄罗斯外交初见成效。俄美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俄罗斯同西方国家和北约关系也出 现了积极变化。通过外交策略的调整,俄罗斯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恢复和 提高,俄罗斯的外交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宽阔。俄罗斯国内经 济建设的外部安全环境和物质环境明显改善。俄罗斯同欧洲大国关系继续发展,同欧盟 关系进一步密切。普京通过频繁的首脑外交,密切了俄罗斯同欧洲大国以及同欧盟的关 系。2002年5月,欧盟—俄罗斯莫斯科首脑会晤期间,双方继续就建立欧洲共同经济空 间、能源对话和贸易投资等问题进行了磋商。欧盟和美国还先后承认了俄罗斯市场经济 国家的地位,从而为俄罗斯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扫平了道路。美国总统布什在2002年 说,俄罗斯已经“成功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际社会准备欢迎俄罗斯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迈克尔·穆尔则建议,俄罗斯2003年应该可以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注:夏文辉、袁炳忠、王星桥:《八国集团“转正”俄罗斯》[DB/OL].http://www.beijing.org.cn/3925/2002-6-28/118@306091.htm,2002-06-28.)。欧美先后承认 俄为市场经济国家既是对俄经济改革成果的肯定,也使俄罗斯终于获得与其他经济伙伴 平等对话的地位,有助于推动建立俄欧统一经济空间,为俄早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亮起 了绿灯。

在同美国等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的背景下,俄罗斯在2002年6月加拿大八国首脑会议上正 式成为八国俱乐部成员。在6月26日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上,俄罗斯被接纳为八国集团 正式成员,并受托于2006年作为主席国承办该年度八国首脑会议。

八国集团的一项声明把正式接纳俄罗斯称为“历史性的决定”,并说,在解决人类面 临的全球问题方面,“俄罗斯已经显示出发挥充分、实质性作用的潜力”。至于给俄罗 斯转正的原因,八国集团的声明说,“这一决定反映俄罗斯近年来,尤其在普京总统领 导下,在经济和民主方面的显著改革。”(注:Russia's role in the G8[DB/OL].http ://www.g7.utoronto.ca/summit/2002kananaskis/russiasrole.html,June 26,2002.) 英国首相布莱尔说:“七国集团的会议形式将在2005年峰会后停止存在。”那时,俄罗 斯才可以被称作是正式的八国集团成员。普京谈到2006年的八国峰会时说:“这是一个 好兆头。俄罗斯的作用在增长,最主要的是,我们同世界主要工业国的关系在发生质变 。”(注:吴鑫:《俄罗斯:欧佩克恐龙的终结者?》[J/OL].http://www.lifeweek.com .cn/2002-10-09/000161262.html,2002-10-09.)

四 俄国坚持加入八国集团的原因

第一,俄罗斯将融入西方作为既定的战略目标。虽然俄罗斯从彼得大帝时代就选择了 西方,但由于种种原因,俄罗斯一直徘徊于东西方之间,由于俄罗斯民族具有诗人般的 创造个性,并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激情,加之资本主义初期的种种弊端,导致了罗曼诺夫 王朝被推翻后,毅然选择了计划经济。但诗人的理想主义却最终成为塞缪尔·亨廷顿所 指出的那样,成了文明转型失败、丧失了自己的传统、徘徊于东西方之间的“无所适从 的国家”。(注:倪乐雄:《俄国靠拢西方世界格局重组》,《国际金融报》2002年6月 3日。)

如果把西方世界的社会选择也看成是一种社会试验,那么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 社会试验失败了。于是,高傲了近百年的俄罗斯人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即便是低三下 四,也要融入西方社会。正因为出于这样的长远考虑,俄罗斯才会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 索,在时间上兜了一个大圈后,同彼得大帝的传统选择重新衔接,今天的俄罗斯即将摆 脱或正在摆脱长期以来“无所适从”的状态。

