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论文_张烨

大庆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黑龙江大庆 163316

摘要:目的 探讨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行牙列缺损覆盖义齿修复的40例患者,分别对其进行磁性附着体修复前、修复后即刻、修复后6周测定固定力、咀嚼效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磁性附着体修复后即刻的固定力以及咀嚼效率明显高于磁性附着体修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性附着体修复后6周与修复后即刻的固定力以及咀嚼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结论 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外形美观,固定力好,患者咀嚼效率较高,不良反应明显较传统的口腔修复方法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义齿;临床效果分析

口腔修复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修复类型,主要是指运用人工装置来恢复患者牙齿及其附属组织的相关缺损。目前,牙体缺损发生率、牙列缺损发生率、牙列缺失发生率等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发生原因上来看,龋齿、肿瘤、牙周病、先天畸形以及外伤等都会造成牙体以及牙列缺损。为了探讨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选取了我院收治的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行牙列缺损覆盖义齿修复的40例患者,其中上、下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各15例,局部可摘义齿修复1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 27~46岁,平均(34±3.3)岁,病程 5-48个月。40例患者均经过较为完善合理的残根根管治疗,发现虽有压裂缺损或缺少,但均可利用。

1.2 基牙入选标准

基牙的选择上主要参考基牙健康状况、存留时间、根尖长度、活动度以及所在位置的牙槽骨吸收程度。一般选择为:基牙活动度在 1°以内的、根长 度在 0.8 cm以上的、牙槽骨未吸收或吸收的程度控制在1/3 根长以内的、对残根打磨去除腐质后,残根断端露出牙龈上或不低于牙龈下0.5 mm的、牙科X线全景提示无根间组织病变。

1.3 方法 主要有基牙牙体的预备、根帽制作、义齿制作、试戴以及义齿制作完成。

1.3.1基牙牙体预备

在修复前的10 d左右对患者进行根管治疗,将基牙根面磨平,并与牙龈保持在同一水平,将基牙中心磨成凹面,目的是为了确保密合要帽间隙,同时在根管口的两侧壁上制作防旋转沟槽,将根尖区周围大于等于0.2 cm作为封闭区。

1.3.2 根帽制作

将硅橡胶注入根管,直至将整个根面覆盖,并以印模法制作出基牙以及颌弓印模,在其内灌注超硬石膏模型。在模型上制作根管内蜡型,同时将衔铁置入根帽蜡型中,衔铁的放置位置一定要尽可能地低,保持衔铁平面与颌面平行,将蜡型包埋,以钴铬合金制作根帽。

1.3.3 义齿制作

根帽试戴合适后,将根帽固定于基牙处,将衔铁与磁性固定体对位,检查器吻合效果,取模型进行制作。

1.3.4 试戴以及完成义齿制作

患者试戴大约3周,确认义齿与口腔较吻合后,将磁性附着体固定,固定前为了预防义齿过度下沉,可在磁体与衔铁之间放置一层锡箔纸,厚度在 0.1 mm。将磁体准确吸附在衔铁表面,戴上义齿嘱咐患者做正中咬合数分钟,清除溢出的多余物质。

1.3.5 测试与记录

分别于磁性附着体固定前、固定后即刻以及固定后6周进行固定力以及咀嚼效果进行测试,同时在定期的随访中,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 x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口腔修复后不同时间检测固定力以及咀嚼效率比较磁性附着体修复后即刻的固定力以及咀嚼效率明显高于磁性附着体修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4,P<0.01;t=9.76,P<0.01),磁性附着体修复后6周与修复后即刻的固定力以及咀嚼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

40例患者中,其中 2 例出现不良反应,1例患者在啃咬硬物时出现义齿断裂,1例患者出现牙周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0%。

3 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口腔健康问题的加重,牙列缺损、牙齿松动脱落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牙齿问题可引起患者出现咀嚼功能减退、牙齿固定力下降等原因,影响了患者的语言发音障碍及口腔外形美观。如果牙齿缺损患者长期不行口腔修复治疗,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问题以及患者的胃肠道消化能力。目前常用的口腔修复治疗为义齿修复治疗。传统的口腔义齿修复治疗主要是通过口内残根进行附着体的置入修复进行覆盖义齿修复。传统的修复治疗可以有效地保留残根,有利于为牙槽嵴的丰满度进行维护,但是传统的修复治疗使患者存在较明显的口腔异物感,不利于口腔清洁,易引发牙龈炎。近年来,随着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口腔修复治疗已取得较好的进展。据统计发现,目前的口腔修复治疗中磁性附着体的应用比例已超过了90%。

本研究得出,选取的40例患者行口腔修复治疗后,在牢固性以及咀嚼效率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充分解决了患者的口腔健康问题,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口腔咀嚼效率,缓解了患者咀嚼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而且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在行口腔修复治疗后,义齿断裂、牙周炎、义齿龋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0,可见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磁性附着体在义齿口腔修复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义齿的固定力与咀嚼效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晓阳.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3(3):214-215.

[2]刘会芳.口腔修复中磁性附着体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5):1284-1286.

论文作者:张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论文_张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