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力工程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_孙凤先,王雷

对电力工程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_孙凤先,王雷

国网七台河供电公司

摘要:电力工程在施工期间,存在着比较多的安全隐患,而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应对这些隐患,因此需要建立新型安全管理模式以适应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的需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工程中应用新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意义;其次概述了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中应坚持的原则;最后探讨了四类新型安全管理模式,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 新型安全管理模式 探究

电力工程中应用新型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安全责任模式、二是安全监督模式、三是施工安全模式;四是应急管理模式,这四种新型安全管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安全第一原则,这样才能真正的凸显出新型安全管理模式的价值。

一、电力工程中应用新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意义

我国电力工程由于缺乏对相关的安全措施的科学管理,因而近年来事故频发,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因而电力工程的安全运行不仅关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电力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关乎到国家的发展。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越来越成熟,我国电力行业的竞争随之进入白热化的阶段。电力工程企业如若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的一席之地,那么电力工程的安全性是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加强对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是保证其施工安全性的有效途径,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的始终,对电力工程的安全性有着全局性的指导作用。安全管理工作对工程的安全性能管理细化到每一项工作中,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这就要求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必须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模式化管理。

二、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中应坚持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与质量两者对于电力工程的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但二者择其一的话,安全依旧是重于质量的,安全应当是放在第一。而且安全与质量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相反,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电力工程的安全性能同时也是电力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在工程施工现场,应当坚持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到位,不能因为工期紧张就忽略工程安全管理。虽然在施工现场进行各项安全措施的布设必然会耽误施工进程,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举措正是保障安全施工的必要环节,从而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某些工程的工期反而会有所缩短。

2、创新原则

现今科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安全生产管理也应当依据当前的形势与之俱进,跟上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节拍。第一,要及时更新理论,以现代管理观念适应市场化需求。第二,要将理论具化为相关的制度,从经营管理和构成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制度创新保障企业最大利益的实现。第三,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网络结构和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其优势来帮助电力工程实现安全管理, 使电力安全事故的方式概率有效的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电力工程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

电力工程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在这复杂的工作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因为这关系到工程人员的生命安全,秉着为人民以及工程人员生命负责的态度,必须可靠性极高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很多安全问题没有囊括其中,所以需要改善就管理模式,采用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笔者认为以下几种管理模式值得尝试。

1、安全责任模式

针对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都有十分详细的规定,虽然规定的角度不同,但是无一例外,都考虑到了安全责任的问题,而且相关文件也曾做出了明确的指示,要将安全责任问题彻底贯彻电力工程管理中,重点是人员的安全管理,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环境的安全管理。安全责任模式就是按照工种、分区以及专业等将选举出负责人员,每个负责人员都承担相应的责任,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以及建设单位之间的责任,需要独立承担,明确责任之后,制定管理目标,一般情况下,将目标分为三级,按照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区安全管理目标、组安全管理目标以及人管理目标等,进而保证责任的落实。

2、安全监督模式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质量水平的高低,需要监管部门进行评定,但是在整个电力工程建设以及后期使用期间,完全可以内部建立安全监管模式,重点是在建设期间施工安全监管模式。安全监督模式的实行,应该建立在生产负责制的基础上,通常情况下,主要负责人为项目经理。以项目经理为首,建立各个安全管理部门,在聘请部门人员时,不需过多,但是一定具有高素质,因为安全监督的责任重大,如果监督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素质,或者不了解哪些行为属于违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则无法完成安全监督的任务。在安全监督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安全隐患,相关人员要立即上报,等到相关领导来处理,在监督的过程中,一切以安全为主,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质量与进度之间的关系。电力工程建设期间,各个参与单位都召开安全会议,尤其施工重点环节,更需要召开安全会议,以此明确施工重点与难点,尽最大可能做到施工零失误,但是电力工程施工干扰因素比较多,不仅仅有人为因素,还有自然环境的因素,因此安全监督人员要时刻做好安全监督准备,消除施工人员的侥幸心理。

3、施工安全模式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比如机械安全、人员安全等,几乎任何一个工程因素都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建立施工安全控制体系,该体系中不仅包括安全培训教育,还应该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尽一切可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在这其中安全培训教育需要相关人员重点关注,所有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并且取得培训资格证,否则坚决不允许上岗,这是减少人为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在开始施工前,相关人员需要检查好机械设备,机械操作人员需要有相关资格许可证才能上岗操作,施工结束之后,还需要做好机械保养工作,这是施工机械安全的有利保证。

4、应急管理模式

相应的应急预案和详细的具体应急方案应当由工程项目部依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和施工进程进行制定,应急组织应当组建、应急救援物资应当适量储备,如救援设备、医疗器械和必要生活品等。向员工宣传有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知识并加强安全模拟演习,使得员工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在应急系统下,能最大可能的保障人身安全,并尽量的降低财产损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电力工程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探究十分必要,尤其是在电力工程发展十分迅速的今天,另外,安全一直是电力工程建设施工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强调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探究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梁志均.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初探[J]. 民营科技. 2009(05)

[2]周世勇. 浅谈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进度控制与安全管理[J]. 科技风. 2012(04)

[3]梁志安. 有关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分析与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17)

论文作者:孙凤先,王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对电力工程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_孙凤先,王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