俄罗斯自“9·11”事件之后,开始采取越发明晰的“西倾”战略,即以尽快融入西方 主流社会为目标。听任美国进入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中亚各国;坦然应对北约新一轮 东扩计划;不屈服“欧佩克”组织的压力,与西方协调新的能源价格政策;逐渐弱化自 己在中东事务中阿拉伯世界代言人角色,不与美国争风头等等,都不过是忍辱负重。俄 罗斯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已经把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作为建设新俄罗斯的首选目 标。另外,它承认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不愿意、也没有资本再与美国较劲。如果能够 加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对俄罗斯来说,那就意味着在融入西方的道路上迈进了历史性 的一大步。

第二,恢复俄罗斯的世界大国地位。成为西方一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经济和政 治上完成转轨,走向经济市场化,政治多元化;二是具有同西方主要国家相竞争的实力 ,特别是经济实力,同西方主要国家平起平坐。俄罗斯对外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同西方的 一体化,同西方国家结成盟友,争取俄罗斯的大国新地位,以在世界上重新发挥大国的 作用。因此,俄把美国、西欧和日本放在外交最优先的地位,以便从外围进入西方的核 心。1992年6月中旬到7月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俄总统叶利钦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和在慕尼黑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期间与他们进行了会晤。这些举动都表明了俄对外关系的 目标。

从现实中看,俄罗斯争当世界大国的立场一直暴露得十分明显,而西方对俄罗斯大国 地位的追求抱有戒心。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领导人就反复声称俄要重新回到与其他大 国共同参与世界事务中去。苏联刚一解体,俄罗斯就主动提出由它继承苏联在联合国安 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由它控制苏联的核按钮。这都是为保持世界大国的地位而作的 精心部署。1992年1月,俄罗斯又不顾国内存在的种种危机,坚持在莫斯科召开第三阶 段中东和谈会议,为使会议能按期召开,甚至对阿拉伯国家施加政治压力,这都反映了 它不甘没落、争当大国的心理。

第三,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早在2000年2月,俄罗斯最重要的 半官方机构“外交与国防委员会”就在一篇报告中写道:俄罗斯继续奉行以“反西方” 为核心内容的“全球性大国政策”,只能使俄罗斯在外部孤立和自我孤立中“越陷越深 ”,促使西方“采取明确的政策,围绕俄罗斯建立起‘防疫区’和切断其外部的增长潜 力。”(注:郑羽:《俄罗斯真能加入北约吗》,《环球时报》2002年5月9日。)在自身 无力打破这种孤立的情况下,加入北约和西方七国集团,力图反客为主,确实是一种无 奈中的明智选择。俄罗斯现在彻底明白,当务之急就是进行经济建设。国内的经济建设 需要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就指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中 心任务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为深化国内改革创造最佳环境,以便巩固国家、保证国家的经 济增长,提高公民生活水平。”(注:[俄]伊万诺夫著、陈凤翔等译:《俄罗斯新外交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127页。)综观全球,能够对俄罗斯安全构成影响的就 是西方七国。所以,俄罗斯加入七国集团,不但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援助,而且可以消 除潜在的安全隐患,这样就可以为今后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可靠的外部环境。

五 西方七国吸纳俄国的原因

俄罗斯的前途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它发生积极演变的前景更加微弱。因此,美国有必 要营造一种地缘政治状况,以便把俄罗斯吸收进不断发展的欧洲合作的大环境中,并促 进它新近获得主权的各邻国独立自主。尽管俄罗斯所有新近独立的西部邻国都乐于同俄 罗斯发展稳定和合作的关系,实际情况是,出于可以理解的历史原因,它们对俄国仍旧 怀有恐惧。吸收俄罗斯成为七国集团的正式成员,以及提高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决策 机构的级别,将为俄罗斯以建设性方式参与欧洲的政治和安全建设提供机会。

第一,限制与改造俄罗斯。西方各国并非真心让俄罗斯强大起来。对于西方国家而言 ,它们的威胁最初来自孤芳自赏、目空一切的俄罗斯,接着便来自处于“无所适从”状 态的俄罗斯,而一旦俄罗斯融入西方社会,威胁也就解除了。吸收俄罗斯参加以它们为 主导的各种机构,目的是限制和改造俄罗斯,利用俄罗斯控制原苏联的巨大核武器库和 稳定独联体,防止独联体爆发南斯拉夫那样的武装冲突而损害其安全利益。所以,西方 各国继续通过裁军谈判削弱俄罗斯的军事力量,阻止其现代化,并企图通过各种军事合 作的措施来改造俄罗斯军队和军工企业,还以高薪搜罗俄国军事科学和军工企业的高技 术人才。2002年6月底结束的八国峰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没有能够参加第一轮的经济 会议,显然,俄罗斯还游离在七国集团会议形式之外(注:袁炳忠、王星桥:《八国首 脑会议在高度戒备中开幕》,《人民日报》2002年6月27日。)。俄罗斯领导人还从来没 有参加过每次会议的第一轮关于经济的非正式会议,也就是说,没有能够完整地参加所 有峰会议程。

第二,制衡欧佩克组织。在能源战略方面,“9·11”恐怖袭击后,阿拉伯国家的反美 情绪升温,巴以冲突加剧,作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的美国,不得不加紧实现能源供给 的多样化。事实上,美国和西欧为了减少对于战乱频频的中东的过度依赖,已经把俄罗 斯视为稳定的石油和天然气供给者。

俄罗斯自然极力抓住这个机会。2002年年初,普京访问西欧,对德国商界人士讲话时 提出,如果石油供给面临威胁,俄将增加石油输出。5月23日,俄罗斯经贸部长格列夫 在出席美俄企业联合开发萨哈林近海资源的合同签字仪式时说:“俄罗斯将成为向美国 稳定提供石油的战略伙伴。”(注:吴鑫:《俄罗斯:欧佩克恐龙的终结者?》[J/OL].http://www.lifeweek.com.cn/2002-10-09/000161262.html,2002-10-09.)第二天,美 俄首脑会谈后发表了关于进行新的能源对话的联合声明指出,美国将扩大与俄罗斯在石 油开发、生产、运输和销售方面的合作。据说这项合作构想是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20 02年2月访美期间由美国方面提出的。从2001年年底普京夫妇访美到今年5月布什夫妇访 俄,这背后除了“9·11”造成的国际反恐背景,另外的原因被一名陪同布什前往俄罗 斯签署《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的美国政府人士指了出来——“美国对俄罗斯最关心的 是两个问题:一是能否保管好核武器;二是能否向我们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注: 吴鑫:《俄罗斯:欧佩克恐龙的终结者?》[J/OL].http://www.lifeweek.com.cn/2002- 10-09/000161262.html,2002-10-09.)

第三,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事实上,从今年5月“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的成立,到本 次八国峰会决定2006年形成完全意义的“八国集团”,标志着俄罗斯的地位正在上升, 也意味着俄罗斯进一步被纳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战略组成。对此,美国前国务卿克 里斯托弗毫不掩饰地指出,“俄罗斯的改革进程是冷战结束带给我们的最大酬劳,支持 这一进程与我们的国家利益密切相关。”(注:[美]克里斯托弗著、苏广辉等译:《美 国新外交:经济防务民主——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回忆录》,新华出版社2000年7 月版,第432页。)美俄关系越走越近是一年多以来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第四,七国集团进行世界治理的需要。冷战结束以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议题不断 增多。尽管西方七国在世界上都是响当当的,但终究是精力有限,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 的今天,处理繁多的国际事务,更是显得力不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七国集团急需吸 收新的国家,尤其是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来壮大自己。

无论是从解决俄罗斯的困难和危机看,还是从长远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来看, 俄罗斯都需要富裕的西方国家的帮助与合作。但是,西方国家是否会真心诚意地帮助俄 罗斯,是无法令人乐观的。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指出:“美国既不愿意也不能够与俄 国分享全球性力量,甚至即使它愿意也做不到,新俄国的国力虚弱不堪,社会极其落后 ,已不能充当美国真正的全球性伙伴。”(注:[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政治》[M/OL].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politics/dqj/dqj04.html,2003-04-11.)正因为这样,叶利钦总统很现实地要求俄罗斯 的外交政策放弃对美国的过高期望,而要与美国发展平等的相互协作关系,普京总统更 是如此。

标签:;  ;  ;  ;  ;  ;  ;  ;  

从关注到加入:关于俄罗斯加入七国集团的几点思考_七国集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